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一、 Linux指令的分類:

分為内部指令和外部指令。内部指令屬于shell解釋器的一部分。外部指令獨立于shell解釋器之外的程式檔案。

二、 通用指令格式(區分大小寫):

指令字 [選項] [參數]

選項:用于調節指令的具體功能。

以“-”引導短格式選項(單個字元),例如“-l”

以“–”引導長格式選項(多個字元),例如“–color”

多個格式選項可寫在一起,隻用一個“-”引導,如“-al”

參數:指令操作的對象,如檔案名,目錄名等。

三、 指令行編輯的幾個輔助操作

Tab鍵:自動補齊

反斜杠“\”:強制轉換

Ctrl+U:清空至行首

Ctrl+K:清空至行尾

Ctrl+L:清屏

Ctrl+C:取消本次編輯

四、 常用指令:

1. 檢視系統核心資訊:uname

-a:顯示主機名、核心版本、硬體平台等詳細資訊

-r:顯示核心版本

2.檢視系統主機名:hostname

3.檢視系統IP資訊:ifconfig

4.檢視系統CPU資訊:CPU

5.檢視系統記憶體資訊:cat /proc/meminfo

6.關機操作:shutdown、poweroff

shutdown -h now

7.重新開機操作:shutdown、reboot

Shutdown -r now

8.檢視目前目錄:pwd

9.切換目錄:cd

10.清單顯示目錄内容:ls

ls [選項] [目錄或檔案名]

-l:以長格式顯示

-a:顯示所有子目錄和和檔案的資訊,包括隐藏檔案

-A:類似于“-a”,但不顯示“.”和“..”目錄的資訊

-d:顯示目錄本身的屬性

-h:以更易

讀懂的位元組機關(K、M)顯示資訊

-R:遞歸顯示資訊

–color:以顔色區分不同類型檔案

11.統計目錄或檔案的大小:du

du [選項] [目錄名/檔案名]

-a:統計時包含所有檔案,不僅僅是目錄

-h:以更易讀懂的位元組機關(K、M)顯示資訊

-a:隻統計每個參數所占用空間總的大小

12.建立目錄:mkdir

mkdir [-p] [/路徑/]目錄名

13.為檔案或目錄建立連結:ln

ln [-s] 源檔案或目錄… 連結檔案或目标目錄

-s:建立符号連結檔案(省略此項則建立硬連結)

14. 建立空檔案,或更新檔案時間标記:touch

touch 檔案名

15.複制檔案或目錄:cp

cp [選項]… 源檔案或目錄… 目标檔案或目錄

-r:遞歸複制整個目錄樹

-p:保持源檔案的屬性不變

-f:強制覆寫目标同名檔案或目錄

-i:需要覆寫檔案或目錄時進行提醒

16.删除檔案或目錄:rm

rm [選項]… 檔案或目錄

-f:強行删除檔案或目錄,不進行提醒

-i:删除檔案或目錄時提醒使用者确認

-r:遞歸删除整個目錄樹

17.移動檔案或目錄:mv

mv [選項]… 源檔案或目錄… 目标檔案或目錄

-b:若需覆寫檔案,則覆寫前先行備份。

-f:force 強制的意思,如果目标檔案已經存在,不會詢問而直接覆寫;

-i:若目标檔案 (destination) 已經存在時,就會詢問是否覆寫!

-u:若目标檔案已經存在,且 source 比較新,才會更新(update)

-t:指定mv的目标目錄,該選項适用于移動多個源檔案到一個目錄的情況,此時目标目錄在前,源檔案在後。

18.查找檔案或目錄:find

find [查找範圍] [查找條件]

-name:按檔案名稱查找

-size:按檔案大小查找

-user:按檔案屬主查找

-type:按檔案類型查找

19.進入vi:

vi [-options] [+[n]] [file]

-r用于恢複系統突然崩潰時正在編輯的檔案

-R用于以隻讀方式打開檔案

+n用來指明進入vi後直接位于檔案的第n行,如果不指定n,則位于最後一行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重複前一指令:.

取消上一指令:u

退出vi:行方式下使用q指令将退出vi,如果檔案作過改動但還沒有儲存,系統将作出提示并取消此次退出動作。行指令x相當于:wq指令。在指令方式下使用指令ZZ等效于:x指令。

如果由于讀寫權限或是更新方面的問題,導緻vi拒絕執行儲存檔案或退出vi的指令,那麼可以在指令後加一個!号表示強制執行。

20.顯示檔案的全部内容:cat

21.統計檔案中的單次數量 位元組數 行數:wc

-l 統計行數

-w 統計單詞數

-c 統計字元數

wc sdxh.txt 會出現 2 4 26 2是行數 4是單詞數 26是字元數

–history 檢視曆史指令

22.壓縮指令:gzip、bzip2 隻針對單個檔案壓縮

-9 顯示高壓縮比

-d 釋放壓縮檔案

gzip 檔案名 壓縮檔案 格式為字尾有.gz

bzip2 檔案名 壓縮成的檔案名 格式為:檔案名.bz2,它相對與gzip 壓縮率更高

22.歸檔指令:tar 擴充名為.tar

tar [選項] [歸檔檔案名] [源檔案或目錄名]

-c:建立歸檔檔案

-v:輸出詳細資訊

-f:表示使用歸檔檔案

-cvf:建立歸檔檔案 eg:tar -cvf 4.tar 1 2 3 将檔案1 2 3 打包歸檔為4.tar

-xvf:解包歸檔檔案

-x:解開歸檔檔案

-t:清單檢視包内的檔案(不釋放解包)

tar -tvf 4.tar -r 追加TAR檔案至歸檔結尾

tar -rvf 4.tar 5 把5加入4.tar

-p 解包時保留原始檔案及目錄的權限

-C (大) 解包時指定釋放的目标檔案夾

-z 調用gzip 程式 進行解壓或壓縮 -j 調用bzip2 程式進行壓縮或解壓

tar -cvzf test.tar.gz 被壓縮的檔案1 被壓縮的檔案2 建立歸檔壓縮檔案 字尾為gz

tar -cvjf test.tar.bz2 被壓縮的檔案1 被壓縮的檔案2 建立歸檔壓縮檔案 字尾為bz2

tar -xvzf test.tar.gz -C /usr/src 解壓釋放歸檔到 /usr/src 裡面

tar -xvjf test.tar.bz2 -C /usr/src 解壓釋放歸檔到 /usr/src 裡面

23.檔案或目錄的權限管理:chmod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1. 添加使用者賬号:useradd

    格式:useradd [選項]… 使用者名

    -u:指定 UID 标記号

    -d:指定宿主目錄,預設為 /home/使用者名

    -e:指定帳号失效時間

    -g:指定使用者的基本組名(或UID号)

    -G:指定使用者的附加組名(或GID号)

    -M:不為使用者建立并初始化宿主目錄

    -s:指定使用者的登入Shell

    24.删除使用者指令:userdel

    格式:userdel [-r] 使用者名

    添加 -r 選項時,表示連使用者的宿主目錄一并删除

    25.網絡相關配置:

    (1)檢視網絡接口資訊:ifconfig

    格式:ifconfig 網絡接口名

    Linux基礎(二)--常用指令

    (2)檢視主機名稱:hostname

    (3)檢視路由表資訊:route

    格式:route [-n]

    (4)檢視網絡狀态:netstat

    格式:netstat [選項]:

    -a:顯示所有活動連接配接

    -n:以數字形式顯示

    -p:顯示程序資訊

    -t:檢視TCP協定相關資訊

    -u:檢視UDP協定相關資訊

    -r:顯示路由表資訊

    (5)網絡接口配置檔案:/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目錄下:

    ifcfg-eth0:第1塊以太網卡的配置檔案

    ifcfg-eth1:第2塊以太網卡的配置檔案

    (6)啟用、禁用網絡接口配置:

    重新開機network網絡服務:service network restart

    禁用網絡接口:ifdown eth0

    啟用網絡接口:ifup eth0

    (7)域名解析配置檔案: /etc/resolv.conf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