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作者: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 荀超

“運動本身就是對生命内在的發掘,是一種内在生命的外現。古希臘雕塑藝術就在表現力與美,這是對運動精神的歌頌,對生命的歌頌。”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各項目比賽正酣,大運會的相關文創也成為熱銷品,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設計師許燎源接受封面新聞記者獨家專訪,暢談體育與藝術、體育與生命的關系,他表示:“如果藝術與生命沒有關系,那藝術就是蒼白的。”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大運會開幕式點燃主火炬 攝影 楊濤 陳羽嘯

采訪在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進行,其間,不時有參觀者找許燎源老師合影留念,一名大學生還從自己的中學老師那裡帶來了真正的火炬,請許老師留下珍貴的簽名。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許燎源為粉絲在大運會文創上簽名

“蓉火”設計:看到中國美好的山水文化和文明

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 取意成都的簡稱“蓉”, “蓉火”又寓“融合”之意。火炬運用炫彩的大運會主題四色,自成一體,展現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成都大運會辦賽理念。火炬正面是一隻憨态可掬的大熊貓,側面酷似三星堆青銅立人造型,頂部則是成都城市形象辨別、中國文化遺産标志——太陽神鳥。而火炬整體造型,則參考了金沙遺址出土的象牙。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館博物館,孩子們的創意“蓉火”

回顧“蓉火”設計過程,許燎源感歎:“為了這次大運會,成都等了3000年!”但這種等待也是非常美好的,他進一步解釋:“成都建城史有3000年,這是這麼偉大的古代文明啊。但這3000年來,從來沒舉辦過這種世界性的盛會,我們今天等到了。”

許燎源想要通過火炬,傳遞一個青春的、有遠見的、開放的中國,希望成都大運會能讓世界看見中國美好的山水、文化和文明。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許燎源在創作 圖據受訪者

“熊貓作為世界性IP,它既代表中國,也是友好的使者;熊貓的食物是竹子,而竹子恰恰代表了中國精神氣節,這個就是最中國的元素;太陽神鳥是天府人的精神圖騰,展現的是我們整個民族是向往星空的。隻有不斷地奮鬥、創造,感受生命的多元、豐富,才有詩意的栖居,這也是人類的終極目的。”

許燎源透露,在設計火炬的過程中,他也曾設想過将紅色、燈籠等代表中國文化的元素融入其中,“最後用了最簡明的三種元素,這也是在地文化表達最充分的一屆大運會。其他火炬不一定有‘蓉火’這種很深的當地文化烙印,同時是中國文化的象征。青年人是未來世界的建設者,我們要讓全球青年人認識到什麼是最好的世界未來。大家彼此信任,彼此交流,在文明和文化的互動中達成了解,并保有自己的特色,最後這個世界就變成了豐富、多元、完美的世界,人類一起向未來。”

當代藝術:是從神的世界把藝術解放到人的世界

許燎源也借“蓉火”表達了一種“星叢”關系。“我們是追求一種星叢關系,人與自然的交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世界,都變成一種并行的、彼此友好的關系。”他希望讓世界青年大學生看到一個青春的、有遠見的中國,一種星空一樣的最好的力量。“看星空的民族,都是有遠見的民族。”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許燎源(中)設計了“蓉火” 圖據受訪者

“大運金沙——發現金沙20年•許燎源藝術展”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與觀衆見面。從成都大運會火炬“蓉火”,到許燎源的現代藝術作品,展現了藝術家對古蜀文明的當代诠釋。

許燎源說:“古蜀人一直在仰望星空。金沙博物館能夠将我的作品,作為發現金沙20年的禮物,本身就是一種對話關系。我用當代語言做了一個青銅立人,有些人看了我的作品,認為總有一種古蜀的神秘感,但是說不清楚具體是什麼感覺。這些藝術品是用當代語言表達,和三星堆并沒有形式上的聯系,但有一種精神内在聯系,叫做文化胎記。因為太久遠了,當代人對三星堆隻是一種猜想。青銅大立人為什麼做這個動作?它手裡拿着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有神樹?當代藝術就是從神的世界把藝術解放到人的世界。藝術是神界的,我們是人界的。”

直面AI:不要恐懼變革,應該擁抱和融入

目前,“2023成都雙年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許燎源坦言:“不同藝術流派、風格和探索的作品,被這個城市包容地聚集在一起。能夠舉辦雙年展的城市,都是代表文化的先鋒的狀态,這種開放與包容、時尚優雅等特性,也正是成都文化精神的展現。”許燎源也特别提醒,在承認先鋒、前衛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差距,“比如文化生态的培育,創造力的爆發等。”

“蓉火”設計師許燎源:運動是對生命内在的挖掘,是對生命的歌頌

許燎源擔任成都大運會火炬手 圖據受訪者

許燎源的最新作品中,有很多與AI的創新結合。“事實告訴我們,每一次科技文化的進步,都會帶來全新的人類的整體進步。AI肯定會秒殺80%的創造力,但最後不是AI淘汰你,而是掌握新技術的人淘汰了大多數平庸的創造力。是以最終還是回歸到主體的創造力本身。我們始終要知道,AI隻是一個工具,跟着我們的鋸子、尺子、刻刀等一樣。隻不過AI有龐大的、海量的計算能力,幫我們解放了工具。”

許燎源相信,隻要AI設定一些藝術邊限,它會超出人類的想象,但最終出好作品,還是依靠人的頭腦。“是以,每一次材料的進步、科技的進步,我們不要恐懼、擔心甚至阻止它的發展,恐懼都來源于未知。而是擁抱,融入到變革之中。”

最後,許燎源也提醒,成都大運會舉行後,人們應該冷靜思考城市産業規劃的可持續發展,讓文化和藝術的發展擁有更好的發展土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