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構件化軟體生産帶來的兩場戰争

構件化的軟體生産的興起,伴随兩場戰争。 戰争之一是:構件化生産方式與代碼式生産方式的戰争,這場戰争構件化的生産方式,憑借自身的效率優勢,不戰而勝。 另一種戰争可能是:基礎件平台(中間件平台)和應用基礎平台(業務基礎平台)的戰争,這一場戰争勝負未明,懸念重重。 構件化軟體生産采用組裝化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企業級應用軟體的生産效率,因而會颠覆目前的軟體生産方式。目前可以說,軟體就是軟體;以後我們會說:軟體是構件的組裝。今天我們在中關村攢機子,明天我們會發現,許多人在攢軟體。革命性的變化就在其中。有一天,我們發現,組建,組裝,成了軟體生産的"行話"和主流。 這個戰争,勝敗在一開始就決定了;構件化的軟體生産方式毫無疑問将會獲的勝利。構件化的軟體生産帶來軟體行業的格局變動,它會産生自己的生态鍊: 1。構件化生産的工具提供商,提供開發工具; 2。利用開發工具開放商業化的構件,提供構件或者構件庫; 3。利用别人開發的構件和自己開發的構件組裝軟體; 4。利用别人開發的軟體進行實施和二次開發。 生态鍊的廠商互相依賴,才能發揮最大的網絡價值。 當然,有些廠商可能跨越幾個層面。比說,我國著名的軟體公司上海普元提供的EOS系統中,就包括了開發工具和開發環境、管理和維護工具以及支撐平台,也提供商業構件和構件庫,普元的構件庫中有2000多個構件,在這國内國外都比較可觀,這是一筆重要知識、經驗和财富。 第二場戰争的焦點其實就是一個問題:需不需要一個應用基礎平台(業務基礎平台)。換言之,今天的中間件能不能完成應用基礎平台的作用;如果不能,那麼中間件的發展能不能擴充和擁有這些功能? 如果答案否定,還有可能在這個生态鍊中加入一層: 5。應用平台提供商,提供應用的平台。 那麼,今日的網絡資源層面(網絡資料庫、網絡作業系統、中間件)的提供商,就會在企業級應用這個市場上遭遇到“天花闆”——應用基礎平台的阻攔。他們會發現隔行如隔山,這個層面需要新的軟體提供商來占領,或者網絡資源層面的提供商在開發新的不同于中間件的平台。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平台層就會發生戰争:戰争的一方是:現有的中間件和應用伺服器提供商朝上整合的功能。戰争的另一方就是現有的管理軟體和應用基礎平台提供商将自己的平台往下滲透。他們彼此視角不同,一個從下往上看,是網絡和技術的角度;另一個從上往下看,是應用和業務的角度。彼此優勢也不一樣,一個擅長網絡資源管理;另一擅長業務e化。戰争的勝利者屬于那種能夠從對手的角度看問題,能夠向對手學習,并将對手的優勢變成自己的優勢的廠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