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及作業系統

1889年,美國科學家赫爾曼·何樂禮研制出以電力為基礎的電動制表機,用以儲存計算資料。 1930年,美國科學家範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電子計算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國軍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字積分計算機”(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And Calculator)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問世了。ENIAC(中文名:埃尼阿克)是美國奧伯丁武器試驗場為了滿足計算彈道需要而研制成的,這台電腦使用了17840支電子管,大小為80英尺×8英尺,重達28t(噸),功耗為170kW,其運算速度為每秒5000次的加法運算,造價約為487000美元。ENIAC的問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表明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在以後60多年裡,計算機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沒有任何一門技術的性能價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長6個數量級。   計算機的發展 第一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1958年) 第二代:半導體數字機(1958-1964年) 第三代:內建電路數字機(1964-1970年) 第四代:超大規模內建電路機(1970至今) 是以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第四代的計算機   計算機硬體的基本組成 輸入裝置 (電源、滑鼠、鍵盤等裝置) CPU        (中央處理器,負責解釋指令、資料的處理與運算) 記憶體         (RAM,資料的中轉站,硬碟與cpu之間的橋梁,斷電後資料丢失) 硬碟         (儲存裝置,負責資料的儲存功能) 輸出裝置  (顯示器、列印機等)   計算機的機器語言 二進制   計算機的基本運作規則 由cpu發出指令,硬碟内所需要的資料傳輸到記憶體,然後由記憶體把資料交給cpu處理,完成之後由cpu傳給記憶體作臨時儲存,再由記憶體傳到硬碟作長期儲存。 為什麼呢?用一張圖來表示

計算機及作業系統

cpu與記憶體之間的臨時資料交換可以更省時間,電腦響應更快。   作業系統(英語:operating system,縮寫作 OS) 管理計算機硬體與軟體資源的計算機程式,同時也是計算機系統的核心與基石。作業系統需要處理如管理與配置記憶體、決定系統資源供需的優先次序、控制輸入裝置與輸出裝置、操作網絡與管理檔案系統等基本事務。作業系統也提供一個讓使用者與系統互動的操作界面 簡單地說作業系統也可以稱之為軟體,隻不過是基于硬體之上的軟體,用圖來表示:

計算機及作業系統

  世界上的電腦作業系統 unix linux window macos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yeapoo/p/10889106.html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