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連雲港,位于江蘇省東部,它地處黃海之濱,與渤海相望,擁有上千公裡的海岸線。這片海域裡栖息着各種海魚、貝類、蝦蟹等,是一個擁有豐富漁業資源的城市。連雲港的内河水路也是豐富的。從黃海延伸而來的内河,使得許多海魚有機會進入内河覓食。這種獨特的“海魚入侵内河”的現象,讓連雲港成為了内陸地區難得一見的垂釣勝地。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據網曝,在江蘇連雲港的一條内陸小河溝裡,釣友小劉遇到了奇特現象——釣到了許多稀奇古怪的“海魚”。這些魚頭碩大、眼珠外凸的醜怪魚讓人大跌眼鏡。小河溝裡常見的魚種不外乎鲫魚、鯉魚、鲶魚,但使用蚯蚓餌料的這位釣友,卻頻繁釣起各類近海魚種,尤其是這種“凸眼大嘴”的怪魚,真是另類中的另類!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這些“大嘴怪魚”原來都是沙光魚。沙光魚,學名矛尾複蝦虎魚,又稱推浪魚、地龍魚或天浪魚,屬于鲈形目蝦虎魚科複蝦虎魚屬。它的體型呈略微圓柱狀,前部較粗,後部稍扁。頭部寬大且較長,高度略低于體高,吻長且鈍圓,正中有一小突起;眼睛中等大小,呈背側位,眼間距較短而稍凹;口較大,略呈斜形;下颌稍短,上颌末端位于眼睛前緣的下方或略後。

沙光魚分布廣泛于我各沿海地區,尤其偏愛東部和南部。它主要栖息于近岸淺海或入海河口的鹹淡水中,是一種适應溫暖和鹽度變化的近海底層魚類。小魚、小蝦、沙蠶等構成了它的主要食譜。沙光魚每年清明時節産卵,并在孵化後快速成長。

據說沙光魚一年一死,但由于其繁殖能力強,種群數量一直能保持不減。為什麼沙光魚為什麼一年一死,有一個傳說流傳至今。

據說,沙光魚因其特别肯長,有了自己做海龍王的野心。有一次,它與鲳魚交談時,不經意間洩露了内心的秘密。沙光魚告訴鲳魚:“我一年一脫胎,十年不死,定要去吃老龍王!”為了巴結龍王,鲳魚把沙光魚的話原原本本地告訴了龍王。龍王聽聞大怒,說:“好啊!它這麼肯長是嗎?我讓它一年一脫胎!”于是沙光魚每年都要脫胎一次,注定無法稱霸。而“鲳魚”因愛打小報告,衆人便戲稱它為“小嘴”。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傳說當然無從考證,但沙光魚越來越少卻是事實。很多年前,這種魚在近海地區幾乎“泛濫”,每年的十月、十一月,大量沙光魚湧入内河,到處都是。沿海地區的釣魚愛好者常常能在秋冬季“釣沙光魚釣到手軟”。然而,近些年來,由于近海開發和海洋生态衰退,這種以前幾乎泛濫的魚類已經不再那麼常見了,它們的數量逐漸減少。

這次小李幸運地碰上了沙光魚群,就是因為它們不懼内陸,甚至有些能上溯十幾公裡,深入内河道裡覓食。沙光魚雖然吞鈎兇猛,非常好釣。釣友小李激動地說:“真是太神奇了!小河溝裡居然釣得到這麼多沙光魚,簡直就是内陸釣魚的天堂。”不少經驗豐富的釣魚人也紛紛贊歎,對于“秋冬季的沙光魚釣得手軟”贊譽有加。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連雲港是沙光魚的特産地之一。它的肉質富有脂肪,魚肉白色且細膩,煮湯時鮮美濃郁,散發着獨特風味。除此之外,沙光魚還具備暖中益氣、強健筋骨、促進血脈流通等滋補功效。相比其他一般魚類,沙光魚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尤為豐富。

沙光魚鮮美肉質讓人稱道。在沿海地區,一直有“十月沙光勝似羊湯”的說法,指的就是沙光魚炖湯鮮美無比。很多人将釣沙光魚、吃沙光魚當作美食記憶。沙光魚炖豆腐可是連雲港當地的名菜。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然而,随着近海開發的進行,沙光魚的數量逐漸減少。水閘的建設使得沙光魚難以遊入内陸河道覓食。曾經在十月、十一月看到大量沙光魚的景象,如今已經不再常見。這讓許多釣魚者感慨不已。有一位上來年紀的釣魚人表示:“以前的十月,我們都能在内河看到沙光魚的身影,如今,卻難得一見。”

許多釣友也對沙光魚發出感慨,有人調侃道:“這沙光魚真是風雨飄搖,猶如垂釣界的傳奇!”

也有釣友表示:“可惜近年來越來越少見,真是可惜啊,我想念那美味的滋味。”

内陸小水溝,釣上“大嘴怪魚”!近海魚類入侵,釣友“釣到手軟”

沙光魚這種魚類真是讓人意外,它們習性獨特,竟然喜歡遊入内河覓食。或許正是因為這種别出心裁的行為,讓它們成為了垂釣界的傳奇,吸引着衆多釣魚者前來一探究竟。

各位釣友,你釣到過沙光魚嗎?它的味道如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分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