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網絡——以太網幀結構/格式

目錄

          • 目的位址
          • 源位址
          • 類型字段
          • 資料字段
          • FCS
          • 前同步碼

格式如圖所示:

計算機網絡——以太網幀結構/格式

可以看到,以太網幀由6個字段組成:

目的位址

目标擴充卡的MAC位址 (即實體位址,也稱為鍊路位址、MAC位址、LAN位址。關于它的詳細介紹以及其他尋址方式的介紹可以看這篇部落格:計算機網絡知識點——尋址(實體位址、邏輯位址、端口位址與專用位址))。

源位址

傳輸該幀到區域網路上的擴充卡的MAC位址。

類型字段

用來标記上一層使用的是什麼協定,以便把收到MAC幀的資料上交給上一層的這個協定。

資料字段

46~1500個位元組,46是因為以太網MAC幀長不能小于64位元組(最小幀長度保證有足夠的傳輸時間用于以太網網絡接口卡精确地檢測沖突,這一最小時内間是根據網絡的最大電纜長度和幀沿電纜長度傳播所要求的時間确定的),1500是因為以太網的最大傳輸單元(

MTU

)是1500位元組。當資料字段的長度小于46位元組時,應在資料字段的後面加入整數位元組的填充字段,當傳輸到網絡層時,網絡層使用IP資料報首部中的長度字段來去除填充部分。這個字段承載了IP資料報。

這裡可能有人要問了:為什麼以太網規定最短有效幀長為64位元組?答:以太網在發送資料時,如果幀的前64位元組沒有發生沖突,那麼後續的資料就不會發生沖突。換句話說,就是如果發生沖突,就一定是在發送的前64位元組之内。因為檢測到沖突就停止發送,這時已經發送出去的資料一定小于64位元組。隻要長度小于64位元組的幀都是由于沖突而異常中止的無效幀。收到這種無效幀就立即丢棄。

FCS

使得接收擴充卡能檢測幀中是否引入了差錯。

前同步碼

8個位元組,前7個都是10101010,最後一個是10101011;前7位元組用于“喚醒”接收擴充卡,并将它們的時鐘和發送方的時鐘同步。第8個位元組的最後兩個比特(即兩個‘1’)警告接收擴充卡重要的内容要來了。

《資料通信與計算機網絡》——佛羅贊

《計算機網絡——自頂向下方法》

參考部落格

不點個贊👍再走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