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一:使用fcntl來置O_ASYNC位。
這個方法的效果是,當輸入緩存中的輸入資料就緒時(輸入資料可讀),核心向用F_SETOWN來綁定的那個程序發送SIGIO信号。此時程式應該用getchar等函數将輸入讀入。
1.首先,為SIGIO信号設定一個處理函數,用來讀取并處理位于輸入緩存中的資料。
signal ( SIGIO , void ( * getmyinput ) ( int signum ) );
2.設定一個用來接受SIGIO信号的程序。用fcntl函數。
fcntl ( my_fd , F_SETOWN, getpid() );
3.得到檔案描述符的狀态标志集,為該狀态标志集添加一個O_ASYNC屬性。
int flags = fcntl ( my_fd , F_GETFL);
fcntl ( my_fd , F_SETFL , flags | O_ASYNC);
第二種方法:使用 aio_read() 方法—— <aio.h>
air_read是異步非阻塞IO,是一種處理與I/O 重疊進行的模型。讀請求(aio_read())會立即傳回,說明讀請求已經成功發起了。在背景完成讀操作的同時時,應用程式然後會執行其他處理操作。當
read
的響應到達時,就會産生一個信号或執行一個基于線程的回調函數來完成這次 I/O 處理過程。
類似于處理器三級指令流水線。在一個程序中為了執行"多個I/O 請求"而對"計算操作"和 "I/O處理"進行重疊處理的能力.
與O_ASYNC方法不同,aio_read()方法更複雜也更靈活,它可以控制每次想要讀取的位元組數,也可以控制當滿足讀取要求的位元組數來到時,向程序發送的信号。
通過一個中間變量 struct aiocb 來作為緩存。、
當程序收到SIGIO信号,或其在aiocb.aio_sigevent.sigev_signo已經設定好的信号時,核心已經将輸入讀入到了指針aiocb.aio_buf 所指定的位置中了。
==================
(from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linux/l-async/#N10056)
原作者 M. TimJones ([email protected]),顧問工程師, Emulex
2006 年 9 月 28 日
Linux® 中最常用的輸入/輸出(I/O)模型是同步I/O。在這個模型中,當請求發出之後,應用程式就會阻塞,直到請求滿足為止。這是很好的一種解決方案,因為調用應用程式在等待 I/O請求完成時不需要使用任何中央處理單元(CPU)。但是在某些情況中,I/O請求可能需要與其他程序産生交疊。可移植作業系統接口(POSIX)異步I/O(AIO)應用程式接口(API)就提供了這種功能。在本文中,我們将對這個 API概要進行介紹,并來了解一下如何使用它。
AIO簡介
Linux 異步 I/O 是 Linux 核心中提供的一個相當新的增強。它是 2.6 版本核心的一個标準特性,但是我們在 2.4版本核心的更新檔中也可以找到它。AIO 背後的基本思想是允許程序發起很多 I/O 操作,而不用阻塞或等待任何操作完成。稍後或在接收到I/O 操作完成的通知時,程序就可以檢索 I/O 操作的結果。
I/O模型
在深入介紹 AIO API 之前,讓我們先來探索一下 Linux 上可以使用的不同 I/O模型。這并不是一個詳盡的介紹,但是我們将試圖介紹最常用的一些模型來解釋它們與異步 I/O 之間的差別。圖 1給出了同步和異步模型,以及阻塞和非阻塞的模型。
圖 1. 基本 Linux I/O模型的簡單矩陣

每個 I/O 模型都有自己的使用模式,它們對于特定的應用程式都有自己的優點。本節将簡要對其一一進行介紹。
同步阻塞I/O
最常用的一個模型是同步阻塞 I/O模型。在這個模型中,使用者空間的應用程式執行一個系統調用,這會導緻應用程式阻塞。這意味着應用程式會一直阻塞,直到系統調用完成為止(資料傳輸完成或發生錯誤)。調用應用程式處于一種不再消費CPU 而隻是簡單等待響應的狀态,是以從處理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有效的。
圖 2 給出了傳統的阻塞 I/O模型,這也是目前應用程式中最為常用的一種模型。其行為非常容易了解,其用法對于典型的應用程式來說都非常有效。在調用
read
系統調用時,應用程式會阻塞并對核心進行上下文切換。然後會觸發讀操作,當響應傳回時(從我們正在從中讀取的裝置中傳回),資料就被移動到使用者空間的緩沖區中。然後應用程式就會解除阻塞(
read
調用傳回)。
圖 2. 同步阻塞 I/O模型的典型流程
從應用程式的角度來說,
read
調用會延續很長時間。實際上,在核心執行讀操作和其他工作時,應用程式的确會被阻塞。
同步非阻塞I/O
同步阻塞 I/O 的一種效率稍低的變種是同步非阻塞 I/O。在這種模型中,裝置是以非阻塞的形式打開的。這意味着 I/O操作不會立即完成,
read
操作可能會傳回一個錯誤代碼,說明這個指令不能立即滿足(
EAGAIN
或
EWOULDBLOCK
),如圖 3 所示。
圖 3. 同步非阻塞 I/O模型的典型流程
非阻塞的實作是 I/O指令可能并不會立即滿足,需要應用程式調用許多次來等待操作完成。這可能效率不高,因為在很多情況下,當核心執行這個指令時,應用程式必須要進行忙碌等待,直到資料可用為止,或者試圖執行其他工作。正如圖3 所示的一樣,這個方法可以引入 I/O 操作的延時,因為資料在核心中變為可用到使用者調用
read
傳回資料之間存在一定的間隔,這會導緻整體資料吞吐量的降低。
異步阻塞I/O
另外一個阻塞解決方案是帶有阻塞通知的非阻塞 I/O。在這種模型中,配置的是非阻塞 I/O,然後使用阻塞
select
系統調用來确定一個 I/O 描述符何時有操作。使
select
調用非常有趣的是它可以用來為多個描述符提供通知,而不僅僅為一個描述符提供通知。對于每個提示符來說,我們可以請求這個描述符可以寫資料、有讀資料可用以及是否發生錯誤的通知。
圖 4. 異步阻塞 I/O 模型的典型流程(select)
select
調用的主要問題是它的效率不是非常高。盡管這是異步通知使用的一種友善模型,但是對于高性能的I/O 操作來說不建議使用。
異步非阻塞I/O(AIO)
最後,異步非阻塞 I/O 模型是一種處理與 I/O 重疊進行的模型。讀請求會立即傳回,說明
read
請求已經成功發起了。在背景完成讀操作時,應用程式然後會執行其他處理操作。當
read
的響應到達時,就會産生一個信号或執行一個基于線程的回調函數來完成這次 I/O 處理過程。
圖 5. 異步非阻塞 I/O模型的典型流程
在一個程序中為了執行多個 I/O 請求而對計算操作和 I/O 處理進行重疊處理的能力利用了處理速度與 I/O速度之間的差異。當一個或多個 I/O 請求挂起時,CPU 可以執行其他任務;或者更為常見的是,在發起其他 I/O 的同時對已經完成的I/O 進行操作。
異步 I/O 的動機
從前面 I/O 模型的分類中,我們可以看出 AIO 的動機。阻塞模型需要在 I/O操作開始時阻塞應用程式。這意味着不可能同時重疊進行處理和 I/O 操作。同步非阻塞模型允許處理和 I/O操作重疊進行,但是這需要應用程式根據重制的規則來檢查 I/O 操作的狀态。這樣就剩下異步非阻塞 I/O 了,它允許處理和 I/O操作重疊進行,包括 I/O 操作完成的通知。
除了需要阻塞之外,
select
函數所提供的功能(異步阻塞 I/O)與 AIO類似。不過,它是對通知事件進行阻塞,而不是對I/O 調用進行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