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作者:撿史官

#暑期創作大賽#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托異國兮烏孫王。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内傷,願為黃鹄兮歸故鄉——《黃鹄歌》

這首詩來自于曆史上第一位被記錄姓名的和親公主劉細君,而其中所說的烏孫王則是漢朝最重要的盟友之一,烏孫國的領袖。

詩中的内容極盡哀婉,幾乎能與昭君出塞的悲痛相媲美,但可惜的是,昭君流傳千古,而這位公主卻默默無聞......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而且,相比較于當年驚天動地的漢匈戰争,烏孫國似乎在曆史上并不受關注。

那麼問題來了,烏孫到底在哪裡呢?在當年的大時代中,它究竟有何地位,為何能獲得與匈奴王一般的和親榮譽?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一、烏孫國的早期起源

關于烏孫的起源,司馬遷和漢朝史官的記錄不是很确切,隻是較為詳細的記載了烏孫在秦漢之際的曆史。

不過根據現代學者的研究,烏孫大體上有三種起源。

一種認為是匈奴族。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因為根據漢書的記載:不田作種樹,随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雖然沒有明說血緣關系,但習俗相同,本身就存在着一種可能。

另一種是突厥說。

該觀點根據烏孫的傳說為切入點,發現烏孫與突厥的傳說都與狼有着密切的關系,這讓學者們産生了想法。

而且有一些史書記載:烏孫語屬于突厥語系,而烏孫的活動區域正是突厥興起之地,是以烏孫與突厥也有着較明顯的聯系。

最後一種則是東伊朗說。

這種觀點是蘇聯學者提出來的,他們根據論證認為烏孫是東伊朗賽卡人的一支。這種說法得到了,後來河西走廊的考古發現的一些證明,也成為了烏孫人起源說的重要論據。

當然,起源的确有些複雜,但關于烏孫在秦漢間的曆史,《史記》和《漢書》上卻是記載的很清楚。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大概是公元前三世紀,烏孫遊牧于今天的甘肅敦煌和祁連之間。

但在當年的大時代中,烏孫遭到月氏的進攻,公元前177年,烏孫被月氏打垮,國王都被其斬殺。

萬幸的是,烏孫國王的兒子年幼,剛好躲過一劫,并且被匈奴大單于冒頓收養,在匈奴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根據我們的教科書的說法,漢朝、匈奴和月氏在當時是三足鼎立,其中,匈奴占據主動權,漢朝後發勁十足,月氏國最弱。

為了奪回戰場主動權,漢朝派張骞出塞,希望聯合月氏夾擊匈奴,打破戰略困局,這就是張骞出塞的由來。

結合當時的背景,我們不難看出:三強的格局已經形成,月氏在當時非常剽悍,能夠與匈奴對抗。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但可惜,月氏的命運早已注定。匈奴的強大非一般小國家能抵擋,而且月氏還招惹了一個仇人,這個人就是長大後的烏孫王子。

王子叫做獵驕靡,他得到匈奴王全力支援,很快脫穎而出,在匈奴對月氏的戰鬥中,獵驕靡和匈奴右賢王一起進攻月氏,一舉占領伊犁河地,将月氏打至崩潰,使其不得不逃往阿富汗一帶。

在完成複仇後,這位烏孫王子伊犁河地重建自己的國度,并且将政治中心設在赤古城。

根據《漢書》的記載:烏孫的活動地域非常廣闊,東與匈奴,西北與康居,西與大宛,南與城郭諸國相接。

平心而論,這種地盤其實在當年的大時代中并不顯山露水,烏孫也沒有争霸的實力,它隻能老老實實的在匈奴人威壓下生存。

但一個人的到來改變了這個國家的命運,也改變了西域的格局......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二、烏孫與大漢的結合

——這個人,正是在出使西域的張骞。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如前文所說,張骞到處尋找月氏國,希望能夠實作漢武大帝的目标。可惜,他來到了伊犁地區,卻隻聽到月氏國王被殺的悲劇,他的計劃失敗了。

不過,張骞的遭遇告訴了我們東邊不亮西邊亮這個道理。

雖然月氏逃了,但這裡的烏孫國對張骞很友善。這裡得提一句,當時的烏孫國王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在他的眼中,匈奴就是最強大的國度。

結果,這位打扮迥異的自稱是漢朝的使者,給他帶來了另一份世界藍圖,讓他聽到遠超匈奴的富裕與繁榮。

于是,這位國王不僅熱情的招待張骞,還特意派一位使者跟随張骞回國,希望能夠接觸一下這個龐大的王朝。

而在去了一趟東方後,探索新世界的烏孫國使者直接成為“漢迷”,曆盡千辛萬苦回來,三句不離長安的繁榮......

在使者的瘋狂吹噓之下,烏孫國王果斷選擇投漢,強烈希望能與漢朝建立外交關系。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這裡得提一句,烏孫國雖然算不上是一個強國。但根據當時的資料記載:烏孫國鼎盛時期有12萬戶,大概63萬人,其窮兵黩武的時候,軍隊達到了18萬。

雖說這點實力,還不夠漢朝的一個封國的勢力。

但在月氏國被趕跑的情況下,烏孫國在匈奴的後方具有相當的影響力,如果運作得當的話,說不定能夠實作漢烏聯合的新版本。

果然,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立刻第2次派遣張骞出使西域,準備聯合烏孫,共抗匈奴。

正如漢書所記載:“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國,結烏孫,起敦煌酒泉張掖,以隔婼羌,裂匈奴之右肩。”

在證明漢朝的強大後,烏孫王派遣使者以千匹駿馬為聘禮,希望能夠求娶漢朝公主。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漢朝雖然有和親外交,但能承受如此榮耀的,隻有匈奴一國,如今烏孫王也開始加入其中了。

漢武帝果同意了對方請求,于是安排了開篇我們提到的江都王的女兒劉細君出嫁烏孫。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期間因為年齡緣故,劉細君改嫁給匈奴王的孫子,并為其生下了一個女兒。

這位公主頗有些手段,雖然語言不通,但她以漢家公主的姿态,廣結人緣,深受烏孫國民擁戴,有力的鞏固了漢烏友誼。

不過可惜,這位公主因為思念家鄉,不到6年時間就去世,隻留下了開頭的那首詩......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三、烏孫走向巅峰的過程

随着劉細君的離去,烏孫國向漢朝請求再送公主,漢朝後續安排了“七國之亂”中帶頭造反的楚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公主下嫁。

這位解憂公主更了不得,她延續之前漢家公主的政策,努力把漢文化帶給烏孫,進一步推動兩族的和平認知,還先後嫁給了三位烏孫的王。

在她的努力下,烏孫與漢朝一直保持密切聯系,烏孫人民也熱衷漢文化。更重要的是,她後續還為烏孫國王生下四男兩女,其長子成為烏孫的新國王。

由此可見,當時的漢烏聯姻意義非凡。

——漢朝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通過和親促使兩國外交,而且就連烏孫王都已具備漢家血統,兩國在血緣上連成了一片,這在曆史上無疑是非常罕見的。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顯然,這位解憂公主在漢朝外交上堪稱居功至偉,值得後人傳頌。不過很可惜,這位偉大的公主也和前任一樣,因思鄉過度,後郁郁寡歡而死。

——公主雖死,但友情還在,既然漢朝、烏孫已經聯姻,那當初制定的計劃就該執行了......

根據史料記載,在之後漢匈大戰中,雖然烏孫國似乎保持“隐身狀态”,但卻為漢朝提供重要情報,漢朝的勝利離不開其幫助。

當然這還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漢朝在未來經營西域過程中,烏孫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例如公元前104年,漢朝遠征大宛國,其他國家都反抗,但烏孫國卻在其中斡旋,積極進行維護,還派遣兩千精銳加入漢朝大軍。

之後,匈奴的力量逐漸恢複,再度試圖奪回戰略主動權。而為破壞漢朝的西域經營,匈奴聯合車師共同進攻烏孫。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烏孫硬扛不住,請求漢朝援助。在匈奴壓倒性進攻下,烏孫幾乎要崩潰,但最終還是等來了漢宣帝的十餘萬大軍。

雙方密切配合,烏孫出奇制勝,直接突擊匈奴王庭,将匈奴指揮部給端了,漢烏聯軍艱難取勝。從此以後,漢朝絲綢之路徹底穩固,後來還在這裡設立西域都護府。

自這時起,标志着新疆地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則在此次打擊後徹底衰敗下去,再無力複蘇。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四、烏孫國後裔在如今哪裡?

客觀來說,漢朝、烏孫在此刻都達到最巅峰,可巅峰過後就是衰落。

漢朝自然迎來的“三國亂世”和“五胡亂華”,而烏孫那邊則遭遇另一股強大勢力的逼迫,最終也随着漢王朝的倒塌而壽命将至......

這股勢力就是公元二世紀崛起的鮮卑族,鮮卑的第一位首領檀石槐在蒙古崛起,北匈奴開始向西遷徙,随後占據原烏孫小昆彌領地,烏孫被動西遷,國力日衰。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到了五世紀,柔然汗國崛起,這個新興部落比鮮卑更加強悍,烏孫自然不是對手,隻能被動挨打,繼續逃竄。

根據《魏書》記載,烏孫國已經流亡到蔥嶺地區,而蔥嶺其實指的就是如今的帕米爾高原。

在這一階段,中原地區群魔亂舞,連北方漢人都已經到了要亡國滅種的地步,烏孫日子自然也越過越慘。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烏孫的史書隻記載到公元437年,當時是烏孫向北魏拓跋焘進貢,之後漫長的歲月中甚至再也沒有關于它的記錄。

一直到公元938年,也就是遼太宗時期,在遼國的史書中才出現了烏孫向遼國遣使入貢的記載。但這卻已經是最後的留存了,自此烏孫徹底消失了......

那麼問題來了,烏孫是整個民族像匈奴一樣被消滅了,還是變成了其他的種族?嚴格的說,史書沒有相關記載。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但現代學者進行了論證,多數學者都認為,烏孫與其他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那麼這個民族是誰呢?答案有很多種,其中比較主流的認為是哈薩克斯坦。

根據史料記載,哈薩克斯坦大概形成于公元15世紀,也是由多個部落長期融合發展而成,而其中的主要民族就是烏孫。

另外哈薩克族中有的部落稱為玉遜,清代譯為衛遜,元朝稱為許慎、許兀慎,遼譯為烏孫。由此可見,哈薩克斯坦有極大的可能就是烏孫的後裔。

當然,除了哈薩克斯坦以外,其他的民族也應該有烏孫的血脈。

正如前文所說,複仇結束的烏孫王子建立了赤谷城,而赤谷城就位于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畔東南。

這裡經過了歲月變遷,如今已經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其中的主要居民為吉爾吉斯人、俄羅斯人,還有一些烏克蘭人,烏茲别克人和東幹人。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那吉爾吉斯人是否也有烏孫人的血脈呢?恐怕也說不定。

另外,烏孫在走向強大後,建立起遼闊的版圖,其大體範圍是現在的天山以北直到塔爾巴哈台山,東到瑪納斯河,西到巴爾喀什湖以南。

在近現代,這片區域考古出現了大量的烏孫古墓群和相關遺迹,由此可見,生活在這裡的蒙古族和回族可能也與烏孫人有血脈關系。

總而言之,烏孫的曆史和漢朝的曆史一樣,終究難逃盛衰的定律。

從表面上看,烏孫這個民族似乎消失了,而漢族卻保留了下來。可事實上,漢族也不是當初的漢族的,而是56個民族為一體的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身上也凝聚着各族的血脈和文化。

烏孫也同樣是如此,表面上看,它似乎在曆史上消失,但真實情況卻是融入了中華民族中。

烏孫人後裔是什麼族?

也許,烏孫的故事沒有匈奴那麼精彩。

但時隔多年,人們依舊會傳唱着解憂公主的霸氣往事,唱着劉細君的《黃鹄歌》,回憶着張骞與烏孫王的第1次見面。

歲月匆匆,淘盡英雄;民族融合,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