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于讓人崩潰的Linux和Qt

聲明:本文毫無技術含量,毫無借鑒意義,純粹牢騷洩憤。

想做一個項目,用Linux下的Qt,本還以為會“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結果真的被惡心到了。

想做的是坦克大戰,别的就不說了,起碼遊戲的開始、過程和結束都應該有一定的音效,結果這點幾乎要了我的命。

我用的是Fedora 17 ,Qt的版本 是在約前一個月之内用 yum install Qt Qt-creator 等幾個指令直接安裝的,後來運作時我看了,Qt 版本好像是4.8.* ,Qt -Creator 版本應該是 2.7.*的樣子(星号代表的數字是忘記了的)。

然後有幸找到一段源代碼,運作,提示 找不到Phonon,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然後我的苦難就此開始了。

各種google,各種答案,比如 QT += phonon,比如 yum install libphonon4  phonondev,比如設定環境變量,比如Phonon還是phonon等等各種。各種不計其數的中文網頁 英文網頁 ,我一段一段地讀艱澀的英文(其實也并不是很痛苦哈),然後隻要我運作代碼,那麼不管我試了那種方法,結果隻有一個: No such file or diretory found. 為了解決這個惡心的Phonon問題,我熬了幾乎兩個通宵,結果No such file or diretory found.那時候真的簡直是不想活了。各種README,各種configure各種make,甚至卸掉重裝,下到tar.gz形式的源代碼,在本機編譯安裝,(還安裝了不止一次),每次幾乎都要用三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我突然恨起了Linux------也許這麼曆史悠久的 你至今仍隻有1%的市場占有率真不是沒理由的,也許你不該預設你的每一個使用者都清楚在這個系統中的所有東西,什麼化境變量,什麼路經,什麼源,什麼編譯什麼configure什麼make什麼gcc -i -o -E -S -l -p 等等一切的一切。以前總是以弄成功之前不會的東西為樂,感覺那好像是知識,可是這次,我忽然發現别人的時間大多是在寫代碼,而我的時間确是一次又一次地配置環境,各種環境,每當我做一件新的事我就要再經過那個黑暗的痛苦不堪的配置環境的過程,忽然間我感覺自己是不是該回過頭來想想了?

外因不叙,我必須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裡完成這個東西,絕望中那個我切到了windows7,用了這裡面裝的Qt 5.0*,可是又出現了另一種錯誤,具體忘記了,但是又google了好久,我發現貌似Phonon 子產品從5.0起就不支援了,是以一直不成功?然後又是上官網,下檔案,各種版本的安裝檔案自習辨識,終于嚴格按照某書中所寫,裝好了所需的Qt版本和Qt Creator版本,我以為苦難就此結束了。可是後來我發現這隻是另一個苦難的開始。導入項目,編譯,錯誤,繼續google ,說實話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想搬起電腦恨恨地往地上或者樓上一摔,從此天下太平,或者幹脆我從這樓上跳下去------已經三天兩夜了,就tm的為了一個phonon!我恨牙癢癢,好吧,終究是我無能。

編譯的各種路經不對,什麼path ,includepath lib等等的路經不對,然後又在系統環境變量裡設定,然後還是不對,然後google,然後還是不能解決,這時候我真是要瘋了。

抱着幾乎是最後一絲信念,我解除安裝全部,從頭再來,我沒有選擇qt-win-opensource-4.7.2-vs2008.exe 而是選擇了qt-win-opensource-4.7.2-mingw.exe,然後找到了合用的MinGW ,然後小心翼翼地裝了最後一遍,然後我導入項目,然後我成功了。在那一瞬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項目不想多少,技術不想多說,我隻是在想也許這次真的可以給我一個教訓,與其天天在Linux裡配置環境,你這是何苦來哉?這種事也沒必要勉強,沒有最好,哪個能讓你更好地實作你的需求,哪個就更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