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文 | 米粒媽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當孩子長大後,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是什麼?

這個令所有人好奇的答案,米粒媽在短視訊評論區找到了。

好消息:孩子記得和父母說的每一句話。

壞消息:都是回旋镖。

有人經濟獨立後請爸媽吃飯,特地點了他們不愛吃的菜,面對着父母皺眉、挑剔,終于長舒一口氣,說出了那句自己等了一輩子的話:

“不要挑食。”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怎麼回事,孩子這語氣還有點小興奮呢?

有的孩子長大了,天天晚上查媽媽的崗,一旦被她發現玩手機,立刻就是一頓語言輸出:

“天天就知道玩手機,晚上不睡白天不起,躺着看手機眼都不要了,黑燈瞎火眼睛就知道盯着手機螢幕。”

媽媽隻好乖乖打開小台燈,誰讓孩子說得都對呢?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是不是有點小時候父母教育孩子不該看電視、玩遊戲那種感覺了?

如果說這生活中的小事尚且隻是小菜一碟,那麼一旦涉及到學習,這屆孩子就會立刻重磅出擊。

網友媽媽考科一,枯燥的題目背不下來,網友立刻拿出自己上學時媽媽的典型金句:“背不下來多抄幾遍就會了。”

下面還有網友附和“别人都能背下來你背不下來?”、“你整天玩手機不學習當然背不下來,你看那誰不就一次過嗎?”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原來小時候無力反擊的孩子長大了,也可以讓父母嘗到吃癟的滋味。

更讓米粒媽哭笑不得的是,一位網友送媽媽去老年大學學跳舞,過年的時候直接現場讓媽媽表演。

想必小時候媽媽沒少讓她表演節目,這次終于能報複一把了。

可是沒想到媽媽什麼也不會,她還偷偷問媽媽會不會請家長,不知道媽媽是不是實在受不了這種被管教的感覺,第二學期直接退學了。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除此以外,還有為了報爸媽給報了一大堆興趣班的仇,直接給爸爸選了4門老年大學的課,還不停洗腦“這是為了你好”。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這熟悉的味道,是大家的童年沒錯了。

可當大家覺得暢快的同時,也有一個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咱們,以後是不是也會成為那個被反擊的父母啊。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仔細想想,那些被反擊的父母,曾經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幼小的孩子無力反駁,卻又根本做不到的。

之是以會被孩子反擊,說白了,孩子認為父母站着說話不腰疼。

米粒媽最近刷到這樣一篇文章。

女孩吐槽自己馬上大四了,媽媽讓她從現在開始,考研、考公、考編三手抓,畢業的時候能保證至少上岸一個。

女孩不敢反駁媽媽,因為她知道就算自己直截了當地說做不到,媽媽也隻會指責她“還不是你不努力”。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于是,孩子與父母之間漸漸變得無話可說,本該是最親的人之間卻出現了一道鴻溝。

但米粒媽覺得,這道鴻溝的名字是“我以為”。

在父母眼裡,研究所學生、公務員、事業編都太容易了,隻要努力複習一定能考上。

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僧多粥少的現狀,不了解幾百比一的錄取比例,更不明白很多時候并不是努力就能得到理想的結果。

還記得之前在網絡上沸沸揚揚的“父母是北大,孩子是學渣”的話題嗎?

北大教授的父親,面對上國小的女兒,束手無策。

他說自己完全不了解,為什麼十以内的加減法,孩子就是搞不定,就算掰着手指頭數,也能一錯再錯。

他不相信基因有問題,也不肯接受孩子不聰明,最後隻能歸結于孩子根本不認真。

于是每一次做作業都是雞飛狗跳,孩子也是不停哭鬧,最後兩敗俱傷。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思考就會發現,對于一個剛剛接觸數學的孩子而言,他們眼中加減法的難度,不亞于大人眼中的高等數學。

可父母往往隻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了孩子的能力。

就好比哪怕父母正常走路,對孩子而言步子已經跨得太大了。

米粒媽知道,這世界上當然有很多牛娃,天賦異禀,根本不需要父母操心,但我們也必須承認,天才畢竟是少數。

是以,如果不考慮孩子的感受和實際情況,一味地用高高在上的态度提要求,又怎麼能不惹來孩子的“記恨”呢?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電視劇《小歡喜》中,嚴格教育孩子的宋倩就是犯了同樣的錯誤。

作為老師,她有教育經驗,但放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有些過猶不及了。

高三的女兒英子想要在周末參加一次英文演講,她說什麼都不同意,理由是會耽誤學習。

女兒想要考完試放松一下,玩會玩具,也被她強硬沒收,理由還是耽誤學習。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在她眼裡,高三的孩子就應該每天不停做試卷,一心撲在學習上,不能有其他任何想法。

可是孩子畢竟不是機器,也有放松的需求,反思一下咱們大人,工作累了還想玩會手機放松,又何況是孩子。

是以在這樣嚴格的管控下,英子依然會想辦法參加演講,偷偷拼樂高,和同學一起看電影,隻不過一切都瞞着媽媽罷了。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高壓之下必将反彈,英子在媽媽的控制下無力反抗,最後患上了抑郁症。

米粒媽還記得她想跳海的時候說“我知道你對我好,你做什麼都是為了我”。可就算明知這一切,她依然想要逃離媽媽。

這也恰恰說明,一旦家長在教育過程中,要求過于嚴格,就很容易導緻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哪怕明知父母的引導再正确不過,也要拼盡全力對着幹。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米粒媽覺得,教育是一種互動,單方面輸出不是教育,一來一往才算是有效溝通。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需要傾聽孩子的心聲,才能讓教育達到一種動态平衡。

就像今年浙江聯考719分的女孩小邵,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很值得研究。

米粒媽在報道中看到,父母從來不逼迫她學習,更不會用成績強制要求她,隻會和她一起研究、探索。

小時候,每次考完試,爸爸都會和小邵一起分析試卷,哪些題不該錯,哪個知識點記得不牢固。

找到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一次次養成的習慣,也讓她漸漸形成了一套及時複盤的理性邏輯思維。

看了孩子長大後的“報複”,好多家長欲哭無淚 

後來,小邵在談到學習方法時,也隻說了四個字——“勞逸結合”。

米粒媽簡直不能再認同,但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身為學霸的小邵,自然有好勝心,也很容易在發現自己的不足時,将自己逼得更緊。

這時候,父母就會想辦法在精神上為她松松綁,讓她好好放松一下。

反之,當她在學習上有所懈怠,父母則會提醒她要保持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心态。

就這樣,讓孩子腦海中的弦有緊有松,既能讓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水準,更能夠幫助他慢慢進步。

在米粒媽看來,當父母把握住大方向,給孩子喘息的空間,孩子一定會感受到一個相對輕松的成長氛圍。

如此一來,父母的建議不再是虛浮飄渺的空中樓閣,每一次的批評和指引也能讓孩子心服口服。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澱家長,當當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于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