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http://www.starfelix.com/blog/2014/03/17/lldbdiao-shi-ming-ling-chu-tan/

如果你在平時的開發中從未使用過調試器,那你恐怕不知道一個調試器的作用有多大。你可能隻滿足于通過
printf
或者
NSLog
輸出資訊用于調試。但你隻要試着嘗試在調試中開始使用調試器LLDB,你會馬上感受到調試器給你帶來的便利。
LLDB是LLVM下的調試器。Xcode從4.0開始編譯器開始改用LLVM,相應的調試器也從gdb改為LLDB。而從 Xcode5.0開始所有工程也被自動設定為使用LLDB。下面本文從初學者的角度講解在日常的開發中如何使用LLDB以及LLDB常用的指令。
初識LLDB
你可能從未使用過LLDB,那讓我們先來熱熱身。 在調試器中最常用到的指令是
p
(用于輸出基本類型)或者
po
(用于輸出 Objective-C 對象)。如下,你可以通過輸入po 和 view 來輸出 view 的資訊:
po [self view]
随後調試器會輸出這個 object 的 description。在這個例子中可能是這樣的資訊:
(UIView *) $1 = 0x0824c800 <UITableView: 0x824c800; frame = (0 20; 768 1004); clipsToBounds = YES; autoresize = W+H; gestureRecognizers = <NSArray: 0x74c3010>; layer = <CALayer: 0x74c2710>; contentOffset: {0, 0}>
什麼?在什麼地方可以輸入這個指令?OK,首先,我們需要先設定一個斷點。如下圖所示,我在
viewDidLoad:
中設定了一個了一個斷點:
接下來運作程式,然後程式會停留在斷點處,從下圖你可以看到在什麼地方輸入LLDB指令:
你可能需要的是 view 下 subview 的數量。由于 subview 的數量是一個 int 類型的值,是以我們使用指令
p
:
p (int)[[[self view] subviews] count]
最後你看到的輸出會是:
(int) $2 = 2
是不是很簡單?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輸出的資訊中帶有
$1
、
$2
的字樣。實際上,我們每次查詢的結果會儲存在一些持續變量中($[0-9]+),這樣你可以在後面的查詢中直接使用這些值。比如現在我接下來要重新取回
$1
的值:
(lldb) po $1
(UIView *) $1 = 0x0824c800 <UITableView: 0x824c800; frame = (0 20; 768 1004); clipsToBounds = YES; autoresize = W+H; gestureRecognizers = <NSArray: 0x74c3010>; layer = <CALayer: 0x74c2710>; contentOffset: {0, 0}>
可以看到,我們依然可以取到之前[self view]的值。
LLDB指令還可以用在斷點上,詳細的使用可以參見這個文章
常用指令
下面補充說明其它一些常用的指令:
- expr
可以在調試時動态執行指定表達式,并将結果列印出來。常用于在調試過程中修改變量的值。
如圖設定斷點,然後運作程式。程式中斷後輸入下面的指令:
expr a=2
你會看到如下的輸出:
(int) $0 = 2
繼續運作程式,程式輸出的資訊是:
實際值:2
很明顯可以看出,變量a的值被改變。 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這個指令新聲明一個變量對象,如:
expr int $b=2
p $b
下面的指令用于輸出新聲明對象的值。(注意,對象名前要加$)
- call
call即是調用的意思。其實上述的po和p也有調用的功能。是以一般隻在不需要顯示輸出,或是方法無傳回值時使用call。 和上面的指令一樣,我們依然在
viewDidLoad:
裡面設定斷點,然後在程式中斷的時候輸入下面的指令:
call [self.view setBackgroundColor:[UIColor redColor]]
繼續運作程式,看看view的背景顔色是不是變成紅色的了!在調試的時候靈活運用call指令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bt
列印調用堆棧,加all可列印所有thread的堆棧。不詳細舉例說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試試。
- image
image 指令可用于尋址,有多個組合指令。比較實用的用法是用于尋找棧位址對應的代碼位置。 下面我寫了一段代碼
NSArray *arr=[[NSArray alloc] initWithObjects:@"1",@"2", nil];
NSLog(@"%@",arr[2]);
這段代碼有明顯的錯誤,程式運作這段代碼後會抛出下面的異常:
| |
現在,我們懷疑出錯的位址是0x0000000100004af8(可以根據執行檔案名判斷,或者最小的棧位址)。為了進一步精确定位,我們可以輸入以下的指令:
image lookup --address 0x0000000100004af8
指令執行後傳回:
Address: ControlStyleDemo[0x0000000100004af8] (ControlStyleDemo.__TEXT.__text + 13288)
Summary: ControlStyleDemo`-[RootViewController viewDidLoad] + 312 at RootViewController.m:53
我們可以看到,出錯的位置是
RootViewController.m
的第53行。
更多的指令可以參見這個網址。
另外,facebook開源了他們擴充的LLDB指令庫,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安裝看看。
簡稱和别名
很多時候,LLDB完整的指令是很長的。比如前面所說的
image lookup --address
這個組合指令。為了友善日常的使用,提高效率,LLDB指令也提供通過簡稱的方式調用指令。還是這個指令,我們用簡稱就可以寫為
im loo -a
,是不是簡單多了。
如果你是從gdb時代就開始使用調試器的,你會發現,有些指令如
p
、
call
等指令和gdb下是一緻的。其實這些指令是LLDB一些指令的别名,比如
p
是
frame variable
的别名,
p view
實際上是
frame variable view
。除了系統自建的LLDB别名,你也可以自定義别名。比如下面這個指令
command alias ioa image lookup --address %1
是将我前面所介紹過的一個指令
image lookup --address
添加了一個
ioa
的别名。然後執行下面的指令:
(lldb) ioa 0x0000000100004af8
Address: ControlStyleDemo[0x0000000100004af8] (ControlStyleDemo.__TEXT.__text + 13288)
Summary: ControlStyleDemo`-[RootViewController viewDidLoad] + 312 at RootViewController.m:53
可以看到,我們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而指令卻大大縮短。
這裡我就不再詳細展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檢視這個網址。
常見問題
上面我們簡單的學習了如何使用LLDB指令。但有時我們在使用這些LLDB指令的時候,依然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下面這個指令。
(lldb) p NSLog(@"%@",[self.view viewWithTag:1001])
error: 'NSLog' has unknown return type; cast the call to its declared return type
error: 1 errors parsing expression
如果在使用LLDB指令中發現有 unknown type 的類似錯誤(多見于id類型,比如NSArray中某個值),那我們就必須顯式聲明類型。比如上面這個指令,我們得這麼修改。
p (void)NSLog(@"%@",[self.view viewWithTag:1001])
這樣就能得到正确的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