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作者:亓欽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文|亓欽

編輯|亓欽

2020年3月海南文昌火箭發射中心,在萬衆期待的目光之中迎來了長征7号火箭的發射。

伴随着震耳欲聾的聲響,火箭發射升空,就在全體科研人員興奮與激動地期待中,意外發生了。

隻見升到半空的火箭突然起火,随後便脫離了飛行軌道,在空中爆炸,殘骸墜入太平洋。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20多天後的4月9号,長征3号火箭在四川西昌再度發射失敗,墜入太平洋,連續兩次的失敗為中國航天事業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霾。

面對這兩次失利,我們不禁産生疑問,中國的航天事業為何會在一個月内接連受挫?

而中國的航天團隊又會怎樣痛定思痛,重整旗鼓呢?這期間又會有什麼樣的故事發生呢?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失敗乃成功之母

3月發射的長征七号火箭是一款改良款的火箭,它是在原先二級火箭的基礎上又新增加了一級火箭.

此次發射的目的是運載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而且發射的這顆衛星還是大陸航天史上從未發射過的一顆衛星,難度可想而知。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失敗乃成功之母”,航天事業本就涉及多個領域,内容繁雜,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有可能導緻發射失敗.

而且此次發射失利之後,科研團隊便立即投入到了故障分析中去,争分奪秒,力圖找出故障原因,順利複飛。

隻是具體原因官方并未透露,但我們不妨根據火箭發射失利的大體原因,大膽猜測一下。

縱觀世界各國的發射失敗的案例,失利的原因無外乎是火箭的動力系統故障、火箭的某一零件出現問題、以及人才流失等原因。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一是動力系統原因,因為長征7号火箭并非一發射就爆炸的,它在一二級分離時尚處于正常狀态。

而在二三級火箭将要分離時産生的爆炸,由此可知問題便集中在中間的二級火箭之上。

而且,直到二級火箭點火之前,火箭整體依舊處于正常,直到點火之後,火箭才發生起火、爆炸。是以,我們幾乎可以将故障原因确定在二級火箭的動力系統之上,存在發動機故障。

二是火箭的某一零部件出現問題,因為火箭所涉及的零部件很多且散,各個系統之間結構複雜。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這就導緻對各個零部件的品質要求較高,任何一個零部件出現問題,都會造成相應系統的故障,嚴重的甚至影響起飛。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問題。航天事業是需要頂尖人才的,而人才又是每個國家争先恐後争取的力量。

就拿長征3号火箭的發射失敗來說,人才的缺失,才釀成了苦果。

其實随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國家也相應地調整了對于高端科研人才的政策,提高他們的福利待遇。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但即使這樣,在面對一些高精尖企業更好的薪資待遇、居住條件,造成了國家科研團隊人才流失。

航天事業的發展不僅要注重技術的革新,更要注重人才的保留。無論在哪,高端人才的儲備,始終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堅實基礎。

航天事業發展不僅需要“一腔熱血”,也需要“衣食住行”。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一封特殊的來信

3月16日長征七号發射的當晚,除了現場的科研人員之外,也牽動了守在電視機前觀看的全國人民的心。

其中也包括一位名叫張亦琛的初二學生,他在看到火箭發射失敗之後,顯得尤為落寞。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青少年兒童總是充滿對天空與浩瀚宇宙的好奇與渴望,他們一定也從小夢想着成為一名宇航員。

遨遊太空,這次的失利,也一定會給他們帶來不小的沖擊,給他們留下一抹遺憾。

看完發射過程後,張亦琛小朋友有些沮喪地起身向房間走去,一旁的父母。

本想起身安慰,卻被張亦琛打斷,并告訴父母,不用擔心他,不經曆失敗,怎麼能看到勝利的彩虹。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回到房間之後的張亦琛,并沒有想象中的失望、難過。而是坐在書桌前思索起來,一會兒拿起筆“奮筆疾書”,一會兒又雙手扶額,思考什麼。他想給長征七号的科研團隊,寫一封信。

這封信的目的,一來是鼓勵科研團隊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不要氣餒,二來是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以及自己總結出的問題原因。

他感覺,自己年紀雖小,但也想為祖國的航天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這封信後被中國共青團轉載,并附以殷切期望“孩子,請繼續保持熱愛”,而被全國熟知。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這之後,更是被多家權威媒體轉發,這封信也做到了“家喻戶曉”。這封信不僅僅是對航天事業的一份熱愛,更是青春之志。

信中張亦琛小朋友,先是以“小大人”的口吻,安慰了長征七号火箭發射團隊的成員們,希望他們重振旗鼓。

之後又提出了他自己的幾個觀點,雖不算很成熟,但卻是真的難能可貴。

之後張亦琛就在信中細細列舉了他在看完整個發射過程之後,自己總結的一些原因。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令人意外的是,張亦琛的這些觀點并非完全毫無邏輯,其中的幾條甚至分析得很專業,從這封信就可以看出,他是真的很熱愛航天。

信中用到的許多專業詞彙、專業知識即便是一些大學生都自歎不如,通篇來信雖說行文較為質樸,但字裡行間卻透露出對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

而且,張亦琛雖小小年紀,但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已是難得。

收到信之後,長征七号發射團隊的全體成員,都被這封信中真誠而又稚嫩的言語感動,倍受鼓舞。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團隊的總設計師與總工程師更是在看到信後的第一時間,給張亦琛小朋友回信,感謝他的建議。

回信中,針對張亦琛提出的問題,兩位老總稱贊張亦琛小朋友提出的觀點很獨特。

并耐心地一一解答。

還将長征七号發射的始末詳細地告知張亦琛,以回應他的關切。并告訴張亦琛他們會重視他提出的幾項建議,進行改進。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信的最後,兩位老總被張亦琛的真誠所打動,下定決心一定要竭盡全力,盡早實作成功發射,才不辜負他寫這封信的真誠與希冀。

并對張亦琛報以最深切的期望“早日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從這兩封信中,我們不難看出真摯與熱愛,永遠動人。這不失為一種傳承,一種航天人的傳承。永遠充滿熱忱。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重整旗鼓,順利發射

2021年5月20日淩晨,沉寂了将近一年之久的長征7号火箭,終于克服了所有困難,再度站在了發射台上。

此時的觀景台,已是人滿為患,大衆對這一天已經期待已久。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這是“砰”的一聲,發射塔上面的回轉平台緩緩打開,長征七号運載火箭也慢慢露出真容。

但令人疑惑的是,在頂層平台打開之後,再無動作了,眼看發射時間就要到了,難道又出現了什麼意外?

大約一個小時後,傳來緊急消息,發射緊急停止,長征七号火箭的某項資料存在異常,被迫停止發射。

消息釋出之後,發射團隊立即成立專項工作小組,查找原因,排除故障。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但随着時間的推移,故障點卻遲遲沒有排查到,迫不得已之下,指揮部隻得下達中止發射的指令,全力排查故障點,必須将問題留在地面。

大家隻能撸起袖子繼續幹。

在衆人熬了将近30多個小時後,終于找出了故障點,抓緊時間整改完畢後,長征七号運載火箭再次進入發射流程。

就在大家做好了萬全準備,火箭即将發射時,問題再度出現了,資料再次顯示無法起飛。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火箭的發射隻能再度被迫中止,據從業人員反映,主要問題是出在火箭推進劑的逆流程,需重新歸零後,将推進劑改為正流程方能如期發射。由此,指揮部再度成立專項工作小組,解決發射問題。

在工作小組的成員們廢寝忘食地奮鬥了7天後,長征七号運載火箭各項名額歸于正常,符合發射标準。

并于29日晚,重整旗鼓,再度進入發射倒計時,這一次,沒有任何意外,火箭伴随着轟鳴聲順利飛向太空。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發射行動中,全體工作成員表現出的艱苦奮鬥、廢寝忘食、頑強拼搏的精神。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支撐他們一遍遍排查、一遍遍排障,才是火箭得以順利發射的根本原因。

如宇航部的關嵩為排查故障,連續奮鬥30個小時以上,即便頭暈難受依舊不下火線。

總裝工廠中的房間的趙鴻飛,徒步巡視箭體情況,從一層爬到8層,腳已經磨起水泡了依舊堅持巡視。

703所餘小軍,在沒有特制工具的情況下,用水果刀一點一點地鏟開箭體絕熱層,即使滿手劃痕、鮮血淋漓依舊重複着動作。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還有專項工作小組的全體成員,7天幾乎全部吃住在現場,即使條件再艱苦也沒有一句怨言。

這些事迹無不展現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戰鬥、特别能攻關、特别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因為大陸的航天之路從無到有,再到航天強國,正是靠着這樣的精神一步一步走過來的。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中國的航天之路

無論是從遠古時期的“誇父追日”、“嫦娥奔月”還是後來的“屈原天問”、“萬戶飛天”,都彰顯了大陸古代人民對宇宙的探索,無有窮盡。

而這也是一種傳承,新中國之後,無論是東方紅系列、神舟系列的成功,都是先人的一份憧憬。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而大陸的航天事業發展之初,并非一帆風順的,是在國内國際的雙重壓力之下,經過一代代人的頑強拼搏,才發展到今天的。

根據大陸的航天史,我們可以大緻分為下面幾個階段。

一是初始階段,這一時間段一般在建國初期,由于大陸的航天事業起步較晚,真正開始建設航天事業之時,已經落後了歐美等強國一大截。

再加上當時的國際形勢,歐美等國家對大陸發展進行限制,使大陸缺少核心人才與技術。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直到60年代,鄧稼先、錢學森等一批愛國青年回歸祖國,我們的航天建設才算是邁上正軌。

之後随着長征一号運載火箭的研發成功,才使大陸的航天事業完成了從無到有的曆史性突破。

二是探索階段,這一時間段一般是60-80年代。

這一時期以錢學森等人為首的科研團隊,在外有敵對勢力針對,内無資金支援的艱苦條件之下,最終成功研發出了“東方紅一号”人造衛星。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使大陸的航天發展迎來了質的飛躍,也成為了繼蘇聯與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研發人造衛星的國家。

也為國家的政治安全、經濟發展、軍事力量提供了基礎保障。

三是高速發展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80-00年代。

這一時期不僅是大陸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大陸航天事業迎來全新突破的時代。航天事業從來不是某一個國家一家獨大的。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正如第一次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航天建設是需要世界各國共同合作的。

1985年中國與法國簽署了航天合作協定,标志着大陸的航天事業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可,合作發展才是必然趨勢。

這期間,大陸的航天技術迎來了革新。發射了“東方紅三号”,實作了靜止軌道衛星零的突破。

“嫦娥一号”實作了中國自古以來探索月球的期盼;“風雲一号”軌道氣象衛星,實作了氣象方面的革新。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四是航天強國的時代。進入新世紀以來,大陸的航天事業也有了全新的面貌。

無論是神州5号首次載人飛行成功、北鬥系列衛星導航系統、天宮系列空間試驗站、天問系列火星探測,都标志着大陸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航天強國。

而我們對宇宙的探索還在繼續,相信在中國共産黨的上司下,在新時代,我們對宇宙的探索程序會越來越完善。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結語

對于張亦琛小朋友為何會了解如此多的航天知識,我們不禁感到驚訝。其實是他私下閱讀很多的航天書籍,可以說是他自己摸索出來的。

由小見大,大陸的航天技術,也是自己一步一步摸着石頭過河走過來的。

2020年火箭發射失利,初二學生寫信談原因,兩總回信:見解很獨特

靠的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拼搏,正是他們不畏艱險失敗,始終保持希望,始終保持熱愛,始終無私奉獻,這才有了我們現在的航天事業。

閱讀文章後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