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作者:伩蕊說史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引言

公元七世紀,松贊幹布一統西藏地區後,與大唐進行了聯姻,并承諾世代友好,永不背棄。可就在他去世後,新繼位的贊普太過年幼,導緻吐蕃的軍政大權落入大相手中。

這位大相有兩個才能出衆的兒子,老大贊悉若擅長文治,老二論欽陵擅長武功,二人緻力于為吐蕃開疆擴土,很快就将爪牙伸到了唐朝的西域地區。

其中,論欽陵神勇過人,唐朝派出數位将領都慘敗而歸,面對這樣一位吐蕃戰神,武則天卻是每年派出一位流氓前去和談。結果不出三年,這位戰神就被迫自殺了。

那麼,武則天派出的這個流氓是誰?他又是如何令論欽陵自殺的呢?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武則天畫像)

一、論欽陵崛起

論欽陵的父親祿東贊早在松贊幹布當政時期就已經名聲響亮,是他努力與大唐聯系,促成了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他在吐蕃的曆史上,是一位十分有才幹的大相,而他的兩個兒子也都天賦過人。

松贊幹布去世後留下年幼的孫子繼位,根本無力掌控吐蕃的局勢。于是,賢能多才的祿東贊成為衆望所歸,順利執掌了吐蕃的軍政大權。他為了發展壯大吐蕃,在國内進行了有力的改革,使得吐蕃的國力日趨上升。

随後,祿東贊便開始野心膨脹,緻力于向外擴張領土了。他将入侵的目光盯在唐朝的小弟吐谷渾身上,很快,論欽陵率領的吐蕃大軍就踏平了吐谷渾,将其領土收入囊中。

吐谷渾失去了故土,向唐朝訴苦,卻并沒有引起唐朝統治者的重視。唐朝僅僅給吐谷渾安排了另一處栖身之地,将他們遷徙到了涼州地區。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唐朝地圖)

這樣還不夠,祿東贊去世以後,他的兒子贊悉若繼承了他的位置,論欽陵的話語權一下子攀升了許多。在他的建議下,吐蕃将侵略的目光又轉移到了唐朝西域地區的安西四鎮。

論欽陵骁勇善戰,唐朝在西域的守軍根本敵不過他,很快安西四鎮就落入了吐蕃的囊中,對唐朝政治和經濟造成了重大影響。

直至此時,唐朝當權者唐高宗才正視起吐蕃的野心來,為了打擊吐蕃向外擴張的野心,唐高宗派大将薛仁貴率軍出征,讨伐論欽陵。

二、吐蕃戰神

薛仁貴是大唐名将,出身名門,曾經在東征高句麗和西征回纥的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他立刻率領五萬人馬,以護送吐谷渾首領歸國為理由,大步開進青海地區,試圖與吐蕃大軍在此一戰。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塑像)

然而,薛仁貴的一舉一動早在論欽陵的掌控之中。他得知薛仁貴的軍隊兵分兩路進入青海後,立刻聚集四十萬大軍奔赴青海。

薛仁貴本打算自己做先鋒,直奔吐蕃,副将緊随其後,準備糧草物資。唐軍剛剛進入青海地區時,獲得了小勝,可随着論欽陵的到來,戰場局勢立刻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論欽陵先是趁着唐軍初戰告捷之際,截斷了後來的援軍。然後,又聚集二十萬兵馬圍攻後線的薛仁貴副将,切斷了薛仁貴的糧草供應。

戰場前方的薛仁貴聽聞副将潰逃的消息後,立刻亂了陣腳,匆匆忙忙回調軍馬,卻不想在半路上中了論欽陵早已設好的埋伏。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薛仁貴劇照)

最終,薛仁貴的數萬兵馬損失殆盡,他本人也不得不向論欽陵投降求和。這一戰結束後,論欽陵戰神的稱号傳遍全國,從此成為大唐統治者最為頭疼的一号人物。

吐蕃徹底掌握了吐谷渾後,便與唐朝之間再無緩沖之地,随後,論欽陵又率軍入侵涼州,攪得唐高宗怒不可遏。

緊接着,唐朝又派出李敬玄和劉審禮率領近二十萬大軍開赴吐蕃,但唐軍剛進入吐蕃,就被論欽陵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後線的李敬玄一聽聞前線戰敗的消息後,立刻下令停止行進,他沒有及時上前支援,反而駐守在一處低窪平坦之地,等待出兵的最佳時機。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唐軍)

結果,在前線打完勝仗的論欽陵,利用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再次将李敬玄的軍隊打得找不着北。最終,李敬玄不得不派出敢死隊沖破敵軍陣營,才得以逃出重圍保命。

前線的将領劉審禮負傷被俘,最終由于傷勢過重,在吐蕃不幸亡故。李敬玄逃回唐都後,唐高宗不得不派出使者前往吐蕃議和,簽訂和平協定。

論欽陵後來又多次組織兵力入侵唐朝,雖然受到了唐朝将領的阻擊不了了之,但他仍然是唐朝統治者的心頭大患。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武則天)

三、内部沖突

雖然祿東贊一家在吐蕃混得如魚得水,但長年累月的戰事也給吐蕃國内帶來了不少壓力。随着論欽陵的戰功越來越顯赫,他在外掠奪的财富越來越多,此時,吐蕃國内的普通百姓和其他貴族卻是以損耗不小。

為此,一些妒忌論欽陵的貴族們便開始結成同盟,在吐蕃國内展開一系列行動,企圖扳倒論欽陵一家。

之後,吐蕃内部爆發了嚴重的政治鬥争,論欽陵的哥哥贊悉若被殺,為了穩住朝堂,論欽陵登上了大相之位,開啟了他的專權之路。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吐蕃王朝)

他在吐蕃國内征收苛捐雜稅,還試圖插手贊普的繼承人問題,引起了吐蕃各貴族的強烈不滿。此時,吐蕃贊普早已年滿20,十分渴望奪回大相論欽陵手中的權柄,于是也一起加入了貴族們争權奪利的隊伍。

武則天稱帝以後,對于吐蕃的内部鬥争進行了一番詳細的調查後,企圖先從吐蕃内部瓦解戰神論欽陵的勢力,再對他進行一網打盡。

但是,派誰前去吐蕃挑撥論欽陵和吐蕃王室之間的沖突,卻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就在武則天猶疑不決之際,一位名叫郭元振的大臣主動站了出來。

這個郭元振是唐朝有名的流氓,他雖出身名門,自身也有些才幹,但他不務正業總想着做一位大俠。他在任地橫行鄉裡,欺男霸女,還豢養門客,縱容門客為非作歹。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郭元振畫像)

原本他罪該萬死,可偏偏有一副好口才,每每都能在鬼門關将他救回來。這一次,他在武則天跟前陳述罪狀時,對吐蕃局勢發表了一番高談闊論,引起了武則天的興趣。随後,他便奉武則天之命,前往吐蕃與論欽陵議和。

當時,唐朝軍隊已經奪回了安西四鎮,郭元振便對論欽陵說:“隻要閣下可以将吐谷渾和青海歸還唐朝,唐朝就能将安西四鎮送給吐蕃。”

可論欽陵哪裡會接受這樣的條件,他堂堂戰神日後可以輕而易舉将安西四鎮奪回,何須拿手裡的土地去做交換?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武則天)

于是,第一次和談以失敗告終,郭元振并沒有灰心,而是找到贊普訴苦。按照他與武則天的計謀,武則天對吐蕃王室承諾,一定出力幫其奪回朝政大權,而郭元振則是盡力跟論欽陵及贊普斡旋,加深他們之間的沖突。

四、戰神之死

郭元振同贊普說,他十分希望和談成功,贊普也表達了同樣的意願,可随後他又抱怨前線的論欽陵實在太過強勢,即使贊普同意和談,論欽陵也不會答應。

于是,郭元振故作遺憾地回了唐朝,留下心裡恨得牙癢癢的贊普怔在原地。

郭元振深谙論欽陵的心理,他知道唐朝提出的求和條件,必須比論欽陵心中理想的條件要低一點,才能令他果斷拒絕和談,但又不至于惱羞成怒從此舉兵相向。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吐蕃王朝)

于是,接連三年,郭元振都用極其巧妙的議和條件,撥弄着論欽陵的神經。三次求和,三次被拒,這已然顯示出大唐希望與吐蕃和平共處的強烈願望。

而論欽陵的拒不和談,則充分暴露了他自私自利的野心。他在外行軍打仗多年,所有費用支出均由吐蕃國内群眾支出,吐蕃國内早已對此怨聲載道,希望早日結束戰事。

可論欽陵卻隻顧自己榮華富貴,完全不顧及吐蕃國内群眾的死活,因而在吐蕃國内瞬間失去了民心。

正巧此時,論欽陵的弟弟勃論贊刃因為被唐軍打敗而受到吐蕃王室的重罰,年輕的贊普為了報複論欽陵,幹脆誅殺了他的弟弟。

吐蕃出了一位戰神,武則天每年派一流氓去求和,3年後戰神自殺

(吐蕃王朝)

不僅如此,他還命人突襲了論欽陵的駐地,打得論欽陵慌亂之下找不着北。眼看着自己手下的兵馬被贊普斬殺殆盡,論欽陵已然知曉自己大勢不在,即便投降歸朝也不會得到贊普的寬恕,最終他隻能自殺身亡。

參考資料

黃學仕.《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考[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2)

張啟揆. "略論郭元振." 甘肅社會科學 1(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