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大營運商集體暫停辦理eSIM卡 消費者:新買的手表變成擺設?

作者:半兩财經

近日,有使用者向北京青年報記者反映稱,本想為自己新買的智能穿戴手表辦理一張eSIM卡,結果發現自己所在的營運商竟暫停eSIM業務的開通,買智能穿戴手表是為了出門運動時可以不帶手機也能實作随時随地通話,友善又快捷,現在營運商暫停辦理eSIM卡業務,新買的手表變成了“美麗的廢物”。

據北青報記者緻電各大營運商客服了解,此前各營運商均停辦過eSIM卡,包括一号雙端和獨立eSIM業務,目前北京聯通已恢複辦理。不過,仍有多地使用者稱,當地還未恢複。

三大營運商集體暫停辦理eSIM卡 消費者:新買的手表變成擺設?

現象:

三大營運商紛紛宣布暫停辦理eSIM卡

“為什麼eSIM卡停辦了啊?出門運動還得帶手機就很煩。”使用者蘇女士表示,eSIM卡停辦對喜愛運動的自己來說,非常不便。

近日,中國電信宣布将暫停辦理eSIM手表業務辦理并釋出公告稱,從2023年7月12日起,由于業務的維護更新,APP暫停辦理eSIM手表一号雙終端與獨立eSIM業務辦理,恢複辦理時間将另行通知。已辦理eSIM手表相關業務的使用者,可繼續正常使用,但如果取消業務可能無法再次辦理。

而除了電信以外,移動其實早在今年5月16日就宣布,要暫停一号雙終端業務辦理,并釋出公告稱,自2023年5月16日起,由于業務維護更新,APP暫停辦理eSIM手表一号雙終端業務,恢複辦理時間另行通知。已辦理一号雙終端業務的使用者,可繼續正常使用,但如取消一号雙終端業務可能無法再次辦理。

多地的聯通使用者在使用APP為自己的智能穿戴手表開通eSIM業務時也發現,自己的智能穿戴手表已不支援開通eSIM手表一号雙終端業務,APP彈窗表示,“由于系統更新,暫不支援開通安卓手表一号雙終端業務,請留意後續通知”。三大營運商相繼宣布停辦eSIM業務,引發了廣泛關注。

調查:

蘋果手表不受影響 北京聯通已恢複開通

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了解到,此次停辦eSIM卡受影響的僅限于安卓手表使用者,蘋果手表相關業務依舊可開通。此外,北京地區目前聯通已恢複辦理,電信和移動仍暫停辦理。

三大營運商集體暫停辦理eSIM卡 消費者:新買的手表變成擺設?

電信客服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安卓系統已經暫停辦理eSIM卡業務,因為現在仍在系統更新,還沒有恢複,恢複時間會另行通知。蘋果系統可以辦理eSIM卡相關業務,因為安卓手機需要在電信APP上辦理eSIM卡相關業務,目前電信APP已經暫停辦理eSIM相關業務,而蘋果手表有自己單獨的APP辦理eSIM卡相關業務是以不受影響。”

聯通營運商目前已經恢複eSIM卡相關業務的辦理,登入中國聯通APP,點選eSIM專區根據提示操作即可辦理,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都可以辦理。

那麼安卓廠商對于該問題是否有處理方式?

北青報記者向OPPO客服了解到,“因營運商業務政策的調整,不能開通eSIM問題非手表硬體故障,具體恢複業務時間可以聯系對應營運商客服,以營運商答複為準,我司目前也在積極聯系營運商協助處理,建議等待後續營運商恢複。”

榮耀客服同樣也表示,因為營運商的業務更新而停辦,目前沒有解決辦法,隻能等待營運商恢複eSIM業務之後才能繼續辦理。

使用者:

停辦帶來不便 新表隻能當擺設

“從來沒想到辦業務辦的這麼難!6月初才知道已經暫停辦理了,聯系人工客服均被告知蘋果手表支援開通,安卓手表被暫停,開通途徑隻有線上管道,具體開放時間是‘未知數’。等了又等,換了新表就為了這個功能,結果當擺設一個月。”一位消費者無奈地表示。

三大營運商集體暫停辦理eSIM卡 消費者:新買的手表變成擺設?

公開資料顯示,eSIM是直接封裝在電路闆上的一張SIM卡,有了它,各種電子産品就能連接配接上網,接撥電話、發短信等。功能上和普通SIM卡無異。之前的eSIM卡多用來運動場景,使用者多搭配智能穿戴手表應用,因為在日常跑步、健身等運動時,不友善攜帶手機,通過穿戴智能手表,開通eSIM卡業務,即可實作随時随地通話,友善快捷。

2018年 3月7日,中國聯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号雙終端”業務的辦理,随後擴充到全國範圍。使用者選擇一号雙終端業務,可以讓手機和手表共用同一号碼,共享套餐,同振同停;使用者選擇獨立号業務,實作eSIM終端通過一個獨立号碼聯網通信,單獨套餐,更新體驗。此後,各大營運商紛紛跟進開通。

有分析認為,差別于傳統SIM卡,eSIM卡由于采用基于公衆通信網的使用者資料下載下傳和遠端管理模式,具備更大的開放性也意味着更大的風險。首先eSIM卡的虛拟性質使得其更容易收到黑客攻擊和惡意軟體的入侵。黑客可以利用漏洞或惡意軟體來擷取使用者的個人資訊和通信内容,給使用者帶來損失。其次,eSIM實名認證環節缺乏保證,加大了網絡電信詐騙的風險。一些不法分子将eSIM卡分拆成多個實體卡供人使用,将成本轉嫁到了營運商頭上。

對于停辦原因,目前各大營運商均未給出明确回應。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資訊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溫婧 實習記者 劉華陽

編輯/樊宏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