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th Computation Element Protocol (PCEP) as a southbound plugin in ONOS.
路徑計算單元協定,ONOS的南向接口協定之一。
(來源https://wiki.onosproject.org/display/ONOS/PCEP+Protocol)
2.ONOS是專門面向服務提供商和企業骨幹網的開源SDN網絡作業系統。ONOS控制器是由一家名為開放網絡實驗室(ON.Lab)的非盈利性組織打造的基于ONOS的一款開源的商用控制器,并于美國時間2014年12月5日全球首發,目前版本Hummingbird。ONOS旨在為服務提供商和企業骨幹網提供高可用性、可橫向擴充及高性能的網絡需求。
(來源 https://developer.huawei.com/ict/cn/site-sdn-onos/)
3.PCE是一個典型的域内交換路徑的集中控制方案。PCE對IP領域裡的人而言相對比較陌生,其實在光網絡早有應用。PCE本身是在ASON(自動交換光網絡)解決方案标準中定義的一個元件,用于端到端路徑的集中計算的方法。其理念就是用一個專門的伺服器,用于集中算路,其它的網元都不管。你可能會問,光網絡本身就是集中控制的呀,為啥要PCE這玩意。沒錯,光網絡主要是通過網管或OSS,人工靜态配置的,而ASON是,平時事先靜态配置好E2E路徑,但故障時,自動觸發重路由計算。ASON最早是每個網元自己算,這樣就出現了管理規模問題:涉及到全網拓撲資料同步,以及E2E計算,是以需要PCE來解決分布式ASON的單機性能有限,導緻管理規模無法快速增長的問題。PCE自身計算能力如果不足,還可以級聯。
PCE的集中計算這種核心思路跟現在的SDN很比對,是以,PCE的思路可以用于SDN中,作為MPLS網絡向SDN網絡遷移的方案之一。
(來源:https://blog.csdn.net/huawei_esdk/article/details/50920823)
4.South Bound Interface (SBI)
MPLS TE tunnel management
port 4189
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簡稱TE),是設計流量使之能夠在現有的網絡中正常傳送;
(來源https://www.sohu.com/a/164078277_505810)
MPLS TE相關的技術包括:多協定标簽交換(MPLS),進行了流量工程擴充的資源預留協定(RSVP-TE),基于限制的标簽配置設定協定(CR-LDP),基于限制的路由協定(QoS路由技術),進行了流量工程擴充的鍊路狀态路由協定(OSPF-TE和IS-IS TE),快速重路由技術(FRR)。
(來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MPLS%20TE/374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