天天看點

Python學習筆記提前說說

提前說說

沒什麼好說的,開幹!

清單

1.清單的建立

例:a_list=[xxxxxx,xxxxx,xxx,xxx]

2.清單元素的讀取

使用索引課直接通路清單元素,方法為:清單名【索引】。如果索引不存在,則提示下标越界、

3.切片:

清單名【開始索引:結束索引:步長】

開始索引:表示第一個元素對象,正索引位置預設為0;負索引位置預設為-len。

結束索引:表示最後一個元素對象,正索引位置預設為len-1;負索引位置預設為-1。

步長:表示取值的步長,預設為1,步長值不能為0

4.增加元素:

使用“+”運算符将一個新清單添加在原清單尾部。

例:a_list[xxxxx,xxx,xxx]

a_list=a_list+[x]

a_list[xxxx,xxx,xxx,x]

使用清單對象的append()方法向清單尾部添加一個新的元素,這種方法是在原清單位址上操作的。

師兄清單對象的extend()方法将一個新清單添加在原清單的尾部,這種方法是在原清單位址上操作的。

使用清單對象的insert()方法将一個元素插入到清單的指定位置。該方法有兩個參數:第一個參數為插入位置;第二個參數為插入元素

>>> a_list.insert(1,2)
>>> a_list
['dada', 2, 121, 'naba', 4455]
>>> a_list.append('python')
>>> a_list
['dada', 2, 121, 'naba', 4455, 'python']
>>> id(a_list)
1425101763080
>>> a_list=a_list+[26]
>>> id(a_list)
1425105291144
>>> a_list
['dada', 2, 121, 'naba', 4455, 'python', 26]
>>> 
           

5.檢索元素

使用清單對象的index()方法可以擷取指定元素首次出現的下标,文法為:index(value,【,start,【,end】】),其中start和end分别用來指定檢索的開始和結束的位置,start預設為0,end預設為清單長度。

>>> a_list.index(121)
2
>>> a_list.index(4455,4)
4
>>> a_list.index(4455,5)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19>", line 1, in <module>
    a_list.index(4455,5)
ValueError: 4455 is not in list
>>> a_list.index('naba',1,6)
3
>>> 
           

使用清單對象的count()方法統計清單中指定元素出現的次數。

>>> a_list.extend([4455,'naba'])
>>> a_list
['dada', 2, 121, 'naba', 4455, 'python', 26, 4455, 'naba']
>>> a_list.count('dada')
1
>>> a_list.count(44)
0
>>> 
>>> a_list.count(4455)
2
           

使用in運算符檢索某個元素是否在該清單中。如果元素在清單中,傳回TRUE,否則傳回FALSE

>>> 5 in a_list
False
>>> python in a_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30>", line 1, in <module>
    python in a_list
NameError: name 'python' is not defined
>>> 'python' in a_list
True
           

6.删除元素

使用del指令删除清單中的指定位置的元素,del也可以删除整個清單

>>> del a_list[1]
>>> a_list
['dada', 121, 'naba', 4455, 'python', 26, 4455, 'naba']
>>> del a_list
>>> a_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35>", line 1, in <module>
    a_list
NameError: name 'a_list' is not defined
           

使用清單對象的remove()方法删除首次出現的指定元素,如果清單中不存在要删除的元素,則會報錯。

>>> a_list.remove(4455)
>>> a_list
['dada', 121, 'naba', 'python', 26, 4455, 'naba']
           

使用清單的pop()方法删除并傳回指定位置上的元素,缺少參數時删除最後一個位置上的元素,如果給定的索引超出了清單的範圍,則會報錯

>>> a_list
['dada', 121, 'naba', 'python', 26, 4455, 'naba']
>>> a_list.pop()
'naba'
>>> a_list
['dada', 121, 'naba', 'python', 26, 4455]
>>> a_list.pop(2)
'naba
           

清單中常用的函數

1.cmp()

格式:cmp(清單1,清單2)

功能:對兩個清單逐項進行比較,先比較清單的第一個元素,若相同則分别取兩個清單的下一個元素進行比較;若不相同則終止比較。如果第一個清單最後比較的元素大于第二個清單的元素,則結果為1,相反-1,元素完全相同結果為0,類似>,<,==等關系運算符

Python3.x已經不支援cmp()函數

2.len()

格式:len(清單)

功能:傳回清單的元素個數

3.max()和min()

格式:max(清單),min(清單)

功能:傳回清單中的最大或最小元素。要求所有元素之間可以進行大小比較。

>>> d_list=['fgf','qdws','osido']
>>> max(a_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pyshell#61>", line 1, in <module>
    max(a_list)
TypeError: '>' not supported between instances of 'int' and 'str'
>>> max(d_list)
'qdws'
           

4.sum()

格式:sum(清單)

功能:對數值型清單的元素進行求和運算,對非數值型清單則出錯

>>> a_list=[12,5,89,65]
>>> sum(a_list)
171
           

5.sorted()

格式:sorted(清單)

功能:對清單進行排序,預設是按照升序排序。該方法不會改變原清單的順序。

>>> sorted(a_list)
[5, 12, 65, 89]
>>> a_list
[12, 5, 89, 65]
           

如果需要進行降序排序,在sorted()函數的清單參數後面增加一個reverse參數,其值等于True則表示降序排序,等于False則表示升序排序。但并不改變原清單順序

>>> sorted(a_list,reverse=True)
[89, 65, 12, 5]
>>> a_list
[12, 5, 89, 65]
>>> sorted(a_list,reverse=False)
[5, 12, 65, 89]
           

6.sort()

格式:list.sort()

功能:對清單進行排序,排序後的新清單會覆寫原清單,預設為升序排序。

>>> a_list.sort()
>>> a_list
[5, 12, 65, 89]
           

如果需要降序排序,在sort()方法中增加一個reverse參數,其值等于True表示則降序排序,等于False則表示為升序排序

>>> a_list
[5, 12, 65, 89]
>>> a_list.sort(reverse=True)
>>> a_list
[89, 65, 12, 5]
           

7.reverse()

格式:list.reverse()

功能:對list清單中的元素進行翻轉存放,不會對原清單進行排序。

>>> a_list=[5,2,89,43]
>>> a_list.reverse()
>>> a_list
[43, 89,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