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java23種設計模式之簡介

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s)

說白了就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他們為了減少後人做太多重複工作浪費寶貴的生命,通過分類編目,總結自己代碼設計經驗,給出來的一套可以被反複使用的模闆。

使用設計模式,不僅可以提高代碼的複用率,也更易于被他人了解,代碼的可靠性更高。

設計模式使代碼編制真正工程化,項目中合理的運用設計模式可以完美的解決很多問題,每種模式在現在中都有相應的原理來與之對應,每一個模式描述了一個在我們周圍不斷重複發生的問題,以及該問題的核心解決方案,這也是它能被廣泛應用的本質原因。

大二就開始接觸過設計模式,那時候用最多的就是單例模式。兩年過去了,也接觸到了其他不同的設計模式,但是沒有系統的專門學過總結過,就算用過也沒什麼體會,甚至都不知道這種方式就是XX設計模式都有可能。知識就是在不斷地遺忘中再努力的撿回來。為了撿的更多,就要有效的拖延遺忘。寫下來,應該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不管是自己的大白話闡述一遍,還是看過别人無數的博文之後的一些複述,我相信這都是能有效降低遺忘的速度的。接下來我盡量至少一天一更新一種設計模式,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詳細介紹Java中23種設計模式的概念,應用場景等情況,并結合他們的特點及設計模式的原則進行分析。希望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為了拖延遺忘而自言自語,也能給其他讀者帶來一點收獲,不過本人功力有限,有錯的地方希望大家踴躍回報!

無論是玩什麼遊戲,先了解一下遊戲規則很重要,學習也一樣。今天就重點給設計模式做個詳細的簡介,先了解規則,然後掌握它,最後控制它……最後的最後,學完你就succeed了!

一、設計模式的分類

總體來說設計模式分為三大類(建立型、結構型、行為型):

建立型模式,共5種:工廠方法模式、抽象工廠模式、單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結構型模式,共7種:擴充卡模式、裝飾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觀模式、橋接模式、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為型模式,共11種:政策模式、模闆方法模式、觀察者模式、疊代子模式、責任鍊模式、指令模式、備忘錄模式、狀态模式、通路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釋器模式。

其實還有兩類:并發型模式和線程池模式。用一個圖檔來整體描述一下:(設計模式之間的關系圖)

java23種設計模式之簡介

二、設計模式的六大原則(開閉、裡氏代換、依賴倒轉、接口隔離、最少知道、合成複用)

1、開閉原則(Open Close Principle)

開閉原則:對擴充開放,對修改關閉。

解釋:在程式需要進行拓展的時候,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碼,實作一個熱插拔(Hot plugging)的效果。

目的:提高程式的擴充性,易于維護和更新。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需要使用接口和抽象類,後面的具體學習中我會重點介紹每個模式的接口和抽象類。

2、裡氏代換原則(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裡氏代換原則(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LSP)面向對象設計的基本原則之一。

裡氏代換原則:任何基類可以出現的地方,子類一定可以出現。

LSP是繼承複用的基石,隻有當衍生類可以替換掉基類,軟體機關的功能不受到影響時,基類才能真正被複用,而衍生類也能夠在基類的基礎上增加新的行為。

裡氏代換原則是對“開-閉”原則的補充,實作“開-閉”原則的關鍵步驟就是抽象化。基類與子類的繼承關系就是抽象化的具體實作。

裡氏代換原則是對實作抽象化的具體步驟的規範。

3、依賴倒轉原則(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開閉原則的基礎,對接口程式設計,依賴于抽象而不依賴于具體類。

4、接口隔離原則(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使用多個隔離的接口,比使用單個接口要好。降低類之間的耦合度。

設計模式的本質目的:降低依賴,降低耦合。

5、迪米特法則(最少知道原則)(Demeter Principle)

一個實體應當盡量少的與其他實體之間發生互相作用,使得系統功能子產品相對獨立。

6、合成複用原則(Composite Reuse Principle)

盡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