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計算機作業系統作業總彙(第一章到第八章)湯小丹 第四版第六章 輸入輸出系統第七章 檔案系統第八章 使用者接口

第一章   作業系統引論(50分)

答案連結:

一、 填空題(共32分,每空2分)

1.    設計現代OS的主要目标是:(       )、(       )、(         )、(       )。

2.    OS具有(        )、(      )、(       )和(        )四個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       )。

3.    若幹個事件在同一時刻發生稱為(      ),若幹個事件在同一時間間隔内發生稱為(       )。

4.    作業系統的五大功能是(       )、(       )、(       )、(       )和(       )。

二、 簡答題(共18分,每小題6分)

1.    為什麼說OS實作了對計算機資源的抽象?

2.    試從互動性、及時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時系統不實時系統進行比較。

3.    何謂微核心技術?在微核心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

第二章  程序管理

一、          填空題(共18分,每空1分)

1.              程序由 (    ) 、(    ) 和 (    ) 組成。

2.              在作業系統中,程序是一個 (    ) 的基本機關,也是一個獨立運作和 (    ) 的基本機關。

3.              在信号量機制中,信号量S > 0時的值表示 (    ) ;若S < 0,則表示 (    ),此時程序應 (    ) 。

4.              常用的程序通信方式有 (    ) 、(    ) 和(    ) 機制。

5.              正在執行的程序等待I/O操作,其狀态将由 (    ) 狀态變為 (    ) 狀态。

6.              靜态連結是在程式 (    ) 時進行,動态連結是在 (    ) 時進行。

7.              一次隻允許一個程序通路的資源叫 (    ) 。

8.              作業系統中,程序可以分為 (    ) 程序和 (    ) 程序兩類。

二、          簡答題(共56分,每小題8分)

1.        試說明PCB的作用,為什麼說PCB是程序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

2.        試說明程序在三個基本狀态之間轉換的典型原因。

答:

3.        在進行程序切換時,所要儲存的處理機狀态資訊有哪些?

答:進行程序切換時,所要儲存的處理機狀态資訊有:

4.        試說明引起程序建立的主要事件。

答:

5.        在建立一個迚程時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什麼?

答:

6.        試從排程性、并發性、擁有資源及系統開銷方面,對程序和線程進行比較。 

答:

(1)     排程性:

(2)     并發性:

(3)     擁有資源:

(4)     系統開銷:

7.        何謂使用者級線程和核心支援線程?

答:

(1)     使用者級線程:

(2)     核心支援線程:

三、          綜合題(共26分,每小題13分)

1.        試寫出相應的程式來描述圖2-1(a)所示的前驅圖。

2.在測量控制系統中的資料采集任務,把所采集的資料送至一單緩沖區;計算任務從該單緩沖中取出資料進行計算。試寫出利用信号量機制實作兩者共享單緩沖的同步算法。

答:

第三章 處理機排程與死鎖

(50分)

一、          填空題(共22分,每空1分)

1.              在響應比最高者優先的作業排程算法中,當各個作業等待時間相同時,(      )的作業将得到優先排程;當各個作業要求運作的時間相同時,(      )的作業得到優先排程。

2.              采用對換方式在将程序換出時,應首先選擇處于 (      ) 狀态且 (      ) 的程序換出記憶體。

3.              在分時系統中,當使用者數目為100時,為保證響應時間不超過2秒,此時時間片最大應為 (      ) 。分時系統采用的排程方法是 (      ) 算法。

4.              有三個同時到達的作業J1,J2和J3,它們的執行時間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統按單道方式運作且采用短作業優先算法,則平均周轉時間是 (      ) 。

5.              産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是 (      ) 和 (      ) , (      ) 和 (      ) 。

6.              在批處理兼分時的系統中,往往由分時系統控制的作業稱為 (      ) 作業,而由批處理系統控制的作業稱為 (      ) 作業。

7.              一個作業從進入系統到運作結束,一般要經曆 (      ) 、 (      ) 和 (      ) 三個不同狀态。

8.              一個理想的作業排程算法應該是既能 (      ) 又能使進入系統的作業 (      ) 。

9.              程序排程稱為 (      ) ,存儲器管理中的對換排程稱為 (      ) 。

10.          産生死鎖的原因可歸結為:(      ) ,(      ) 。

二、          簡答題(共18分,每小題6分)

1.        為什麼要引入高響應比優先排程算法?它有何優點?

2.        試說明低級排程的主要功能。

3.        在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和實時系統中,各采用哪幾種程序(作業)排程算法?

三、          綜合題(10分)

1.        在銀行家算法的例子中,如果P0發出的請求向量由 Request(0,2,0)改為Request(0,1,0),問系統可否将資源配置設定給它?

2.        在銀行家算法中,若出現下述資源配置設定情況:

資源

程序

Allocation Need Available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P0 3 2 1 2 1 6 2 2
P1 1 1 7 5
P2 1 3 5 4 2 3 5 6
P3 3 3 2 6 5 2
P4 1 4 6 5 6

試問:

(1)     該狀态是否安全?

(2)     若程序P2提出請求Request(1,2,2,2)後,系統能否将資源配置設定給它?

第四章        存儲器管理

(100分)

一、          填空題(共38分,每空1分)

1.              靜态連結是在程式(    )時進行,動态連結是在(    )時進行。

2.        程式經編譯或彙編以後形成目标程式,其指令的順序都是以零作為參考位址,這些位址稱為(    )。

3.        段式管理中,以(    )為機關,每段配置設定一個(    )區。由于各段長度(    ),是以這些存儲區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程序的各段之間不要求(    )。

4.        段的共享是通過(    )實作的。

5.        (    )方式能使存儲碎片盡可能少,而且使記憶體使用率較高,管理開銷小。

6.        常用的記憶體管理方法有(    )、(    )、(    )和(    )。

7.        動态存儲配置設定時,要靠硬體位址變換機構實作(    )。

8.        在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面向(    )的位址空間是段式劃分,面向(    )的位址空間是頁式劃分。

9.        在多道程式環境中,使用者程式的相對位址與裝入記憶體後的實際實體位址不同,把相對位址轉換為實體位址,這是作業系統的(    )功能。

10.    位址變換機構的基本任務是将虛位址空間中的(    )變換為記憶體中的(    )。

11.    能友善實作資訊共享的存儲管理辦法有(    )和(    )。

12.    在動态分區式記憶體配置設定算法中,傾向于優先使用低位址部分空閑區的算法是(    );能使記憶體空間中空閑區分布較均勻的算法是(    )。

13.    頁是資訊的(    )機關,進行分頁是出于(    )的需要;段是資訊的(    )機關,分段是出于(    )的需要。

14.    存儲管理中的快表是指(    )。

15.    分段保護中的越界檢查是通過(    )中存放的(    )和段表中的(    ) 等資料項。

16.    操作系的動态分區管理記憶體配置設定算法有(    )、(    )、和最佳适應算法。

17.    段式管理中,提供(    )維的位址結構。以段為機關進行空間配置設定,每段配置設定一個(    )區。

18.    在首次适應算法中,要求空閑分區按(    )順序連結成空閑分區鍊;在最佳适應算法中是按(    )順序形成空閑分區鍊。

19.    程式經編譯或彙編以後形成目标程式,其指令的順序都是以零作為參考位址,這些位址稱為(    )。

二、          簡答題(共62分,1-7小題每題8分,8小題6分)

1.        可采用哪幾種方式将程式裝入記憶體?它們分别适用于何種場合?

2.        什麼是基于順序搜尋的動态分區配置設定算法?它分為哪幾種?

3.        在采用首次适應算法回收記憶體時,可能出現哪幾種情況?應怎樣處理這些情況?

4.        什麼是頁表?頁表的作用是什麼?

5.        具有快表時是如何實作位址變換的?

6.        為什麼說分段系統比分頁系統更易于實作資訊的共享和保護?

7.        試全面比較連續配置設定和離散配置設定方式。

8.        分區存儲管理中常采用哪些配置設定政策?比較它們的優缺點。

第五章 虛拟存儲器

(70分)

一、       填空題(共20分,每空1分)

1.        在存儲管理中常用(    )方式來擺脫主存容量的限制。

2.        在采用請求分頁式存儲管理的系統中,位址變換過程可能會因為(    ) 和(    )等原因而産生中斷。

3.        在請求頁式管理中,當(    )發現所需的頁不在(    )時,産生(    )信号,(    )作相應的處理。

4.        置換算法是在記憶體中沒有(    )時被調用的,它的目的是選出一個被(    )的頁面。如果記憶體中有足夠的(    )存放所調入的頁,則不必使用(    )。

5.        在 UNIX 系統中采用的頁面置換算法是(    )。

6.        在請求調頁系統中的調頁政策有(    ),它是以預測為基礎的;另一種是(    ),由于較易實作,故目前使用較多。

7.       在一個請求分頁系統中,假如系統配置設定給一個作業的實體塊數為3,且此作業的頁面走向為2,3,2,1,5,2,4,5,3,2,5,2。OTP算法的頁面置換次數為(    ),LRU算法的頁面置換次數為(    ),CLOCK算法的頁面置換次數為(    )。

8.        在請求分頁系統中,假如一個作業的頁面走向為1,2,3,4,1,2,5,1,2,3,4,5,當配置設定給該作業的實體塊數M為3,采用先進先出頁面置換算法時,通路過程中發生的缺頁次數為:(    );采用最佳頁面置換算法時,缺頁次數為:(    );采用LRU頁面置換算法時,缺頁次數為:(    )。(假定開始時,實體塊中為空)

二、       簡答題(共30分,每小題6分)

1.        虛拟存儲器有哪些特征?其中最本質的特征是什麼?

2.        在請求分頁系統中,頁表應包括哪些資料項?每項的作用是什麼?

3.        試說明請求分頁系統中的位址變換過程。

4.        在請求段表機制中,應設定哪些段表項?

5.        如何實作共享分段的配置設定和回收?

三、       綜合題(共20分,每小題10分)

1.        在一個請求分頁系統中,采用FIFO頁面置換算法時,假如一個作業的頁面走向為4、3、2、1、4、3、5、4、3、2、1、5,當配置設定給該作業的實體塊數M分别為3和4時,試計算在通路過程中所發生的缺頁次數和缺頁率,并比較所得結果。

2.        系統為一個有6頁的程序配置設定4個實體塊,其頁表如下所示(時間機關:滴答),頁的大小為1K,請計算邏輯位址為0x17C8的實體位址。

  頁号      塊号       裝入時間     上次引用時間   R(讀)         M(修改)

  0            7              126                  279                         0              0

  1             4              230                260                          1             0

  2             2              120                272                         1             1

3             9              160                280                         1             1

解:

按CLOCK算法為(    );按FIFO算法為(    );按LRU算法為(    )。

第六章 輸入輸出系統

(70分)

  • 填空題(共40分,每空1分)
  1. 主存儲器與外圍裝置之間的資料傳送控制方式有程式直接控制、(    )、(    )和通道控制方式。
  2. 虛拟裝置是指采用(    )技術,将某個獨享裝置改進為供多個使用者使用的的共享裝置。
  3. 邏輯裝置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實作(    )。
  4. 所謂(    ),是一塊能控制一台或多台外圍裝置與CPU并行工作的硬體。
  5. 主存儲器與外圍裝置之間的資訊傳送操作稱為(    )。
  6. 在裝置管理中,為了克服獨占裝置速度較慢、降低裝置資源使用率的缺點,引入了(    ),即用共享裝置模拟獨占裝置。
  7. 緩沖區的設定可分為(    )、(    )、(    )和(    )。
  8. 裝置從資源配置設定角度可分為獨占裝置,(    )和(    )。
  9. 裝置管理的主要任務是控制裝置和CPU之間進行(    )操作。
  10. 選擇距目前磁頭最近,且方向一緻的磁盤排程算法(    )。
  11. 使用緩沖區能有效地緩和(    )和(    )之間速度不比對的沖突。
  12. 使用者編寫的程式與實際使用的實體裝置無關,而由作業系統負責位址的重定位,我們稱之為(    )。
  13. 通道是一個獨立于(    )的專管(    )的處理機,它控制(    )與記憶體之間的資訊交換。
  14. 關于緩沖池的操作有(    )、(    )、(    )和(    )。
  15. 緩沖池包括空白緩沖隊列、(    )和(    )三種隊列。
  16. 邏輯裝置表(LUT)的主要功能是實作(    )。
  17. 在SPOOLing系統中,程序執行輸出的過程是:将程序産生的資料送到(    ),輸出程式再将資料提出,通過(    )送往輸出裝置。
  18. 若幹個等待通路磁盤者依次要通路的磁道為20,44,40,4,80,12,76,移動臂目前位于40号柱面,則先來先服務算法的平均尋道長度為(    ); 最短尋道時間優先算法的平均尋道長度為(    );掃描算法(目前磁頭移動的方向為磁道遞增)的平均尋道長度為(    )。
  19. 将資料從裝置送入緩沖池稱為:(    );将資料從緩沖池送入裝置稱為:(    );
  20. 目前硬碟中最常使用的兩種接口是IDE接口和(    )接口。
  21. 裝置控制器的組成包括:(    )、(    )、(    )。
  22. (    )是I/O程序與裝置控制器之間的通信程式。
  • 簡答題(共30分,每小題6分)
  1. 簡要說明IO軟體的四個層次的基本功能。
  2. 裝置中斷處理程式通常需完成哪些工作?
  3. 為何要引入與裝置的無關性?如何實作裝置的獨立性?
  4. 何謂裝置虛拟?實作裝置虛拟時所依賴的關鍵技術是什麼?
  5. 試說明收容輸入工作緩沖區和提取輸出工作緩沖區的工作情況。

第七章 檔案系統

(60分)

  • 填空題(共20分,每空1分)
  1. 檔案系統中,用于檔案的描述和控制并與檔案一一對應的是                 。
  2. 檔案的實體結構分為順序檔案、          、         和          。
  3. UNIX的檔案系統空閑空間的管理是采用          。
  4. 按檔案的邏輯存儲結構分,檔案分為有結構檔案,又稱為          ;和無結構檔案,又稱          。
  5. 檔案的存儲器是分成大小相等的          ,并以它為機關交換資訊。
  6. 常用的檔案存取方法有          ,随機存取法和          。
  7. 在成組鍊結法中,将第一組的空閑塊号和該組的         記入到

          中,作為目前可供配置設定的空閑盤塊号。

  1. 位示圖是利用          來表示          的使用情況。
  2. 檔案系統的基本任務是實作          。
  3. 檔案的保護是通過          來實作的。
  4. 檔案共享的方式有          的方式和          。
  5. 使用者調用          和          檔案操作來申請對檔案的使用權。
  6. 每個索引檔案都必須有一張          表,其中每個登記項用來指出一個邏輯記錄的          。
  • 簡答題(共40分,每小題5分)
  1. 何謂檔案邏輯結構?何謂檔案的實體結構?
  2. 按檔案的組織方式可将檔案分為哪幾種類型?
  3. 試說明在樹形目錄結構中線性檢索法的檢索過程,并給出相應的流程圖。
  4. 基于符号鍊的檔案共享方式有何優點?
  5. 什麼是通路控制表?什麼是通路權限表?
  6. 目前常用的外存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7. 某作業系統的磁盤檔案空間共有500塊,若用字長為32位的位示圖管理盤空間,試問:

(1)位示圖需多少個字?  

(2)第i字第j位對應的塊号是多少?

(3)并給出申請/歸還一塊的工作流程。

  1. 對空閑磁盤空間的管理常采用哪幾種配置設定方式?在UNIX中又是采用何種配置設定方式?

第八章 使用者接口

(40分)

  •        填空題(共10分,每空1分)

1.        作業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三種類型的使用接口,它們是        、        、  

      和        。

2.        作業系統提供給程式設計人員的唯一接口是        。

3.        使用者是通過        或者程式接口向計算機送出請求的。

4.        UNIX的shell有兩層含義,一是指由shell指令組成的        ;二是指        。

5.        在所有主機作業系統都是UNIX系統的TCP/IP網絡中,進行遠端注冊的指令是        。

6.        在TCP/IP網絡中,UNIX作業系統下發送電子郵件的指令是         l。

  •        簡答題(共30分,每小題10分)

1.        作業系統使用者接口中包括哪幾種接口?它們分别适用于哪幾種情況?

2.        系統調用有哪幾種類型?

3.        試說明系統調用的處理步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