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目标
計算機網絡技術(專科)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能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較強的網絡系統規劃、設計能力;具備網絡裝置安裝、調試、管理、維護及網絡應用開發能力;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專業能力,并能快速跟蹤計算機網絡新技術的進階複合技能型人才。
二、培養規格
面向21世紀的計算機網絡專業人才,應該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對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應性,對學過的知識具有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自我開拓擷取新知識的能力,善于用文字和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以及與别人合作共事,協同工作的能力和競争能力。此外,還應具有良好的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知識并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
(一)具有較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較強的文字表達能力,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語資料;
(二)較系統地掌握本專業領域寬廣的技術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計算機硬體基礎、作業系統原理及應用、SQL Server資料庫技術、資料結構、計算機網絡、網絡裝置配置基礎、Windows系統與網絡管理、系統內建與工程設計、網絡資訊安全、C#程式設計技術及Web開發技術等;
(三)具備較強的網絡規劃、設計、管理和維護能力;
(四)具有網站設計開發和維護管理能力;
(五)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
(六)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快速跟蹤計算機網絡新技術,具有一定的擷取新知識的自學能力;
(七)具有較強的合作精神及團隊意識;
(八)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和項目管理能力。
三、學制、最低畢業學分
(一)學制:學制為3年,允許3-4年内完成學業,具體按學校的相關政策執行。
(二)最低畢業學分:120學分
四、課程修讀要求
課程結構由綜合教育課、學科基礎課、專業教育課及實踐教學等四個知識子產品構成。
(一)綜合教育課
指學校規定全校各學科學生都要修讀的課程,包括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課包括政治理論與德育、大學體育、計算機基礎、大學英語、軍事和就業指導等。選修課是指按規定選修的人文社會科學,分别在第一至第五學期開設,必須至少修讀12學分。
(二)學科基礎課
學科基礎課為必修課,共設定5門課程。開設的課程有:C++程式設計、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機率論與統計初步和計算機網絡等。
(三)專業必修課
專業必修課程共設14門課。開設的課程有:離散數學、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原理及應用、SQL Server資料庫技術、計算機硬體基礎、C#程式設計技術、Windows系統與網絡管理、Linux系統管理、網絡資訊安全、網絡維護與網絡管理、Web開發技術、網絡裝置配置基礎、路由交換進階技術與及系統內建與工程設計等。
(四)專業任選課
專業任選課共計29學分,必須至少修讀12學分。
(五)實踐、實習及設計
實踐課程有課程設計(綜合實踐)、專業實習及畢業設計等,均為本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專業實習為期6周,一般安排在第四個學期結束後的假期,具體内容及程序由系統一安排,專業實習結束後須送出實習報告;畢業設計一般安排在第五個學期,為期8周,畢業設計結束後需要送出設計成果及畢業論文,并參加答辯。
五、課程結構比例
課程類别
學分數
占總學分的比例
綜合教育課
必修課
20
16.0%
選修課
12
9.6%
學科基礎課
18
14.4%
專業教育課
專業必修課
45
36.0%
專業任選課
12
20.8%
實踐及畢業設計
18
12.5%
總計
125
100%
六、實踐教學安排
序号
實踐教學名稱
周數
學分數
安排學期
備注
1
Windows系統與網絡管理課程設計
1
1
3
2
網絡裝置配置基礎課程設計
1
1
4
3
網絡工程綜合實踐
1
2
5
合計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