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世紀亞曆山大還提出“鑰匙之權”這一概念,指出基督将寬恕罪人的權力賜予聖彼得,再通過他傳遞給所有的教士,這一赦罪的權力可

作者:暮雲史記

中世紀亞曆山大還提出“鑰匙之權”這一概念,指出基督将寬恕罪人的權力賜予聖彼得,再通過他傳遞給所有的教士, 這一赦罪的權力可以在煉獄中施行。經院哲學的集大成者托馬斯·阿奎那進一步肯定了教會在煉獄救贖中的核心性地位,即教會擁有對靈魂進行赦罪的特權。他宣稱: “沒有任何理由認為教會可以将共有的善功——這赦罪之源,傳遞給生者卻不能将其賜予亡靈”。阿奎那的這一番言論明确表達了他維護教會權威的立場,同時也反映了這一時期的天主教會對于煉獄赦罪特權的壟斷。當教士們将審判和赦免煉獄中亡靈的權力緊緊掌握在手中之時,這項宗教特權既為教會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現世财富和政治資源,同時也加劇了中世紀晚期教會的腐化堕落。

學者紐曼認為,教會宣揚的赦罪教義使得生者對于亡靈的救贖被等同于世俗商業行為中的“贖買”,教士主張人們在世俗生活中犯下的罪孽可以借助金錢與彌撒來清償。在這一時期,人們試圖通過捐贈遺産和舉辦彌撒來減免自己的罪孽,以求縮短死後在煉獄中贖罪的期限或者幫助親友的亡靈早日升入天國。但是這種赤裸裸的贖買觀念從根本上扭曲了煉獄救贖的價值與本意,導緻這一原本屬于精神領域的虔敬行為蛻變為人與神之間的交易。

教會與教士的貪婪,緻使煉獄救贖教義被日益庸俗化,乃至于淪落為教會謀取世俗利益的工具,并且引發了平信徒對于教會中介特權的質疑和反抗。歐洲中世紀作為信仰的時代,人們的宗教生活與世俗生活密不可分地交織在一起,群眾對于社會變革的要求往往借助宗教的形式表現出來。來自德國的貝居因修女2馬格德堡的梅希蒂爾德通過俗語神秘主義寫作表達了廣大平信徒對于教會宣揚的煉獄救贖教義的不滿,并且借助一系列煉獄幻象來重構上帝與人類之間的救贖之鍊。

梅希蒂爾德創作的《流溢的神性之光》(Das Fliessende Licht der Gottheit)是現存最早的德語神秘主義作品。這部作品由7個相對獨立的章節構成,對于多個神學問題的思辨并沒有形成一個系統性的整體,而是略顯零散地存在于不同的章節當中。但是,有關煉獄的幻象和梅希蒂爾德對于煉獄救贖的探讨幾乎出現在每一個章節當中,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一個潛在主題。相較于《聖帕特裡克的煉獄》對歐文的煉獄之行做出的極富條理性的叙述, 梅希蒂爾德作品中的煉獄幻象呈現出非體系化的特質。她并未在作品中對煉獄的層級劃分、靈魂淨罪的期限和懲罰的類别做出詳盡的描述和界定。梅希蒂爾德之是以選擇這樣的寫作模式是因為中世紀教會對女性的言說和寫作持否定态度,女性無法像男性教士那樣公開參與對神學議題的探讨,她們隻能通過寫作零散的、私人化的幻象體驗來表達自己的神學見解。在《流溢的神性之光》中,頻繁出現的煉獄幻象被視為上帝賜予梅希蒂爾德的“私人啟示”,她借助這種方式來消解教會在煉獄救贖中的中介特權。

中世紀的教會将《聖經》所中記載的那些先知與使徒視為向人類傳遞上帝之言的中介, 他們在接受和傳遞啟示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使得他們被視為上帝神聖救贖計劃中重要的一環。當基督教完成其組織機構的建立之後,主教和教士被宣布為使徒的繼承者,他們所擁有的宗教特權來自于對使徒統緒(apostolic succession)的繼承。被教士所掌控的布道與闡釋教義的權力是一種“公開啟示”或“官方啟示”,與之相對應的是一種存在于教會之外的“私人啟示”(Andersen 22)。在中世紀的信仰領域中存在大量的“私人啟示”, 這種啟示并非僅僅針對于某一個特定個體,而是指它不是直接來自于官方教會。無論是先知還是使徒,他們得自于上帝的指令或者目睹的奇異幻象在本質上就是一個又一個的“私人啟示”,隻不過這些原本個人化的啟示被教會官方化了。在中世紀晚期的俗語神秘主義作品中,對于“私人啟示”的描述成為了那些被教會貶抑的平信徒用來表達自己神學理念的有力手段。

中世紀亞曆山大還提出“鑰匙之權”這一概念,指出基督将寬恕罪人的權力賜予聖彼得,再通過他傳遞給所有的教士,這一赦罪的權力可
中世紀亞曆山大還提出“鑰匙之權”這一概念,指出基督将寬恕罪人的權力賜予聖彼得,再通過他傳遞給所有的教士,這一赦罪的權力可
中世紀亞曆山大還提出“鑰匙之權”這一概念,指出基督将寬恕罪人的權力賜予聖彼得,再通過他傳遞給所有的教士,這一赦罪的權力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