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昆侖山下為鋼軌作“CT”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邢生祥 通訊員 趙風斌 蒙文平
7月27日下午,柴達木地區熱浪翻滾,地表溫度直抵50攝氏度。15時許,在地處昆侖山下的青藏鐵路格爾木站I股道,随着探傷儀發出的“嘀嘀”聲,青藏集團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格爾木探傷工區的職工們正在對鋼軌進行探傷檢查,高原刺目的陽光下,他們身上“黃馬甲”顯得格外醒目。
“大家一定要落實一點不能差,差一點都不行的探傷标準,對鋼軌接頭焊縫檢查一處都不能落下。”副工長杜敏一邊檢查一邊叮囑。
暑運中,格爾木工務段成立了3支探傷突擊隊,按照“探傷一處、放心一處、安全一處”的嚴格要求,兵分三路,利用超音波探傷儀,對管内線路鋼軌進行地毯式探傷檢查,對檢查發現的鋼軌内部核傷、焊縫傷、水準裂紋等隐患集中力量予以整治,以確定暑運期間線路裝置安全穩定。
鋼軌探傷就像給鋼軌作“CT”,是一項精細活,須慢走細看,每一米線路都要檢查到位,每一個鋼軌焊縫接頭都要反複進行檢查。為保證檢查準确無遺漏,遇到波形異常時,職工們屈膝跪在熾熱的軌枕上,用手扒開石砟,用檢查鏡檢視軌颚或軌底有無傷痕。鏡子視角無法觸及時,他們幾乎趴在軌枕上,歪着頭用眼睛仔細檢視,對無法确定的,再用小型路軌探傷儀或焊縫探傷儀反複進行核對,走走停停中,他們不停地檢視,不停地敲擊、記錄,每個人的臉上都挂滿汗珠。
“超音波探傷看似簡單,但非常考驗作業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細心程度,稍有馬虎就會留下隐患,一點都不能分心。”杜敏指着探傷儀螢幕上不斷變化的波形圖說。
17時50許,格爾木站Ⅱ股道鋼軌探傷結束。至此,格爾木工務段已完成對管内609公裡到發線及站線鋼軌、1936組道岔、5859個焊縫接頭的探傷檢查,共克服鋼軌軌底裂紋、水準裂紋等隐患7條,為確定暑運期間行車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來源:勞工日報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