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數字化轉型熱潮下,許多企業都在推廣應用各類軟體,比如ERP、OMS、WMS、TMS等。

雖然這三個系統在企業中十分常見,但很多人對于的它們功能定位還很模糊,他們具體是什麼,有什麼差別?使用時有該如何選擇呢?對于企業來說,了解它們的差異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那下面小編就詳細介紹一下ERP、OMS、WMS、TMS系統。

一、ERP、OMS、WMS、TMS的定義

1.ERP(企業資源計劃)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縮寫,即企業資源計劃。

ERP系統,簡單了解就是一套記賬、做賬軟體,通過系統的內建性,把公司的各個業務流程串聯到一起。

通過ERP系統,企業把所有業務資料、單據錄入到ERP系統中,實作公司資訊的存儲安全性、查詢便捷性、資訊傳遞實時性,讓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實時掌握公司的實時資訊,如庫存現狀、财務現狀、公司資産情況、人員出勤薪資情況等。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2.OMS(訂單管理系統)

OMS,是Order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即訂單管理系統。

OMS是對企業訂單進行綜合管理的系統,一般包括:訂單處理,訂單确認,訂單狀态管理(包括取消、付款、發貨等多種狀态,以及訂單出庫和訂單查詢)等。

OMS通過對客戶下達的訂單進行管理及跟蹤,動态掌握訂單的進展和完成情況,提升物流過程中的作業效率,進而節省運作時間和作業成本,提高物流企業的市場競争力。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3.WMS(倉庫管理系統)

WMS ,是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即倉庫管理系統

WMS是标準化、智能化過程導向管理的倉庫管理軟體,能夠幫助企業準确、高效地進行倉庫的綜合管理。對倉庫從入庫、上架、移庫、揀貨、包裝、出庫等一系列流程進行管理,通常附帶自動識别技術,使用條形碼、掃描槍等工具,過程精細可控,結果快速準确。

WMS的應用使倉庫管理從傳統的“結果導向”轉變成“過程導向”;資料從“錄入”轉變成“采集”,同時相容原有的“資料錄入”方式;人員操作從“人工找貨”轉變成了“導向定位取貨”,同時引入了“監控平台”讓倉庫的管理更加高效、快捷。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4.TMS(物流運輸管理系統)

TMS ,是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的縮寫,即物流運輸管理系統。

TMS是對企業整體的運輸體系進行綜合管理的系統,主要包括訂單管理、配載作業、排程配置設定、行車管理、GPS定位、車輛管理 、人員管理 、資料報表、基本資訊維護、系統管理等子產品。

TMS系統能對車輛、駕駛員、線路等進行全面詳細的計劃、跟蹤、統計和考核,對車輛油耗、人員費用等進行管理分析,大大提高運作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使物流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處于領先優勢。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二、OMS、ERP、WMS、TMS之間的聯系

企業資訊系統無非管理三個要素:人、财、物。對于這三個系統,隻要抓住物這條主線就能理清楚。

ERP發起建立商品的采購或銷售訂單,商品訂單資訊至WMS做出庫入庫,商品資訊至TMS做運輸管理,在采購銷售訂單的生成和運輸過程中,有第三方參與進來。

WMS處理企業内部的倉庫管理,與第三方關系不大。第三方一般并不關心一個貨物是在這個貨架還是在那個貨架,隻關心貨物是否發出,運輸到哪了(TMS的作用)。

通俗點說,OMS基本上是入口,TMS是出口,一個顧客買幾件商品。首先,OMS将記錄訂單相關資訊,如交貨,然後通過接口傳輸到ERP系統。ERP會根據各地經銷商或代理商的情況發送到WMS系統。WMS系統會根據訂單要求在指定倉庫提貨,然後打包下單。這些資訊将被配置設定到TMS系統并傳輸到OMS系統。收到物流号後,OMS會去TMS抓取物流狀态,等待發貨。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三、ERP、OMS、WMS、TMS的差別?

1.ERP系統是建立在資訊技術基礎上的

ERP系統屬于對企業資源進行綜合性管理的工具,涵蓋了企業從内到外,自上而下的各類資源子產品(銷售、采購、生産、财務、人力等等)。

因為大多數企業需要進行跨公司,跨部門的交流作業,對各類資源都有協同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需求,是以ERP是大多數企業進行資訊化應用時的首選工具,應用時建議企業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設計、優化。

就比如夥伴雲的ERP,它屬于雲ERP,比較靈活,可按照企業具體業務需求進行二次開發定制。

夥伴雲ERP可以打通企業管理層、營運層、執行層的資訊壁壘,通過管控一體化的方式,上到資料決策、工廠管理,下到銷售、采購、生産、倉庫、供應商等核心管理内容進行串聯,有效幫助生産制造企業降本提效、保障産品品質。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1.銷售/訂單管理:客戶資産沉澱,銷售訂單連接配接生産訂單;訂單排産待辦清晰,杜絕錯排漏排

2.采購管理:采購全流程管控,安全庫存預警,供應商分級精細化管理

3.生産派工:标準工序、需求圖紙,生産工單一鍵下發到,工序不良實時監控,助力找出品質問題根源

4.出入庫管理:一件掃碼出入庫,出入庫全程線上管控,庫存流水準确清晰可查

5.安全庫存預警:庫存不足提前預警,提前備料為生産保駕護航,一鍵發起庫存采購預警

6.财務管理:上下遊一鍵對賬,支援多種結賬方式,财務款項一筆不錯不漏

私信回複關鍵詞“ERP”,即可領取同款ERP模闆+《生産制造行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2.OMS主要對接平台,處理訂單

OMS側重于對訂單過程進行管控,主要針對訂單下單到結束結算的這個過程進行全鍊條的跟蹤管控,含有多管道訂單處理、庫存整合配置設定等功能,适用于訂單複雜多樣、數量繁多的企業使用,比如電商企業等。

拿夥伴雲OMS系統舉例,包括客戶管理、訂單管理、收款管理、退款管理、發票管理和跟進記錄管理,友善使用者管理所有訂單資訊和相關資訊。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資料分析和統計功能,使用者可以通過多種次元進行統計和分析,了解業務情況和趨勢,優化業務流程和提高效率。

使用者權限管理功能,管理者可以設定不同使用者的權限,保證資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自動化提醒功能,系統可以根據使用者設定的規則自動提醒使用者跟進訂單、收款和退款等事項,提高業務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郵件通知功能,系統可以根據使用者設定自動發送郵件通知訂單狀态更新、發票和退款資訊等,友善使用者及時了解訂單資訊。

導出和列印功能,使用者可以輕松地導出訂單報表和跟進記錄等資料報告,并可以列印,友善使用者離線檢視和分享。

使用者界面友好,操作簡單,可以快速上手,降低使用者的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私信回複關鍵詞“OMS”,即可領取同款OMS模闆+《訂單管理場景使用手冊》

3.WMS注重于倉庫管理,而TMS側重于運輸管理

WMS側重于對倉庫進行管控,能夠從商品入庫到出庫進行全過程精細化管控,幫助倉庫快速采集商品資訊,快速找貨、揀貨,合理安排庫位,充分利用倉庫空間,提高倉庫的作業效率。适用于對倉庫有精細化管理需求的企業,比如第三方倉庫,自營倉庫物流企業等。

TMS側重于對運輸體系進行管控,包括運輸環節的車輛、線路、費用等,能夠幫助企業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适用于運輸公司、各企業下面的運輸隊。

像夥伴雲的進銷存系統,就包含了WMS和TMS。

夥伴雲進銷存管理系統重點完善倉庫管理過程流程,包括出入庫流程、維修報廢流程、庫存盤點調整流程、庫存調倉流程。以流程化業務過程,提升團隊協作效率,降低庫存損耗。将倉儲環節與訂單、采購、銷售、财務等環節打通,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合理控制庫存、減少資金占用并提高市場靈敏度。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1.多業務審批流程,友善采購、庫管、銷售跟蹤進度

在系統發起置采購、銷售、庫存調整/報廢/調倉、付款等多條業務審批流程,替代手工記錄,自動化計算減少人工錯誤。整個過程管理中的流程進度開放檢視權限,資料審批流轉實時可查,友善相關人員跟蹤進度。

2.手機掃碼,自動生成庫存盤點單

手機APP掃碼僅需填入盤點倉庫、數量等資訊,系統就會依據擷取的編碼自動生成盤點資料。并與已有庫存資料對比,自動計算盤點結果盈虧。

3.智能管理倉位,按批次先進先出

分批次記錄庫存,入庫貨品分批次記錄管理,友善快速查找曆史不同批次貨品數量;分批次記錄庫存,最終統計到總庫存下。庫管出庫時,推薦将貨品按批次時間排序,先入庫的排序在前備選,高效保證庫存為最新日期産品。

一文讓你讀懂ERP、OMS、WMS、TMS,說得太詳細了!

4.庫存智能預警,及時補貨

庫存明細報表實時更新,避免庫存同步不及時;且在庫存中設定安全警戒線,當剩餘庫存達到警戒标準,發送通知給相關負責人,提醒及時采購。

5.管理層:進貨、庫存、銷售、财務近況一目了然

進入系統儀表盤的資料看闆,就可以快速檢視業務明細,往來賬務清晰無誤,保障結款。欠款結清提醒、賬期管理,應收應付狀态實時統計,往來機關對賬快捷準确。

私信回複關鍵詞“進銷存”,即可領取同款進銷存管理模闆+《進銷存管理場景使用手冊》

總之,ERP、OMS、WMS、TMS系統在企業管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們在功能和應用方面雖然存在差異,但共同的目标是提高企業的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強客戶價值。

通過合理配置和整合這些系統,企業可以實作更高效的營運和更優質的客戶體驗,進而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