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極拳動作要領13招 練太極拳秘訣

太極拳動作要領13招 練太極拳秘訣

  (一)靜

  靜就是安靜,平心靜氣的意思。學太極拳,首先是思想上的靜。練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雜念,做到“心中一無所着,一念一無所思”。這樣,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為一,心無二用。其次,是需要一個安靜的場所。鍛煉時,應堅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選擇一個清靜的地方。地方清潔衛生,可免于疾病傳染;環境僻靜,可以脫離一切吵雜聲的幹擾。這樣,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輕浮、張狂之氣。總而言之,我們要在“靜”字上狠下工夫。靜下來後,就可以專心思考,細心揣摩。對一着一勢的運作,轉換、虛實、開合、纏繞等基本要領,才能逐漸領悟,姿勢趨于正确,較快地納入太極拳的軌道。久後,自會達到“意之所向,全神貫注”之境。

  (二)意

  太極拳是“以意引氣”,煉意不煉力的内功拳。這就是說,太極拳的一着一勢,一舉一動都是以意來作指導的,領先的。什麼是意?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思想想到那裡,手就運作到那裡,心裡怎樣想,四肢百骸就怎樣做,決不是憑着力氣鼓着手足在運作。用意則輕靈自如,用力則僵硬遲滞。一切動作總是以意來領先的。拳論說:“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氣,在氣則滞”和“意之所向,全神貫注”就是這個意思。簡單地說,意就是大腦,就是腦神經。大腦是全身神經的樞紐,發号司令的指揮部,周身肌膚、骨節、五髒、六腑無不聽命,是以說,太極拳是在腦神經意識的支配下而運動的。

  (三)慢

  慢就是緩慢的意思。一般學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學習的思想指導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間的辯證關系。俗語說:“心急吃不了熱油糕”,“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确有它的道理。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時,不要想幾天、十幾天、或幾十天就學完學成一套。要樹立一個慢慢學、認真紮實學的思想。這就是說,不學則已,學就要循序漸進,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一着一勢地學。一着熟悉之後,再學下一着。決不可粗枝大葉,霧裡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學。學慢,對手足部位、定型、運作、上下承接、虛實轉換等基本要領就能看的多,聽的多,煉的多,領會的地方也就多。學慢,既是反複熟悉、鞏固、加深了解的過程;也是反複鍛煉、認識、實踐、校正的過程。姿勢、動作就會逐漸趨于正确,運作就會走上正規而經久不易改變和遺忘。學的快,手足錯亂,運作呆滞,對行氣,運轉更是茫然,天長日久,姿勢謬誤,醜态百出,校正起來實在困難,常言:“甯教千遍,不改一着”,就是這個意思。學的雖慢,可是一遍過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趨于正确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錯,校正起來也是輕而易舉的。如果學的快了,着着勢勢不夠真切,差錯橫生,校正起來,精力和時間不知耗費到如何程度!是以,學的慢,實際是快;學的快,實質是慢,這就是二者的辯證關系。

  其次,在鍛煉時,由始至終應該順從自然,慢慢地運作,不宜于快(但也不宜過慢),行成前後路數不清或上下不接現象。隻有在緩慢運作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貫注,精心去思考、揣摩運作規律,内勁轉換,腰脊園活等。當姿勢趨于正确、定型,運作納入規律後,相對慢而言,也是可以适當變決 的。在快的運動中,大小轉關必須認真,切不可馬虎從事,一帶而過,形成錯亂無章。快而後再慢下來,就這樣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間的進行鍛煉,但必須做到快而不亂,慢而不散。總而言之,學煉時,應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真

  真就是認真。“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學拳也是如此,須樹立一種一絲不苟的态度。在學習過程中,一拳一勢要循規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須認真對待? 霾豢勺呗砉刍ǎ 崧識災 6土妒保  感拇 Α⒓觳椤⑿U C懇蛔聳屏η笞勻皇嬲梗  反蠓健U庋  鴕子谧呱顯誦洩媛桑  枚 恢鹵湫瘟恕?

  (五)柔

  柔就是輕柔、柔活。柔并不是輕而飄浮,軟而無力;而是軟如棉花,堅如剛的無堅不摧的剛毅勁。(這裡所說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發自丹田——實際是腰脊——之力。)拳論說:“太極拳決不失綿軟”。又說:“運勁的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後練柔成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無不經常地從事體力勞動,那怕是輕微的勞動。在勞動過程中,用慣了局部的拙力,每當不能勝任時,還要有意的鼓勵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習慣。因而,在初學太極拳時,胳膊、腿的一舉一動總是帶些僵勁、滞氣,沒有一點綿軟的意思。那末,輕靈、園活就更談不上了。這種僵硬之力不去,體内自然之氣的剛勁就無從發生,好象封閉的爐火,就不能發熱生焰了。是以,初學太極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決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則剛生,硬去則剛發,這就是“有心求柔,無心成剛”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輕靈園和了,習煉日久,自會趨于“剛柔相濟”了。

  (六)正

  正就是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無所偏倚”。這就是說,頭宜正直,虛虛領起,如以線牽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無凸凹彎曲之形。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樁自然形成“上下一條線”(百會、脊椎、會陰上下成一直線)和“無偏無倚、無過不及”了。身樁端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不僅利于氣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轉,還可以穩健身樁,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機失勢,進退永遠處于不敗? 亍?

  (七)連

  連是連貫的意思。煉拳從始到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園環,絲毫無裂痕,處處無斷折。勁是由外形表現出來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運作轉換也是如此。特别是轉關時節,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着着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久而久之,“一氣呵成”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的妙處,則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勻

  勻就是均勻、勻稱。煉拳時,姿勢要始終保持在同一水準線上(個别的例外——如金雞獨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濤起伏無常。運作時不可忽快忽慢,須勻和而穩健。呼吸更宜勻和自然,緊密地跟動作的上下、開合融為一體。姿勢忽高忽低,運作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動轉的忽馳忽張,忽強忽弱,進而破壞了勻和平衡,引起失調,以緻影響呼吸發生緊促、松馳不正常現象。這樣下去,不但無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損身心,不可不引以為戒也。

  (九)圓

  園就是園和。太空渾園,空空無物而富有無限生機。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園,内有陰陽之别,動靜之機。力的方向随園弧運轉,讓外界捉摸不透,充滿正反辯證關系。太極拳是依據太空星球運轉“陰陽”和“吐納”等哲理而創造發明的,是以太極拳的運動也就離不開一個“園”字。從它的外形上看,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後運動,從不直來直往,總是作園環或弧線形運動,如太空中的行星——地球環繞恒星——太陽的公轉運動。拳論說:“至于手足運動,不外一園,絕無直來直去”。直來直去則呆滞,屈伸遲鈍而無彈力。園弧運動則柔和自然,彈性自生。從内勁上看,腰脊旋轉摧動四肢,螺旋纏絲,如行星——地球的自轉運動,進而産生了周而複始的陰陽,開合千變萬化,自然形成氣血協調、神志舒暢、四肢、軀幹輕靈園和,随心所欲。内外雖然有别,但從來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氣”相輔相成的有機統一體。由外引内,以内摧外,内外一緻,緊密配合,兩者關系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論說:“妙手一運一太極”。明确地說: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園。

  (十)松

  松就是放松、松馳。既然放松,當然就不能緊張。不是單純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關節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處處松開。前面說過,煉太極拳是以意為主導的,是以習煉時,不僅要“骨節松開”,肌肉、皮膚也要松開,更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放松。一句話,就是周身放松,決不趁着就勢,臆造做作,使肌膚、韌帶、關節處于以逸帶勞狀态。四肢、百骸由僵變柔,由硬變軟後,?俗 簿頹崃樵昂停  緣謀 ⒕⒕突嶙勻環⑸ 藜岵淮莸男Ч 5 牽    牆簿勘缰さ模 删 皇且惶 櫻 渙誦危  撬啥 諧粒 荒苄浮P岡蚋∑  ⒍ 薷  獵蚯崃槲裙潭 辛Γ 砬 緯繕閑橄率擔 乜嶄故檔淖刺 ?

  (十一)随

  随是跟随、相随的意思。跟随就是上引下随,左走右跟,周身一體,“上下相随,一氣貫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動下滞,各不牽連相關。四肢百骸必須做到“一動無有不動”和“一靜百靜”。形成規律後,就不緻産生顧此失彼,瞻前不顧後的現象了。拳論說:“上欲動,而下自随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内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處貫之者,其斯之謂“欤”。周身相随,而後自通達于“不假思索,不煩拟議,誠不期然而已然”的境界了。

  (十二)恒

  恒就是堅持,從不停頓。我們無論搞什麼工作,隻要有持之以恒的堅強毅力,頑強不懈的學習态度,反複認識、實踐,再大的困難,都必定會克服,有所改變,有所前進。學拳也是如此。但大多初學時,表示态度誠懇,決心堅強,一旦學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則認為已經學會了,學習勁頭也就松了一口氣。殊不知,這才是長征道上邁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奧和樂趣必須長期堅持鍛煉,逐漸領會而獲得。由于松了一口氣,過些時期又覺得這也沒有啥,枯燥無味,煉不煉就是那麼一回事,慢慢就會形成想着就煉,不想就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後根本不煉,忘個一幹二淨。其不知以往耗時費神之可貴。流水流汗之可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誨人“貴在堅持”耳。

  雖然要求我們每日堅持鍛煉,但不能把它視為正常任務,更不必硬性規定具體的時間和趟數。可根據個人的身健健康。心情舒暢等情況來決定,可長可短,但每日不得間斷。總而言之,每日鍛煉,量力而行,不可過量。過量時,反損身心。當你有所領悟,覓得奧秘,那就樂在其中,欲釋而不能了。

  (十三)虛

  虛就是虛心,謙遜。在學練時,要虛心學習,甘當國小生,不要不懂裝懂。因為學習任何東西,都是沒有止境的。學拳也不例外。拳術的一着一勢,機智靈活,千變萬化,自己學習後,略有一知半解,而其深奧哲理還需長期反複認識、實踐,決不能高傲自滿。即令功夫上身,而不足之處尚多,是以要處處持以謙遜之心,敬老愛幼,不妄非議。自滿則學藝之門自封,前進之路自堵;非議則沖突滋生,招惹是非。我們應當有“自知之明”,常以“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為座右銘,經常以别人之長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激勵。

  以上所述,有的是學習态度,有的是鍛煉方法,是我個人數十年來習煉、傳授過程中的點滴體會,提供出來,以資參考。我們不能把這些割裂的、孤立的來看待;要把它們互相的、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還要始終不渝地貫串、應用到鍛煉的實際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