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糖漿”也應“按需進口”,從糖管理

作者:布瑞克農産品集購網

2019/20賽季上半年,糖過山車式市場再次上演"冰火雙日"。2月以來,受新冠疫情和原油價格暴跌的影響,國際和國内糖業牛市被打破,價格回落低點。低糖價與低油價之間的博弈對全球制糖業的未來發展有着持續而動态的影響,使原有明顯的基本面變數增多,國内制糖業的發展再次面臨嚴峻挑戰。

近年來,食糖貿易減免政策、持續高壓打擊走私、自律進口糖等措施,為我國制糖産業更新轉型發展赢得了寶貴的時間和空間。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液态糖"(即"糖漿")進口量不斷增加,迫使堤壩打開了危險的閘門,極有可能導緻行業努力維持良好局面的局面不複存在。

根據海關有關規定,商品代碼17019000以下的所有糖産品均适用中國境内糖進口關稅政策,本項下的非糖半成品和消耗品可根據貨物所屬的稅法或貿易協定享受低關稅甚至免稅進口政策。可歸因于17029,000的"糖漿"的進口,享有零關稅或8%的低最惠國關稅政策,進口成本非常低,導緻進口增加,對國内糖價和糖消費産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目前,我國正處于制糖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然而,在全球經濟衰退導緻消費萎縮的大趨勢下,國際糖的總産量容易增減,原糖價格可能長期保持相對較低水準,國内制糖業再次承壓,"糖漿"的進口優勢不斷擴大。資料顯示,自去年4月以來,中國糖漿進口量一直在快速增長。海關資料顯示,中國今年3月進口糖漿9.2萬噸,據悉,4月份進口糖漿12萬噸,2019/20壓榨季截至4月29日,累計進口糖漿總量已達38.3萬噸。按糖漿含糖量0.75計算,增加糖漿進口量以替代國内食糖消費量已達28.9萬噸。如果糖漿進口得不到有效遏制,整個榨冰季糖漿進口量的增加将取代國内食糖需求量超過40萬噸,未來還會繼續上升。(資料引用文章"糖漿進口激增改變國内食糖供需結構行業仍需政策關注")

是以,我國制糖業必須有足夠的重視和清醒的認識。以下是制糖業代表對"糖漿"對行業的危害的一些看法,從這些觀點可以看出,我國制糖業渴望對國家"糖漿"進口進行有效控制,而"糖漿"進口和使用盡快進入我國制糖"總平衡"的總體規劃。

制糖企業:"自律"是整個行業的共同責任

從多年來的糖價來看,國際糖價長期低于國内糖價,短時間高于國内糖價,進口利潤長期存在。而中國自己的食糖不能滿足自身需求,進口糖已成為國内食糖供應不可或缺的補充。但大量無序進口制糖對國内制糖業的損害已經習得,是以加工制糖企業自律、有序、可控進口是國内制糖業健康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這也是加工制糖企業應承擔的企業責任和行業責任。然而,不受管制的"糖漿"進口對制糖業的影響和危害更快、更明顯,一是根本沒有加工期,進口就可以利用,二是直接利用加工環節,成本較低,對國家和行業的貢獻較小,至少沒有新的就業和稅收機會。是以,有必要盡快控制"糖漿"的進口,以避免對行業的進一步傷害。

制糖企業:生産端的"效率降低"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國内制糖由于土地資源、生産技術、勞動力成本等原因,生産成本一直高于國際主要制糖國,基本沒有國際競争力,容易受到進口糖的影響,特别是走私糖,而糖漿進口成本都較低。據了解,2019年從泰國進口的"糖漿"平均價格為0.36美元/公斤,從馬來西亞進口的平均價格為0.41美元/公斤,最惠國進口産品符合零關稅或8%關稅,增值稅稅率與白砂糖一緻。更重要的是,"糖漿"不是進口的自律商品,其進口量和時間是無法預測和管理的。一旦大量無序進口,随着制糖企業使用廉價的"糖漿"産品,即相當于國家開放,不可估量的進口糖以液體形式進入國内市場,國内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優化産業布局,推動好種子法, 而努力開展技術創新,實作"高成本效益"的措施将難以行之有效,"以家庭為基礎,進口輔助"的糖自給自足戰略已成為一句空話。

制糖企業:從長遠來看,低成本的"糖漿"隻在月亮水花的鏡子裡

"糖漿"最大的優點是成本效益高,缺點也很明顯,"糖漿"的保留期很短,一般在1-2個月内,進入夏季受高溫影響更難儲存,對于需要大量庫存,庫存周期不适用于企業。目前,制糖企業隻用了一小部分"糖漿",絕大多數企業甚至不知道有這種産品。使用"糖漿"代替白砂糖雖然對企業短期成本的降低效果明顯,但從長遠來看,這相當于大量保存期限不穩定的低成本進口糖在使用中,一種可能導緻備貨配件的流失,另一種是使國産糖量縮水, 最終導緻制糖的實際成本受到國際制糖的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将更加被動。

糖市場分析師:"糖漿"進口迫使季度資産負債表重估

在前兩個擠壓季節,國内供應形勢迅速改善,糖價重新上漲,受益于進口糖總量的控制和走私糖的急劇下降。今年,國内食糖量和進口量也基本明确,供給側明确。然而,由于疫情的影響,消費量能否達到1450萬噸的初步估計擠壓季尚不得而知,一些機構已将消費量估計下調了50-100萬噸。如果"糖漿"的進口量無法控制,目前榨季白砂糖的替代消費量将達到40萬噸左右,擠壓季供需表将從基本平衡變為過剩。當然,是否存在真正的盈餘的更關鍵因素是以後的消費是否可以開始和增加。

流通企業:大宗銷售,使用"糖漿"将摧毀制糖業的根基

對于中間商、流通企業來說,銷售的糖分承擔着價格、在途、存貨、會計期間等風險,也不一定能賺錢。而"糖漿"價格低,好賣很容易獲得利潤,對于企業來說何嘗不行。一旦下遊企業可以使用大量的"糖漿",流通企業銷售大量的"糖漿",上遊的糖業企業隻能做出全部虧損。虧損制糖企業不能加大種植、生産等環節的投入,提高産業效益,降低生産成本,産業發展将陷入惡性循環,長期将破壞制糖業發展的根基。是以,雖然進口、銷售和使用"糖漿"是合法的,但它違背了制糖業的整體利益,不利于制糖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合法但不合理,應該加以控制,使其與制糖業的整體利益融合,成為一種合理合法的行為。

糖業協會:"總平衡"和糖管理是"糖漿"進口的基本解決方案

制糖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和民生的重要産品,我國制糖業承擔着廣泛的社會責任,是戰勝貧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握。在前十個擠壓季節,我國食糖産量需求不足,但在這樣的供需形勢下,我國制糖業依然陷入困境,可見"總平衡"非常重要。是以,建議将國産食糖、進口糖(原糖、成品糖、預混粉、糖漿或糖水等形式糖制品)、國家可能的儲量納入供給總量,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則進行管理,實行按需進口。此外,所有制糖及制糖半成品、消耗品進口均應嚴格從糖管理,統一按照1791000稅号增加相關稅種。

在中國制糖業各方的廣泛需求下,中國制糖協會、廣西等省(區)和市制糖業協會紛紛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建議和報告,懇請國家關注"糖漿"進口對國内制糖業的影響和影響, 盡快配制"糖漿"。《進口管制措施》規定,進口的"糖漿"進入總平衡管理範圍,"糖漿"産品按照同等的食糖稅率從食糖管理,從糖稅中,以維護我國制糖業來之不易的健康穩定發展局面。

來源:穆甜科技;作者: XXX;農産品期貨網轉載本文是為了傳播更多資訊,并不表示本網站贊同作者的觀點。如轉載文章作者認為本網有問題,請緻電本網010-51289506聯系,本網将立即與您協商并解決相關事宜。

(負責編輯:石登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