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呼系統選型的5個坑點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什麼樣的外呼系統更靠譜?關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我們或許可以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思考,進而避免定位偏差帶來的認知錯誤。本篇文章裡,作者就從客戶的角度出發,總結了外呼系統選型的幾個“坑點”,一起來看一下。
外呼系統選型的5個坑點

知乎上回答了一個問題,如下:

“外呼系統哪裡靠譜?用過的求分享,誠心求推薦,廣告勿擾,用過某*,太辣雞”

下面按照國際慣例,一大堆的廣告,就我不請自來,強答了一波。

答完有所悟,突然發現我前面寫的那些玩意,角度都有些偏。

就好像一個女孩,庸脂俗粉,對鏡自嗨,然後感覺還不錯,拍了一堆照片猛修圖,發朋友圈去炫耀。

實際上别人看你,一點感覺都沒。萬一還是素顔的,恨不得挖了這雙狗眼。

想看看客戶想的角度,啥樣的外呼系統靠譜?

我們在廠商浸潤多年,和人家真實考慮的,就存在一個很大的認知鴻溝。

自說自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一旦合作,也是強扭的瓜不甜。

偶爾也會接一些專業咨詢,一個标配問題常常就是:如果客戶選型系統,他們最常用的依據是什麼?按重要性排序。

每次我也歸納總結的人模狗樣的。想想其實還是有定位偏差帶來的認知錯誤。

這次我也挪挪屁股,坐客戶這邊,來看看啥樣的外呼系統是靠譜的?

一、話術報備

做外呼系統,第一步,是得先摸清楚,我這個業務到底能不能做外呼!

無資源,外呼系統啥也不是,這問題本身就不再成立。如果我的業務本身就無法外呼,也别浪費時間,趁早想想别的營銷方法去。

公司給我安排了電銷的任務和名額,我信心滿滿拉起了隊伍,搞好了場地,就差外呼系統。某度一搜,找了幾家一問,第一句都是報上我的話術來?

有準備有經驗還好,沒有的話咱們得現編。

有經驗的外呼廠商,知道我時間寶貴,業績壓力山大,能根據我的行業、業務、場景幫我潤色和建議,他們非常門清,比較知道哪種類型的業務适合開展,也能比對到對應的最優資源申請。

不是不存在資訊差,這塊讓我自己去摸上遊的脈,有空也能行,就是大部分人沒那精力時間和技能,交給專業的人來完成專業的事。

你專業,就幫我多想想。

我選的供應商,别比我還要糊塗,這塊能給出有建設性的建議,幫我梳理下話術,幫我比對好資源,幫我預估下呼叫量、接通率甚至投訴比。

也不是個一錘子買賣,給我一個能接受的報價,也讓我能給老闆一個交代。如果我就是老闆,也讓我算算我的ROI。

二、資源備份

單資源池,在有經驗的老使用者眼裡,近似于裸奔。

别真遇到問題把我晾這裡,求天不應,告地不靈,求爺爺告奶奶半天來個大哥,一句營運商業務調整線路封号,請多多諒解。

我諒解你,誰諒解我?我好幾十号人擱着沒事幹,掼蛋鬥地主,臉上紙條都貼滿來了,人吃馬嚼的合着都是我自己承擔的。你讓我怎麼諒解呢?

你們都知道這裡有坑,合着就不告訴我這個小白,等我自己往裡面跳呢?讓你來撈我,我還得欠你一個人情是不是。

作為我選擇的系統商,合作了、收了錢了,别一拍屁股走人,大可以主動一些,在我成本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給出2家或者多家的資源互備,水準高的搞成自動排程,再不濟做一個我的賬戶号碼池,我有空手動點點,自己也可以調整下外顯政策,規避下風險。

三、功能完整

我可能當下用不到某些功能,不代表未來也用不到。

我可以先不用,但前提是你得先有。

一番努力學習後,我知道了外呼系統簡單點的功能有工具條,外呼彈屏,通話記錄、CRM管理這些。

然後我還要看看是否有外呼任務,後面我要是有大批量的資料要呼叫,人工外呼模式也可以進化。

這外呼任務是否支援預覽外呼,預測外呼,是不是單獨收費的子產品。

等我業務哪天發展到這裡了,發現系統不支援,還得外采。這一番折騰,多少也耽誤業務。

同一套系統最好也同時整合AI外呼,這樣資源,功能,資料上都打通,AI轉人工也好實作。

就怕廠商也是個擺攤的,東拼西湊,到時候苦的是我,用起來得跨3-4個系統,人員資料都不能互通,給自己添堵。

這方面,咱們都了解大廠有一定優勢,但也别瞧不起一些小廠,人家産品完整度體驗也不差。

用起來前,多看看多學學多問問,未雨綢缪。

四、服務支援

“咱産品功能齊全,優勢不好說,但主打的是一個服務。”

外呼系統這塊市場,競争的可真是太充分,不存在誰家有一獨門秘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

還真别噴這樣說的廠商,人家也許真是把服務當回事了。

别小看服務,别迷信廠商說的專人團隊,7*24小時服務,資深項目經理負責,你有多少座席量和話務量,在人家那裡也是有标準的,我是個VIP客戶,還是個C類普通使用者,後面對應的就是不同的服務體系支撐,能了解就行。

我是個VIP,自有人噓寒問暖,我就一個普通客戶标準,按部就班打投訴熱線,發郵件,填工單去吧,大家都是出來做生意,我也沒比别人貢獻多,憑什麼要求超越預期的服務呢。

這一點上,不迷信大廠也是對的,如果你用的那些功能,沒啥高精尖的,貼個大廠的冷屁股,還不如純自助了。

在我們的業務範圍内,找一個相性吻合,聊得來,感覺對味的合作夥伴就很重要。人家誠心誠意的能幫你,響應及時,有事真上。

五、口碑

選型前,面對外呼系統一臉無知的迷茫,其實建議也不用去瞎搜,知乎某度一頓看,大家都有自己的角度,不一定是我的真實想法。

我建議先多看行業内,優先去找找。

還别說,有些産品,在垂直領域确實口碑頗佳,人家數十年如一日,把這個行業吃的透透的,有的業務場景,可能比你還專業。你真有不明白的地方,拿他們當個專業顧問都可以,還不用花錢那種。

比如保險、教育、金融,都有隐形大佬潛伏,看你能不能打聽到了。

怎麼摸,要說誰還沒幾個同行的朋友,大家業務模式差不多,從業經驗都一緻,互相有可比性,除了不能洩密,系統選型推薦的事情問問還是可以的。

約頓飯撸個串,問問朋友們都用的啥,掉過啥坑,遇到啥雷,哪個系統真心還不錯,某個不帶利益關系的朋友真誠推薦的話,讓他幫轉介紹下,老客戶的朋友,也是會被廠商朋友高度重視的,一視同仁。

六、價格

最後再聊價格,為啥最後說呢,

如果我就是個價格高度敏感性的,老闆給我就這麼點預算要辦這麼大的事,或者我就是老闆,隻想花這些錢,試試水。那就把态度也擺正了,别要求太多了。一分錢一分貨,擱外呼系統這裡一樣的,别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功能不好用,資源總封号,預算就這些,誰也沒着,幫不了你的,一旦出了問題,廠商又不給你承擔責任,自己選的。

别以為壓着供應商低頭簽了。賺了個大便宜,心裡樂開花。遇到問題,人家優先砍不賺錢的業務,第一刀必斬你。

沒辦法,大家都要恰飯,你不給我活路,我憑啥陪你玩呢。話糙理不糙。

但凡我是有點追求的,考慮下品質,追加下預算,我也會适當考慮下供應商的利潤空間,讓他在他們賺錢的前提下,給我把服務支撐的事情落實明白了。

大家追求一個互利互信,長期合作,人家沒錢賺,跟你也不可能客氣,沒空陪你瞎聊、幫你号脈、給你做業務規劃和增值服務。

說的有些直白,但實際情況就這樣。

這篇主打一個閑聊,如果覺得對您有所幫助,也很歡迎大家來聊聊。

專欄作家

通信産品的那些事,公衆号:通信産品的那些事,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通信産品老兵。當過正規軍,幹過遊擊隊。智能客服、呼叫中心産品磚家。緻力于大語言模型在行業的落地應用實踐。

本文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