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球首發!中科院完成技術驗證,要擺脫歐美晶片“卡脖子”了?

作者:俊俏橘子WKR

【導語】全球首發!中科院憑借AI技術驗證完成,無人工幹預生成AI晶片。在晶片制造被限制的背景下,中科院的新技術或能為中國晶片産業帶來新的希望和突破。讓我們看看中科院這一成就的意義以及對未來晶片産業發展的影響。

【文章正文】

自OpenAI釋出ChatGPT以來,AI技術逐漸具備了自主的學習能力,為各個國家帶來了驚豔的操作和普惠全民的可能。在這股浪潮下,中科院也在AI産業布局方面深入探索,而英偉達則憑借A100、H100等高性能晶片實作了逆襲,成為最大的赢家,市值翻倍突破萬億美元門檻。

全球首發!中科院完成技術驗證,要擺脫歐美晶片“卡脖子”了?

然而,中科院在這個關鍵時刻反其道而行,利用AI技術無人工幹預生成了全球首顆AI晶片。這款名為“啟蒙1号”的國産AI設計CPU,完全依托AI技術進行設計,制程工藝雖然隻有65nm,但性能卻令人驚歎,頻率突破300MHz,性能比肩英特爾的486系列,并且支援運作Linux作業系統。雖然從性能上看“啟蒙1号”不及現階段市場需求,但是AI技術的應用令其具備了曆史性的意義。

全球首發!中科院完成技術驗證,要擺脫歐美晶片“卡脖子”了?

這項技術對中國晶片産業意味着什麼呢?晶片制造一直被譽為全球最複雜的工藝,沒有任何國家能獨立完成。雖然中企不斷實作突破,但想要超越美國等初創者幾乎不可能。然而,中科院的技術突破為未來晶片産業開辟了新的道路。通過AI技術加快晶片設計布局,将釋放更多晶片廠商參與制造技術的突破,實作自主化技術體系的加速布局。AI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效率,還能減少人為性的錯誤,節省更多時間。

全球首發!中科院完成技術驗證,要擺脫歐美晶片“卡脖子”了?

【總結】

中科院的AI晶片技術成果展現了人工智能在晶片設計方面的潛力,為中國晶片産業帶來新的機遇。通過AI技術加快晶片設計布局,有望實作自主化技術體系的加速布局。盡管晶片規則暫時不會輕易取消,但AI技術的應用為中國晶片産業打破歐美技術限制提供了新的路徑。中國科研人員在AI領域的努力将成為推動中國晶片産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全球首發!中科院完成技術驗證,要擺脫歐美晶片“卡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