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作者:新湖南

社群食堂火熱的背後,還有本“經濟賬”要算清楚。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本文由紅餐網(ID:hongcan18)原創首發,作者:景雪;編輯:洪君。

“名校女碩士辭職開辦社群食堂”“年輕人愛上了社群食堂”……

社群食堂,最近又熱起來了!在這股熱潮背後,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全國多地又相繼湧現出一批社群食堂。

今年初,“一批社群食堂倒下了”的消息一度沸沸揚揚,怎麼僅僅過了幾個月,社群食堂就又風生水起了?

熱度又回來了!

大批年輕人愛上社群食堂

去年10月底,住建部、民政部聯合釋出的一份《關于開展完整社群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将社群食堂推上了風口。

到了今年2月,“第一批社群食堂倒閉”的資訊開始在網絡上蔓延,當時不少人認為,社群食堂的風口已經過去。

但如今僅僅又過了幾個月,社群食堂的熱度又回來了。

紅餐網搜尋發現,甘肅、湖南、重慶、河北、杭州、成都等全國多地又出現了一批社群食堂。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圖檔來源:紅餐網

7月初,上海距離黃浦江直線距離最近的一家社群食堂——徐彙濱江市民食堂開始投入營運,該食堂不僅365天供應一日三餐,且所有菜品均現炒現賣。

6月,沈陽沈北新區的一家社群食堂開業。根據沈陽日報當時的報道,該社群食堂開張營業當天僅三個小時,就有236位60歲以上老年人辦理了儲值卡。

5月,湖北日報報道稱,湖北宜昌市的一家社群幸福食堂開業,尚未到飯點,食堂打菜視窗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食堂内不僅有8元的優惠套餐(包含兩葷一素一湯),還有符合大衆化口味的小碗菜等多樣化菜品。

還有去年10月就被曝要重建的西安國營安居大食堂,在今年4月,也已經“上新”開放餐飲檔口,更新改造後的國營安居大食堂門店内增設9個餐飲檔口,1個小食點位,提供近百種美食。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消費者也忙着分享各個社群食堂的坐标,與此同時,大家對社群食堂的喜愛也溢于言表。

“在上海,基礎建設比較完善的城區,幾乎每個街道現在都會有一家社群食堂的存在”“這樣的社群食堂在深圳、廣州大把,随處可見”“成都現在非常流行社群食堂,都江堰附近已經開了好幾家”……

家住沈陽沈河區南塔街道附近的慧慧表示,第一次去社群食堂,就被其喪心病狂的劃算程度震撼到了。“雞腿10元、大白菜炖豆腐3元……小菜免費、湯免費……60歲以上的老人還有優惠,有老人吃一頓飯就花了三四塊錢,比在家裡做飯還便宜。”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社群食堂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大概都是像我一樣,突然發現原來吃飯根本不需要花那麼多錢。”在上海工作的李勇感慨,以前每到了飯點就開始糾結要吃什麼,點外賣怕不健康,自己做又沒時間。“直到今年5月,辦公樓下新開了一家社群食堂。一葷兩素也就二十來塊,還有飯、有湯,都是家常菜的味道,讓人吃得放心。”

南京市栖霞區的一家社群食堂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年輕人來我們社群食堂就餐的比例确實在不斷上升,占就餐總人數的比例在50%到60%左右,超過一半。”

改頭換面,

這批社群食堂越來越像網紅餐飲店

其實,社群食堂并非新鮮事物。此前,很多城市也都有一些社群食堂,這些社群食堂多是養老食堂或是長者助老食堂的形式。

90後白領簡天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早在幾年前,廣州的一些街道、社群就有開辦長者飯堂,這些長者飯堂多由街道辦事處組織籌辦,價格劃算,但隻接待老年人。

“對老年人而言,在家做飯要刷鍋洗碗,歲數大的,身體也不太友善!來食堂可省事多了,而且長者飯堂的飯菜确實物美價廉,葷菜、素菜、主食、湯品一應俱全。”簡天告訴紅餐網,他家小區附近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是長者飯堂的常客。

這些長者飯堂往往規模不大,經營時間、菜品種類也嚴格遵循老人的習慣、作息而定,部分飯堂甚至可以為老人提供助餐或送餐服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老人就餐難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興起的這批社群食堂和原來的這些長者飯堂有很大不同,大有改頭換面的勢頭。

“來吃飯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了,社群食堂俨然就是網紅餐飲店了!”在成都工作的小唐表示,自己工作地附近的R29社群智惠食堂今年才開業,食堂寬敞明亮,采用現代化、簡約的裝修風格,店裡還設有智慧炒菜機器人。

據小唐介紹,這個社群食堂提供自選特價套餐,同時還可以自由搭配選擇菜品,每天中午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隊伍裡不僅有老人、附近的上班族,還有帶着小孩來的一家人。

在上海,剛剛開業的上海徐彙濱江市民食堂,正面被180°全透玻璃環繞,坐在座位上能看盡外面一線的江景,食堂内還增開了MANNER咖啡的檔口,被網友們譽為上海打卡的新地标。

在重慶,位于江北區的一家社群食堂裝修設計簡潔,菜品豐富多樣。根據重慶日報網的報道,這家社群食堂面積達1200餘平方米,餐廳全天候開放,每天可接待千人用餐,一日三餐什麼都有,比如各種特色面食、手工大包、紅糖饅頭、花卷、小碗菜、套餐、小火鍋等,說是個小型的美食城也不為過。

沒時間做飯的打勞工、注重體驗感的年輕人,還有關注成本效益的家庭團體,紛紛加入大爺大媽的隊伍中,與他們一起享用起了食堂餐。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對此,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張玉梅表示,相較于其他餐飲企業,社群食堂給人的感覺是衛生、平價、距離近,尤其為不友善做飯或沒時間做飯的群體,提供了一個在居住地較為穩定用餐的地方,幾乎符合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期待。

而相較長者飯堂的完全公益性質或由政府牽頭運作的模式,新起的社群食堂也有逐漸轉向依靠市場營運的趨勢。

成本控制難以繞開,

社群食堂還有本“經濟賬”要算

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市場化運作,還有政策利好地推動,風風火火的社群食堂接下來真的要一路開挂了嗎?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有必要再來回顧一下年初那場有關社群食堂倒閉的讨論,根據《半月談》當時釋出的文章,社群食堂為老年人用餐或不喜歡做飯的族群提供了友善,但收費相對低廉,利潤有限,未必可以抵消房租等高昂成本,而且顧客以老年人為主,是以飯菜标榜清淡,若要同時照顧其他顧客的口味,成本大增的同時客源卻未必按比例增長。

基于此,當時不少觀點認為,社群食堂在這樣的競争環境下隻有兩個選擇,要麼倒閉關門,要麼依靠其他收入補貼或是降低成本,例如衛生、食材等等。

一邊火熱一邊倒閉,網紅化的社群食堂何去何從?

△圖文無關,紅餐網攝

如今,這些問題依然困擾着社群食堂們。

比如純公益性質,或由政府牽頭,市場化運作的社群食堂,往往需要地方定期給予一定的補貼。但可以預見,這并非長久之計。

而一些完全市場化運作的食堂,則需要企業自負盈虧。

是以說,社群食堂背後,有一本“經濟賬”一定要算清楚。

《半月談》當時報道的資訊中提到一個例子,河北保定市的一家社群食堂,總共招聘了4名廚師,但每天前來就餐的人群隻有30多人,且人均消費隻有10元左右,假如這些人群一日三餐全部在社群食堂吃飯,每人每天的消費最多也就25元左右,30多人一天貢獻的營收也隻不過是七八百塊錢,一個月整體營收隻有25,000左右。

而該社群食堂聘用了4名廚師,光是一個月人工成本就達到2萬塊錢以上,一年的人工成本超過26萬,相當于這個社群食堂一年的營收都不足以支付人工成本,是以這個社群食堂最終隻能暫停營業。

倘若要提升價格以增加利潤,社群食堂就要同其他餐飲店争奪市場,沒有了價格優勢,其自身是否還有競争優勢就要打上個問号。

亦如紅餐網專欄作者蔣毅所說,正常情況下社群食堂進入商業領域,在産品、營運各方面相同的條件下與社會餐飲同台競技,要打敗已經在餐飲市場上打磨多年的社會餐飲難度很大。

另外,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内人士也向紅餐網表示,他幾個月前曾參加了一場餐飲加盟展,當時展會上就出現了一些做社群食堂的企業,這些企業集中在某一地區開辦幾家社群食堂,同時還号稱可以加盟,但如果細究他們的模型,其實就跟連鎖快餐品牌開加盟店的方式無異。

“無非就是實行食材集約化基地直采,然後在中央工廠進行清洗、加工、冷凍或真空處理後,以預制菜或半成品形式冷鍊運輸至各中心廚房或社群食堂,再經複熱或加工後呈現給消費者。畢竟,對社群食堂而言,成本控制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該業内人士說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