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圖像傳感器類型有兩種:一種是廣泛使用的CCD(電荷藕合)圖像傳感器;另一種是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導體)圖像傳感器。這兩種都是基于核心成像部件CCD和CMOS而區分的
CCD中文譯為"電子耦合元件"(charged coupled device),它就像傳統相機的底片一樣,是感應光線的電路裝置,可以将它想象成一顆顆微小的感應粒子,鋪滿在光學鏡頭後方,當光線與圖像從鏡頭透過、投射到CCD表面時,CCD就會産生電流,将感應到的内容轉換成數位資料儲存起來。CCD的尺寸其實是說感光器件的面積大小,CCD像素數目越多、單一像素尺寸越大,捕獲的光子越多,感光性能越好,信噪比越低,收集到的圖像就會越清晰。是以,盡管CCD數目并不是決定圖像品質的唯一重點,我們仍然可以把它當成相機等級的重要判準之一。
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和CCD一樣同為可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CMOS的制造技術和一般計算機晶片沒什麼差别,主要是利用矽和鍺這兩種元素所做成的半導體,使其在CMOS上共存着帶N(帶–電) 和 P(帶+電)級的半導體,這兩個互補效應所産生的電流即可被處理晶片記錄和解讀成影像。同樣,CMOS的尺寸大小影響感光性能的效果,面積越大感光性能越好。CMOS的缺點就是太容易出現雜點, 這主要是因為早期的設計使CMOS在處理快速變化的影像時,由于電流變化過于頻繁而會産生過熱的現象。
由兩種感光器件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出,CCD的優勢在于成像品質好,但是由于制造技術複雜,隻有少數的廠商能夠掌握,是以導緻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大型CCD,價格非常高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