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作者:趙趙的期待

前言

清朝是繼明朝之後中國曆史上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其鼎盛時期覆寫了中國八分之五的疆土。作為清朝皇室的居所,紫禁城更是那個時代極盡奢華富麗的寫照,其建築之宏偉,裝潢之精緻,堪稱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迹。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然而,沉浸在這份金碧輝煌中的,并非隻有皇族貴胄。還有一群似乎道貌岸然的女子,她們就是深宮中的宮女。她們或為皇親國戚之女,或出身草民,但都必須在很小的時候進入宮中,終其一生侍奉皇族。

宮女們雖然生活在如夢如幻的紫禁城,但她們的命運卻非同凡響。嚴格的宮廷禮制束縛着她們的一舉一動,她們必須時刻警醒自己的言行,生怕一個疏忽觸怒了身份尊貴的主子,招來無妄之災。

對于曆史上真正的宮女來說,這的确是一個不錯的出路,但并非所有宮女都能走上這條路。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當宮女們年歲稍長時,她們通常會被釋放出宮。她們可能曾幻想過會找到心儀的伴侶,度過餘生,然而往往很快就被冷酷的現實擊敗。因為甚至街頭的乞丐都不屑于她們。

那麼,是什麼導緻了這樣的情況呢?末代皇帝溥儀在晚年時曾經揭示了這其中的真相。而在溥儀的講述中,這僅僅是宮女們殘酷生活的冰山一角。

深宮中的日日夜夜,對于這些仿佛被囚禁的宮女來說,可謂難捱至極。

絲毫不敢違背主子、無法控制自己命運,這已經讓不少宮女郁結到了極點。更令她們痛苦難當的是,她們連最基本的吃和睡,都要受到各種無理的限制。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比如睡覺。黑暗降臨,本該是人們酣然入眠的時候。然而對宮女們來說,睡覺從來都不是輕松惬意的。因為她們必須嚴格遵守隻能側身睡覺這個規矩。

之是以有這樣的規定,是因為清朝皇室相信,每座宮殿都居住着保衛皇族的殿神。為了不冒犯這些神靈,宮女隻能側睡,絕不能四仰八叉躺着,更不能翻來覆去。

這其實是極為不科學的。長期側睡會造成身體變形,加劇骨骼和髒器的負擔。很多宮女是以患上了肝病、心髒病等疾病,甚至導緻不能生育。

再如吃飯。吃飯原本是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和樂趣,但對宮女們來說,也是個荊棘滿途的過程。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皇宮的飲食當然豐盛非常,稀奇古怪的山珍海味應有盡有。宮女們有時也能分到一些殘羹剩飯。但是她們分明垂涎三尺,也不敢吃得太飽——因為過于飽脹的肚子會影響她們侍奉主子。

此外,宮女們也必須考慮食物的屬性——比如不能吃帶腥味的,否則會影響待主子的時候。

結果就是,她們常常隻能餓着肚子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久而久之,身體被掏空,再加上憂愁恐懼,一種稱為“血郁”的疾病便纏上了她們——血液不流通,面色蒼白,四肢無力。

在這些病痛的折磨下,她們明明還年輕,卻已像行将就木的老人一般......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在這深宮之中,宮女們唯一的心靈寄托,就是能在25歲的時候“出宮”——她們這才能真正獲得人身自由,甚至有機會嫁人過上正常的生活。

25歲,正值花季年華。正常的姑娘這個時候早已嫁為人婦,在溫馨的家中,與夫家老少過着幸福美滿的日子。她們也期盼着,一切從頭來過。

當這個日子終于來臨時,她們既激動又緊張。她們開始盤算着出宮後的人生,畫着一個美好的藍圖。

然而,當真正離開那華美的牢籠,來到塵世之中後,殘酷的現實卻讓她們碰了一頭。原來,自由對她們來說,還很遙遠.....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首先,25歲對一般女子來說,已經算是老大姑娘了。一般十幾歲就嫁人的女孩,這個時候早已當上老母親。如果再沒人要,隻能歸入剩女的行列。

其次,以漢人的審美而言,25歲的女子相貌已然不如15、16歲的姑娘。後者膚若凝脂,年輕貌美,更受看重。

再加上長年累月的奴役生活,她們略顯枯槁的外表,更是與活潑年輕的少女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長期的血郁病變與身心折磨,使不少宮女患上了嚴重的不孕症。在“無後為大”的思想主導下,這無疑是對她們緻命的一擊——無論貧富,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能給他誕下骨肉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面對這樣的現實,宮女們的婚姻無疑是一條荊棘之路。

然而結為連理,對她們來說也是擺脫宮奴生涯的唯一出路。

于是,她們隻能将希望寄托在僅存的一線妙計上——依靠自身在宮時積蓄的微薄財寶,投靠父兄;又或祈求皇帝賜婚。

比如宮女芳貞,她出宮時得到慈禧太後的恩賜,加上自己的積蓄,足夠她衣食無憂地度過餘生。她本想依靠這筆錢嫁人,但她的兩個哥哥不知好歹,把她的錢輸得一幹二淨。

無奈之下,芳貞隻能回到宮中繼續侍奉太後。作為太後的心腹,她得以重新進宮。但像芳貞這樣的例外畢竟太少,大多數宮女,一旦失去經濟來源,就隻能選擇孤獨終老。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再如宮女秀英,她的父親是一名閑散王爺。秀英出宮後,這個王爺依仗自己的權勢,硬是把秀英許配給了一個身體殘疾的下級官員,充當他的妾室。秀英對此咬牙忍受,因為這已是她能期盼到的最好歸宿。

據史料記載,雍正十年,有一名剛出宮的宮女,被皇帝直接賜婚給一名蒙古都統。一個宮女能得到皇帝的眷顧,可謂鳳毛麟角。是以大部分宮女,命運并不如此幸運。

這些宮女若想改變己命,隻能寄希望于權傾朝野的男性,可她們又有多少真正如願以償?

不得不說,封建王朝對這些宮女實在是有些殘酷。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她們不過是些普通出身的女子,卻要在青春年華獻身深宮,忍受折磨般的生活。等到年老色衰被“放生”時,又對她們遺棄不顧,任由她們在外風餐露宿。

這些女子本不該承受這些非人的遭遇,她們也曾幻想過正常的人生。

比如宮女桂英,她本是京城一個匠人的女兒,年僅十歲便被選入宮中。因為她聰慧伶俐,深得皇妃喜愛,後來晉升為皇妃的侍女。

然而好景不長,皇妃意外去世,桂英也失去了靠山。她本能夠再嫁人生兒育女,過上平凡的生活,但已經入宮的她,隻能被迫終身侍奉其他妃嫔。

桂英曾幻想過自己穿上漂亮嫁衣,與一個雙目有神的少年郎成親,孩子們環繞着自己叫着娘親,度過一生簡簡單單的幸福。但這一切終究隻是奢望。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25歲那年,桂英落了一個沒有權勢的官員家做妾,還要伺候那正房的娘娘。她終日憔悴,再也看不到一絲生機,也無暇顧及自己日漸衰老的容顔。

夢想與現實的差距,成就了這些宮女一生的痛。

如同前文所述,宮女除了饑餓之苦外,還要忍受精神壓力和疾病的折磨。但她們背負的,遠遠不止于此。

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透露了除了肝病,宮女們其實還承受着另一種病症,那就是“血郁”。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這是一種由于心情低落,飲食無規律等因素引發的血液循環不暢,甚至停滞的疾病。其主要症狀包括四肢無力、便血、脈搏沉重、胸腹疼痛等。

實際上,這并不算是一種重病,通常經過一些調理就能恢複。

但在古代,醫療條件本就落後,而且在宮廷内,根本不會有人去關心宮女的健康狀況。甚至當她們出現四肢無力等症狀時,她們還必須硬撐着身體繼續工作。

長期下來,血郁病症加重,她們的身體就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不孕。

至此,大家可能就能了解為何宮女出宮後,婚姻會成為一個難題了。

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觀念影響下,男人甯願選擇一個能生育的女子,也不願選擇一個貌美如花但不能生育的宮女。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這些男人并非富貴之人,他們不能像達官貴人那樣,娶妾補子,總能保證後代。普通人一生也隻能娶一個妻子。如果娶回家的女子不能生育,那她再美麗又有什麼用呢?

普通人不願娶她們,流浪者也可能會有相同的想法:對他們來說,不能生育的女人,隻會成為他們已經貧困的生活的負擔。

這樣的婚姻問題,讓出宮後的宮女的命運隻剩下了幾種可能。

一是成為别人的妾,是否能生育并不重要,有顔就行。二是依靠在宮内積累的财富,依賴父兄,也算是有一些依靠。三是孤獨度過餘生。

宮女被放出紫禁城,為何連要飯的都看不上她們? 溥儀晚年道出真相

對宮女來說,從她們出宮的那一刻起,悲劇的命運之輪就已經開始轉動。

結語

通過宮女的故事,我們看到了女性在那個年代所經曆的種種非人遭遇。現在我們生活在自由平等的時代,這是何等的幸運。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生活,并懷着了解和憐憫之心,緬懷曆史上那些不幸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