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作者:DeepTech深科技

賈甯,目前在南方科技大學擔任副教授,主要研究微生物與宿主免疫系統。2022 年,她曾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亞太區榜單。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圖 | 賈甯(來源:南科大官網)

不到一年時間,好消息再次傳來。前不久,她和合作者成功揭開 IV-A 型 CRISPR-Csf 系統的“神秘面紗”,讓學界對于 CRISPR-Cas 系統的了解得以加深,為開發相關基因編輯工具并将其用于臨床研究奠定了基礎。

研究中,借助生物化學、微生物學、結構生物學等手段,她和團隊揭示了如下分子機制:細菌可以利用 IV-A 型 CRISPR-Csf 系統的免疫防禦能力,抵禦外源質粒的入侵。

這一成果為了解 IV-A 型複合物的結構和功能做出重大貢獻,也為進一步确定 IV-A 型 CRISPR-Csf 系統的體内功能鋪平了道路。

日前,相關論文以《IV-A 型 CRISPR-Csf 複合物:組裝、dsDNA 靶向和 CasDinG 募集》(Type IV-A CRISPR-Csf complex: Assembly, dsDNA targeting, and CasDinG recruitment)為題發在 Molecular Cell(IF 16),CuiNing 是第一作者,賈甯和南科大副教授黃鴻達擔任共同通訊作者。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圖 | 相關論文(來源:Molecular Cell)

盡管投稿過程耗時一年多。但是賈甯表示:“最終,評審專家評價稱我們‘用冷凍電鏡解析了所有重要的功能狀态,特别是首次捕捉到了 IV 型 Csf 系統與效應蛋白 CasDinG 複合物的結構,代表着 IV 型研究的一個重大飛躍’。看到這樣的評價我真的很高興,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極大肯定。”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來源:Molecular Cell)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神秘”的 IV 型 CRISPR-Csf 系統

作為細菌的獲得性免疫機制,CRISPR-Cas 系統能夠“記住”曾入侵過的噬菌體或外源質粒,當後者再次入侵時,CRISPR-Cas 系統可以切斷它們的基因組,讓其無法複制和表達,進而抵禦噬菌體或質粒等外源核酸的入侵。

由于能夠特異性地識别 DNA/RNA,CRISPR-Cas 系統已被開發成為一種高效的基因編輯工具,并被廣泛用于生物技術、臨床應用、基礎研究等方面。

研究 CRISPR-Cas 技術的兩位科學家也是以獲得 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同時,該技術曾經三次被 Science 評為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可見其在科學領域的重要意義。

根據效應蛋白的組成,CRISPR-Cas 系統可被分為兩大類:第一類(Class1)效應蛋白,是由多個 Cas 蛋白組成的複合物;第二類(Class2)效應蛋白,由單個 Cas 蛋白組成。

目前,已經得到鑒定的 CRISPR-Cas 系統累計包含六種(I-VI)。除了 IV 型 CRISPR-Csf 系統外,其他類型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均已得到詳細報道。

其中,IV 型 CRISPR-Csf 系統是最為神秘的一類。該系統又可進一步分為從 IV-A 到 IV-E 等五種亞型。

IV 型 CRISPR-Csf 系統的特殊之處在于,它更多存在于質粒上而非存在于染色體上。并且,IV 型 CRISPR-Csf 系統對于同一宿主的其他質粒具有極強的靶向性,是以有可能會介導宿主中不同質粒之間的競争。

耐藥菌感染,是當下臨床治療中的棘手問題。更嚴重的是,通過質粒水準的轉移,耐藥基因會在細菌中傳播擴散,進而加劇微生物耐藥所帶來的公共衛生安全問題。

近期,在臨床分離的多種耐藥肺炎克雷伯菌的質粒上,學界也發現了 IV 型 CRISPR-Csf 系統的存在。另外,有研究表明該系統可以靶向其他質粒中的轉移基因,這暗示着 IV 型 CRISPR-Csf 系統可能具備對抗攜帶耐藥基因質粒的能力。假如這一能力确實存在,将有希望用于耐藥菌感染的治療。

而在目前已經得到鑒定的 6 類 CRISPR-Cas 系統中,IV 型 CRISPR-Csf 系統是唯一一種結構與功能均處于未知狀态的系統。

正是 IV 型 CRISPR-Csf 系統的神秘作用機制以及巨大的臨床應用潛力,引起了賈甯等人的極大興趣。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識别 IV 型 CRISPR-Csf 系統的“廬山真面目”

為了揭開該系統的“真面目”,該團隊使用銅綠假單胞菌的 IV-A 型系統,來對效應蛋白進行共同表達。

這時,效應蛋白會和 crRNA 形成效應複合物 CsfcrRNA。但是,課題組發現該系統的特征蛋白 Csf4(CasDinG)并不存在其中。

接着,通過生化實驗課題組證明 CsfcrRNA 可以特異性地識别靶 dsDNA,後又利用冷凍電鏡單顆粒方法解析了 CsfcrRNA 與靶 dsDNA 結合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借此揭示了 IV-A 型 CRISPR-Csf 系統的組裝、crRNA 成熟以及靶 dsDNA 識别的分子機制。

結構分析和生化實驗的結果顯示,相比 I、II、V 型 CRISPR-Cas 系統,IV-A 型 CRISPR-Cas 系統能夠識别的 PAM 序列範圍更廣,這說明其具備廣泛的 DNA 識别特性,暗示着其具有更大的應用價值。

而在最初的複合物結構中,他們并沒有發現 CasDinG 這一複合物。但是,在 IV-A 型 CRISPR-Csf 系統抵禦外源質粒入侵時,CasDinG 發揮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為了探究 CasDinG 的具體功能,該團隊又把 CasDinG 單獨地純化出來,通過 X- 射線晶體學技術解析了 CasDinG 的結構。

後來,他們發現 CasDinG 是一種 5′-3′DNA 解旋酶,依賴于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而存在。

盡管 CasDinG 不能直接與 CsfcrRNA 形成複合物,但是 CasDinG 具有結合 DNA 的能力。

于是課題組猜測:是不是 CasDinG 能被 CsfcrRNA-dsDNA 三元複合物所招募?

為驗證這一猜想,他們設計了不同版本的 dsDNA,最終證明上述猜測完全正确。

更有意思的是,進一步的生化實驗結果顯示,在 ATP 的存在之下,CasDinG 能将靶 dsDNA 從 CsfcrRNA-dsDNA 複合物中解旋下來。

為進一步探明上述現象,他們利用冷凍電鏡解析了 3Å CasDinG-CsfcrRNA-dsDNA 的結構,發現 CasDinG 能夠和不同的 Csf2 亞基互相作用,這說明 CasDinG 可能會沿着 Csf2 亞基進行滑動進而解開靶 dsDNA。

而被解旋的單鍊 DNA,很有可能被細胞中的 DNA 酶所降解,進而導緻目标質粒的降解。

綜合以上發現,該團隊提出了一款模型,涵蓋了 IV-A 型 CRISPR-Csf 複合物組裝、靶向 dsDNA、招募 CasDinG 蛋白、以及 dsDNA 解離等過程。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基因編輯工具是 DNA 靶向的 CRISPR-Cas9 系統和 CRISPR-Cas12 系統,兩者都屬于第二類(Class2)效應蛋白,即隻由一個效應蛋白組成,組成上相對簡單是以更容易進行操作。

但是,在識别 DNA 的時候,它們都得依賴靶向基因位點上特定的短 DNA 序列,這種序列的名字叫做 PAM 序列。并且,CRISPR-Cas9 系統和 CRISPR-Cas12 系統可以識别的 PAM 序列比較少,導緻其适用範圍較為局限。

是以,開發新型基因編輯系統、拓寬 DNA 序列的編輯範圍,是領域内的重要研究方向。

雖然 IV 型 CRISPR-Csf 系統,是由多個蛋白組成的複合物。但是,用于編碼這一系統的基因僅為 3159bp,比目前廣泛應用的 spCas9(4104 bp)還要小。

這意味着,IV 型 CRISPR-Csf 系統更容易被遞送到細胞之内,臨床應用潛力十分可觀。而且,它能識别更加寬泛 PAM 位點,可編輯範圍相對較大,适用範圍也更廣闊。

此外,IV 型 CRISPR-Csf 系統也能存在于耐藥菌株之中,故能和耐藥基因互相關聯。這樣一來就能形成一個内源系統,進而有潛力用于對抗日益嚴重的耐藥菌傳播。

同時,作為一種多亞基的複合物,IV 型 CRISPR-Csf 系統可以在多個位置耦聯其他效應蛋白比如表觀修飾酶、熒光蛋白等,進而能夠帶來更大的應用範圍。

如前所述,在所有 6 大類 CRISPR-Cas 系統中,針對 IV 型 CRISPR-Cas 系統的研究最為“模糊”。

盡管此次研究揭示了該系統靶向目标 DNA 以及招募特征蛋白的機制。不過,目前依舊不清楚為何這一系統主要存在于質粒中,以及它和多重耐藥菌的抗生素基因到底有何關系,也不清楚為何該系統的靶标更加偏好質粒而不是染色體 DNA。

是以,課題組将圍繞該系統與質粒 DNA 間的互相作用展開,進一步确定它的功能和作用機制。同時,也會嘗試進行應用層面的改造,希望将來可以真正用于生物醫藥領域。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來源:Molecular Cell)

南科大揭曉IV-A型CRISPR-Csf系統背後機制,有望用于臨床疾病診治

博後期間曾獲一項美國化學獎

另據悉,在加入南科大之前,賈甯曾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做了三年多的博後研究。

博後期間,她和當時所在團隊闡述了古細菌的分子機制:即利用 RNA 靶向的 III 型 CRISPR-Cas 系統效應複合物,可以系統性地介導靶 RNA 降解、DNA 酶活調節、以及自身免疫調節來抵禦噬菌體[2]。

CRISPR-Cas 系統可以通過識别、并降解入侵噬菌體的 DNA 或 RNA,來讓外源基因的表達歸為“沉默”。與此同時,噬菌體同樣進化出了相應的防禦工具 anti-CRISPR 蛋白,進而能以特異性的方式讓 CRISPR-Cas 系統失去活力。

基于上述工作,賈甯還和合作者揭示了 anti-CRISPR 蛋白 AcrVIA1 幫助噬菌體逃逸的分子機制。

對于細菌來說,它能利用傳統 CRISPR-Cas 系統所具有的核酸酶活性,降解外源入侵的核酸,進而抵禦噬菌體的入侵。

同時,核酸酶缺陷的的 I-F Cascade 系統,會被細菌用于 RNA 介導的 DNA 轉座。

而在博後期間的另一項工作中,賈甯和合作者闡述了細菌利用 Cascade-TniQ 複合物來識别靶 DNA 的機制[4]。

上述工作揭示了細菌 CRISPR-Cas 免疫系統抵禦外源核酸入侵的分子機制。憑借這些工作,她在博後期間獲得了美國布拉瓦尼克區域青年科學家化學獎。

如今,她回到國内任職已有兩年之久。未來其将繼續研究包含 CRISPR-Cas 系統在内的新型細菌免疫系統的分子機制,力争更好地助力于開發相應的生物技術工具,最終将其用于臨床疾病檢測與治療。

參考資料:

1.Cui, N., Zhang, J. T., Liu, Y., Liu, Y., Liu, X. Y., Wang, C., ... & Jia, N. (2023). Type IV-A CRISPR-Csf complex: Assembly, dsDNA targeting, and CasDinG recruitment. Molecular Cell.

2.Mol. Cell, 2019a, 2019b, 2019c

3.Science, 2020

4.Cell Res.,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