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靜”享健康丨生腌海鮮雖美味,食用安全存隐患

作者:上觀新聞

近來,被稱為潮汕“毒藥”的生腌美食走紅網絡。網絡平台中,視訊部落客們用鮮活的海鮮,加上多種調料,用白酒低溫浸泡後直接食用,并稱之為“一口上頭”,引得許多網友大膽跟風嘗試。

“靜”享健康丨生腌海鮮雖美味,食用安全存隐患

1. 什麼是生腌?

生腌水産品,是以蝦、蟹、花螺、雪蛤等水産品為主料,不做熟,采用高度酒腌制的方法,輔以香菜蒜末等配菜冷藏一段時間後直接食用。很多人認為生腌的食物更具有營養價值,這是誤區。

2. 生腌海鮮安全嗎?

生腌海鮮的主要危害在于寄生蟲、細菌及病毒。生腌海鮮屬于高風險食物,主要原因包括以酒、醋、豉油、蒜頭、辣椒等制作方法腌制海鮮并不能殺死這些有害的微生物和寄生蟲。

“靜”享健康丨生腌海鮮雖美味,食用安全存隐患

3. 細菌感染風險

生腌或未煮熟的海鮮很可能含有大腸杆菌、李斯特菌、肉毒杆菌、沙門氏菌等。大腸杆菌O157:H7感染後會導緻胃腸道出血甚至死亡。沙門氏菌感染後可導緻慢性腸胃炎、敗血症,嚴重會死亡。雖然糖、鹽、酒精能抑制細菌的繁殖,但未能完全殺死。

“靜”享健康丨生腌海鮮雖美味,食用安全存隐患

4. 病毒感染風險

諾如病毒是很容易從污染的水體中富集到貝類水生生物體内的病毒,如感染則會出現惡心、腹痛、發燒等症狀。甲型肝炎病毒通過糞口途徑污染水生動物,人體若感染會出現厭食、肝脾腫大等現象。諾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在流行病學統計上發現與水生生物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5.寄生蟲風險

肝吸蟲、腸吸蟲、縧蟲和線蟲,是可能存在于水生生物中的寄生蟲。這些寄生蟲常常以成蟲蟲卵的形式通過糞便排出體外,以尾蚴的形式進入第二宿主海水魚或淡水魚體内,人類食用被感染的生魚片就會出現肝髒受損、消化功能紊亂等症狀。這也是東南沿海肝硬化、肝癌風險高的原因,其風險率是正常的5倍以上,一般在4.5到6.1倍之間。其中線蟲主要是異尖線蟲和颚口線蟲,以幼蟲的形式進入第二宿主魚類的體中,人類食用被污染的水産品會出現腹瀉、惡心、吞咽困難或心髒出血等症狀。

簡單的加酒、醋或者其他調料烹調後不一定能去除存在于海鮮中的生物污染源或者化學污染源。酒、醋或其他調料的簡單加工未必能達到安全标準要求,調料的濃度、腌制的時間直接影響到食用的安全。同時,食材海鮮在采收、運輸、儲存和加工處理時,如果受到環境污染或者其環境條件控制不嚴格,都會造成生腌海鮮的不安全。

是以,如果進食後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嘔吐、腹瀉、肢體腫脹等症狀,應盡早就醫、盡早治療。就醫時需要告知醫生生腌食物進食史,以友善醫生盡快确診病因後實施治療。

資料來源:區衛生健康委、區疾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