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輯:老彭
來 源:大資料架構師
彭友們好,我是老彭。大家應該能感受到,資料的熱度是持續攀升,尤其是各種帶“數”的新詞,什麼數字經濟、數字化、數智化、數改智轉、數商等等,簡直眼花缭亂。
6月底,付院長在群裡發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圖檔:
付院長在teradata當過中國區首席架構師,牛得一匹。不過他發的這個圖檔很有嚼頭:
Who has the data, has the power——Tim O'Reilly。
這Tim O'Reilly(蒂姆·奧萊利)是誰?早期被稱為“矽谷先知”,是開源先驅,是web2.0的提出者。
更有意思的,是他說的這句話:“Who has the data, has the power”,字面意思是“誰擁有資料,誰就擁有權力”。
先知說的就一定對嗎?這不,有人立刻就提出了反對意見:
有嚼頭啊,有嚼頭,這嚼勁十足!
權
在争論到底是“有數才有權”,還是“有權才有數”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帶彭友們考個古。
彭友們都知道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事情,可是為什麼秦始皇要統一度量衡呢?
因為度量衡=權!沒錯,你去字典裡查一下,”權“字的第一個解釋是什麼?是:衡器。
老彭偷個懶,從百度百科裡抄點資料供各位彭友參考:
權,quán,從木從雚,衡器。本義:黃花木,因其堅硬、難以變形,被用于秤之杆、錘之柄、拄之杖。引申:衡器。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這個東西就是秦始皇诏文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沒錯,這玩意叫“權”,就是個秤砣。
“衡”是什麼呢?就是那稱杆子。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就是統一稱杆子和秤砣。
彭友們能很清楚地看到秦始皇在“權”上還寫了字。上面寫的啥?
“廿六年,皇帝盡并兼天下,諸侯黔首大安,立号為皇帝,及诏丞相狀绾,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大概意思是:“老子上位26年,把天下都打服了,各國老百姓終于安生了。現在老子自立為秦始皇,并安排丞相“狀”和“绾”,組織開展度量衡統一的工作,但凡不一樣的、不清楚的都以老子說的為準,不服就幹你!”
你看,度量衡還能跟“權”挂上勾?這難倒是是巧合?隻是秦始皇一時的想法?
非也非也!古人早就明白度量衡和權力之間的關系非同一般了。
竊權
西周,姜太公(呂尚)功勞很大,被封齊地,建齊國。姜太公很厲害,可是背景不咋地,不懂得治理,整個國家亂七八糟。
于是田氏就從中看到了機會,花費了好幾代人的努力,一直在後面搞小動作。
齊景公上台之後就更是慘不忍睹,喜奢侈而厚賦重刑,滿餓殍卻勞役不止,整個朝廷上上下下腐敗不堪。
田桓子和他兒子田僖子一看,對手下臭棋了,好機會啊!兒砸!咱将他一軍!
田氏父子倆就幹了一件好事:
将齊國的量制由四進制(即四升為豆,四豆為區,四區為釜,十釜為锺)私自改為五進制。
田家有錢,借錢/糧給百姓的時候用新制(多給點),百姓們還錢/糧時用舊制(少還點)。
明眼人一看,這是在施恩于百姓,換句話說,就是在竊取權柄!注意,這個權柄含有兩層含義!
關鍵是這齊景公也不知道是真的笨到沒長這個心眼,還是光顧着玩了。田家在這裡挖他的牆角也不管不顧。
就這樣,田家籠絡人心,使“齊之民歸之如流水”,實力與口碑一時無兩。是謂“公棄其民,而歸于田氏”。
這個神操作田桓子和田僖子幹過,田僖子的兒子田成子也幹過。
《莊子·胠箧》記載田成子盜齊國之事,指他為諸侯大盜,被稱為“田成子取齊”。也是後世常引用之成語“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的由來。
這個“竊取權柄”,真的就是“竊取權柄”!!!
權 與 數
回到咱今天唠的這個磕兒:是有權力才有資料,還是有資料才有權力?
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凡做過資料類項目的,無論甲方乙方,無論是資訊部門還是資料部門,都應該有深深的無力感:推動改點東西太tmd難了!
統一名額統計标準太難了!統一主資料太難了!推動資料品質改進流程太難了!推行一個資料管理制度太難了!讓業務配合我們搞點事情太難了!哪怕這個事兒做好之後收益最大的就是他們!
為什麼這麼難?你們資訊化/數字化/資料部門不是有資料嗎?對,因為你們沒有足夠的“權柄”。
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都要把“诏書”寫到“權”上下發給每一個使用度量衡的人手上才能實作。那時候不聽話可是要掉腦袋的!
很多人追捧《華為資料之道》。誠然,裡面很多内容寫的很好、很對。但是老彭認為,正确方法論的背後,真正讓華為資料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任正非老爺子把資料治理這件事情交給了除他之外擁有最大權柄的華為大公主孟晚舟。
咨詢公司的彭友們都知道,甲方每一個KPI後面都是多方權力争鬥的結果。
CRM系統的産品彭友都懂,每一個訂單歸屬判定規則的背後都是數個銷售團隊博弈的無奈。
一如秦始皇诏文權,有權,才能讓大家都聽我的!
是以,老彭認為:現階段,大多數是先有權力,才能談資料,才能做資料治理,才有資料價值。
數 與 權
還沒結束。
那有彭友就會問:前面那個矽谷先知說的,的确有點不妥當啊。不過老彭還得攔您一句:我同樣同意“誰擁有資料,誰就擁有權力”這句話。
蒂姆·奧萊利的“先知”稱号不是白來的。他的視角不是當下,而是未來。
當下,是誰擁有權力,誰才能擁有資料。但是在未來,這個情況會反過來。而且這個未來并不遙遠,甚至已經有部分數字原生企業已經實作。
這就是數字霸權。
資料成為生産要素已經有好幾年了。參考其他生産要素,如果某個機構/個人擁有大量生産要素,那麼必然會掌握大量權力,産生壟斷。
比如之前的奴隸主、地主,現在的技術壟斷等。資料要素類同。
掌握大量資料的公司,必然獲得大量權力。這種天生的壟斷甚至不能被打破。
為何各國都害怕mata公司,相繼出台資料安全條例?因為足夠的資料讓mata公司可以預測甚至操縱美國大選。
一如田氏代齊,改公制,施私政,挾資料而竊權柄,号令天下!
未來,必定是誰擁有資料,就擁有權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