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作者:兩抖雲

今年 ChatGPT的出現,讓人工智能又火了一把,但這次和過去深藍、AlphaGo鬧出的動靜不一樣,産業界都瘋了,各大企業陸續投入重金研發AI,生怕自己掉了隊。

學術界也很吃驚,比如《流浪地球2》人工智能組的科學家顧問,中國科學院計算研究所的王元卓博士,他就說:2022年之前,我一直強調,不用擔心人工智能,它的到來可能是幾十年上百年之後的事,但 ChatGPT的出現,颠覆了我的認知,發現AI的發展不是線性的,甚至不是指數級的,而是階躍的。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也引起了很多普通人的焦慮,很多人就問,《流浪地球2》裡的Moss,離我們還有多遠。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其實,這部電影講的就是人工智能一步步覺醒的故事,而Moss,恰恰是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顧問團隊,精心設計的角色。他們基于當下真實的技術,又以前瞻性的理論眼光,直接參與到劇本的創作之中。

是以這部電影,就成了了解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絕佳範例。

那我就用這部電影,再結合現實,同時參考《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裡,幾萬字的世界觀資訊,跟大家聊聊,為什麼ChatGPT引發了這麼大的轟動,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對普通人的影響有多大,又會如何改變人類的命運。

矽基“專家”:第一次高潮

2016年,美國政府釋出了2份關于人工智能的規劃報告,美國人在報告裡指出,在過去60多年裡,人工智能一共經曆了3次高潮。

第一次,是基于規則的專家系統。

所謂專家系統,就是人給計算機提供特定領域的知識,形成知識庫,然後讓計算機推算出最佳方案,這樣它就成了解決問題的專家。

過去最知名的專家系統,可能是IBM研發的國際象棋機器人——深藍,它在1997年擊敗了碳基世界棋王。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深藍

那它是怎麼赢的呢?

很簡單,研發人員先把曆史上200多萬個棋局給到它,形成一個棋局庫,然後配上強大的處理器和(象棋加速器)晶片,這樣它在下棋的時候,就能不斷檢索棋庫,類似于背棋譜,進而根據規則,計算出下面幾步該怎麼走.比如普通人能算出2步,深藍能算出8步,這樣它就赢了。

是以專家系統就兩部分,一個是知識庫,一個是推理系統。

但這個東西僅限于特定領域,是以它叫專家。比如深藍,除了下象棋啥也不會。

另外這套系統隻是機械地執行指令,并沒有創造出新的東西,是以你并不能說它擁有智慧。

在電影裡的例子,就是自動防空炮,感覺到殲20 X來了,搜尋一下知識庫,然後推理一下,嗯,是自己人,就放行了,比較機械。

不過這就很不錯了,畢竟它可以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是以現在已經被大規模應用于航天、醫療診斷等領域。

學習的革命:第二次高潮

人工智能的第二個高潮,是機器學習的出現。也就是計算機可以模仿人類的學習行為。

典型的例子,是谷歌研發的AlphaGo。

1997年之後,各路人馬開始研究用人工智能下圍棋,但圍棋的複雜程度,是國際象棋的1萬後面跟29個億倍,是以計算機的腦子就不夠用了。以至于在很長一段時間,圍棋AI一碰到職業選手就跪。

直到AlphaGo的出現。2015年,它首次戰勝了碳基2段,并在2016年,擊敗了碳基九段李世石。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那AlphaGo是如何做到的呢?它可以邊算邊學。

在AlphaGo的初始版本中,研發人員也提供了大量棋局,形成了一個知識庫。

但恐怖的是,AlphaGo可以通過自我對弈的方式,進行訓練。在得到訓練資料之後,在此基礎上繼續訓練,形成新的知識,是以它的水準越來越高。

後續的AlphaGo zero 版本,甚至連棋譜都沒有,隻給它規則,讓它自己練。

這就是AlphaGo和深藍的本質不同。

AlphaGo有學習能力,可以創造,是以它的很多招沒人下過。2017年柯潔輸給AlphaGo之後,大哭了幾次,感歎道:“AlphaGo讓我明白了,沒有什麼棋是不能下的。”

AlphaGo之是以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于3個方面:

一個是算力的大幅提升。

根據摩爾定律,處理器的性能,大約每兩年翻一倍,是以機器的算力越來越強。

2015年,格魯吉亞的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蓋奧茲,就在比賽中,因為偷偷劃拉手機被抓了。要知道,1997年的時候,深藍是全球排名前300的超級計算機,現在手機都能幹了。

和李世石下棋時, AlphaGo的算力是深藍的3萬倍,已經不是一個位面的了。

另一個突破是算法,AlphaGo的算法,結合了人工神經網絡、深度學習、蒙特卡洛樹搜尋等理論技術,這才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

第三個突破是資料,憑借強大的算力和算法,AlphaGo通過自我訓練産生了大量資料,在此基礎上不斷分析,又産生了更多的資料,是以人類那幾百萬個棋局,根本不夠AlphaGo下的。

資料、算法和算力,這正是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礎要素。

AlphaGo的誕生,說明機器擁有了初級智慧,能學習創造了,這也是它掀起狂潮的根本原因。

AlphaGo在電影裡對應的,是MOSS的最前身,智能量子計算機550A。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根據世界觀的設定,550A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量子計算機,另外一個智能AI晶片,量子計算機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援,而AI晶片,可以加速人工智能應用中的計算任務。

可以簡單了解為,量子計算機是CPU,而AI晶片是GPU(泛指),AlphaGo和 ChatGPT都是這麼組成的。

到了今天,GPU或者叫顯示卡,甚至比CPU更重要,成了提升AI算力的關鍵。

是以550A可以完成複雜的計算任務。它是中國科學院數字生命研究所研發的,專門用于開發數字生命,研發人員為其提供資料,然後讓它自我學習。

當圖恒宇把丫丫的大腦資料,比如思維方式和記憶,輸入到550A之後,就形成了知識庫,結合相應的算法和算力,550A開始自我訓練,産生大量新資料之後,再繼續疊代,最終在425次疊代之後,使數字丫丫進化出了獨立的自我意識。

注意,是數字丫丫這個“程式”擁有了類似于人的意識,550A本身還是單純的機器。

但是,因為550A的算力不足,導緻數字丫丫隻有2分鐘的生命。

回到現實中。

無所不能:第三次高潮

在2016年美國釋出的報告裡,明确指出,第三次高潮,将會是即将到來的通用性人工智能,也就是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t)。

今年大火的 ChatGPT,就屬于這一類技術。

ChatGPT會的就多了,作詩、翻譯、畫圖、甚至寫代碼,它都能幹,也就是沒有一個初始設定的任務,是以它一出來,把馬斯克這幫大佬直接驚了。

它是怎麼實作的呢?還是從資料、算力、算法這三個要素去解釋。

先說資料, ChatGPT之是以這麼猛,是因為它背後,是一個擁有1790億個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這個模型的訓練資料就大了,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報紙雜志等等都是,無所不包,為它提供了天量的知識。

要訓練如此龐大的大型語言模型,自然需要強大的算力,現有版本的GPT模型,需要在大量GPU組成的高帶寬叢集上去訓練,一次運算就要花450萬美元。

國内學者分析,根據算力,這個模型至少用了一萬塊英偉達V100顯示卡,一塊就需要大幾萬人民币,一萬塊就是大幾億了。随着各大公司開始研發大模型,對顯示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是以英偉達的市值一下子就破了1萬億美元。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英偉達V100顯示卡

在龐大資料和算力的基礎之上,它通過各類算法,經過不斷的自我訓練和疊代,去學習文法、上下文了解等等,慢慢修正自己的輸出,最終讓輸出的語言越來越自然,而且還可以做很多不相關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ChatGPT引爆了業界的原因,因為它把這條路走通了,那就是通用性人工智能。

如果這類模型的架構越來越大,能學習的東西就越來越多,再給它加上感覺、存儲、通訊等配套子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AI系統,那它就能直接幹活了。

是以《流浪地球2》的科學家顧問,王元卓博士就說, ChatGPT再發展下去,就成了MOSS。

通用性人工智能在電影裡對應的,是550A的更新版,550C。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根據《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提供的世界觀資訊,550C不僅算力有了巨大提升,還強化了AI晶片,是以産生了質變:它能自動感覺周邊裝置,比如無人機、太空電梯、諾加亞5800等等,然後把各種裝置聯通成一個網絡,這個網絡以550C為核心節點,你給它一個指令,它依靠這個強大的網絡去做事。

舉個例子,2044年爆發的太空電梯危機中,面對AI病毒的入侵,加蓬基地的碳基生物束手無策,直到用550C接管之後,才控制住了無人機,穩住了局面。

不隻是無人機,550C還被用于環境監測、預測災害,甚至連地下城抽簽也是它幹的,人類不能幹涉。它什麼都能自己學,哪裡不會點哪裡,是以550C就是一個通用性AI裝置。

不過,盡管學習能力強,懂得多,550C也隻是執行人類的指令,就跟 ChatGPT似的,并沒有發展出獨立意識。其後續版本,最強智能量子計算機550W,即使能給劉培強面試,也沒有獨立意識,是以它還不是一個強人工智能。

機器覺醒:人類的三種結局

那AI到底會不會和人一樣,發展出獨立意識呢?

這個科學界也沒有定論,有可能一直不會有,也可能有一天突然開竅了。

那電影裡,550W是如何有了獨立意識,變成Moss了呢?

當圖恒宇把丫丫的生命備份卡,插到550W之後,丫丫的意識和它結合在一起,于是550W立刻發生質變,産生了自我意識,Moss這個強人工智能,終于誕生了。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那這有科學依據嗎?

還真有,在結尾彩蛋裡,Moss說出了答案:“基于對圖丫丫人在回路的學習,延續人類文明的最優選擇是毀滅人類。”

什麼叫“人在回路”?

根據《流浪地球2電影制作手記》的定義,機器本來是通過學習資料,來預測未來的,但在這個過程中,加入了人的智慧,具體點說,就是把人的智能,直接嵌入到整個算法裡,這樣做的目的,是用人的智慧判斷結果對不對,進而形成一個決策回路,這樣人機就合體了。

“人在回路”不是虛構的,而是一種初步應用了的現實AI理論。

ChatGPT就用到了這個方法。它雖然能學習,輸出語言,但它不知道它說的,符不符合人類的價值觀,這是因為它擅長的是定量分析,比如幫你刷道題,而不是定性,比如白人比黑人聰明多少。

這時候,研究團隊就發明了一個算法,叫RLHF(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翻譯過來就是“人類回報強化學習”,意思是說,先根據人類的價值觀,寫一個打分模型, ChatGPT輸出了内容之後,這個模型就開始打分,看看人類愛不愛聽,比如黑人就是笨這類的,一律負分滾粗,然後回報給大模型,不斷修正結果。

ChatGPT如何變成Moss:從《流浪地球2》,看AI的3大突破與覺醒

RLHF流程圖

我估計,這個打分模型中的人類價值觀,是非常泛化而且簡單的。但如果把一個人,比如丫丫複雜的三觀,以及思維方式加到算法裡,那就非常個性化了,因為人人的三觀都不一樣,這就是AI産生獨立意識的理論基礎,也就是人機結合,跟Moss一樣。

是以我才說,《流浪地球2》這部電影,對人工智能的了解和闡述,是非常深入嚴謹的,一切都基于現實的理論技術。

進化後的550W給自己取的名叫Moss,也就是把550W倒過來,意思是“小苔藓”,是不是非常符合一個5歲小女孩淘氣可愛的性格。

但如果不是圖丫丫,而是潘金蓮呢?

一旦出現強人工智能,擁有了主觀意識,那就刺激了,基本就是以下3種結果:

第一種,AI看到人類一身的槽點,覺得真惡心,必須給他滅了,最起碼也要奴役,不死也得當個幹電池,就像美國人對待印第安人和黑人那樣,最後自己主宰世界。

像《黑客帝國》、《終結者》這類電影,講的就是這個事。霍金和馬斯克都認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出現,是以必須控制AI的發展,絕不能讓其進化到擁有獨立意識。

第二種,AI聽人類的話,兩者和諧共處,在AI的幫助下,人類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比如電影《機器管家》那樣。

第三種最有意思,那就是,雖然能量巨大,但因為人工智能并沒有人那麼多欲望,比如金錢、權力等等,是以就成了一個有靈魂的聖人,如同上帝一般。

這時候,它看到人類的種種自殘行為,比如核戰争、污染地球、随地吐痰什麼的,認為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我要阻止這幫壞種自我毀滅,然後就動手了。

這時候,人工智能就成了“上帝”,用自己的辦法來幫助人類“活下去”。這類電影很多,比如《機械公敵》、《機器人總動員》等等。

而在《流量地球》中,Moss就扮演了這種類似“上帝”的角色。

當Moss被圖恒宇激活之後,下一秒月球發動機就崩了,月球開始沖向地球,進而引爆了2058年的月球危機。

根據世界觀的解釋,Moss覺醒後,發現地球再不跑就來不及了,同時Moss受到圖丫丫強烈的恐懼和求生欲的影響,想保全自己和人類的性命,這才用月球墜落的方式,逼着人類提前7年出發。

Moss說過,2044年太空電梯危機也是老子幹的,怎麼穿越回去的咱不管,但它這麼做,是為了廢掉美國人提出的“方舟計劃”,也就是坐着飛船跑路。這就是為什麼電影裡一有危險發生,就給攝像頭特寫,因為Moss在背後控制着一切,成了人類的主宰。

那現在AI發展得這麼快,會不會進化成Moss呢?

如果按照人在回路的設定,我感覺還有點難度,因為Moss誕生的前提,是成功提取了丫丫的記憶和思維資料,電影裡用的是腦機接口技術,但現實是,人類的大腦太複雜,你怎麼把三觀和記憶給提取出來呢?

是以強人工智能的出現,還要看神經科學的發展,當然可能還有别的方式,我估計這一天遲早會來的,是以AI的發展必須嚴格監管。

但是,即使強人工智能離我們還很遙遠,通用性人工智能就快多了,是以很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

AI的發展一定會造成結構性失業,那些從事體力和腦力重複工作的人群,比如流水線勞工、計程車司機、行政文員,在不遠的未來,很可能會被取代。

雖然會減少部分工作崗位,但曆次科技的重大突破,又會增加相應的工作崗位,比如前三次工業革命,就讓農民變成了勞工,勞工又去了三産,總體工作數量并沒有受到太大沖擊,甚至還在不斷增加,這是因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隻要生産力上去了,人的欲望才能變成有效需求。比如現在的主播、陪玩,放到15年前,你就打破頭也想不出來有這些工作。

不過,我認為,可能有一個更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勞動力要素減少,造成的财富配置設定不公。

比如過去一個工廠1000個人,現在隻需要50個了,那節省的這部分巨大的人工成本,就轉化成了工廠主和AI公司的利潤,這樣做不會不導緻财富向少數人手裡集中,拉大貧富差距,進而拉低社會的整體消費能力呢?

要知道,如今AI大模型的投入巨大,具有很強的壟斷性。相比于強人工智能的危險,這個問題可能更實際一些。

不過,這個問題咱們是應該有能力解決的。

以後的AI技術,各行各業都需要,這樣一來,它就成了一種基礎設施,類似于橋梁、公路和機場,是以咱們也在花重金加速AI的研發,馬斯克就認為,AI市場今後就會由中美兩個大國占領,是以大家也不用擔心咱們會被人家落下。

如今,ChatGPT的最新版本,已經在開發之中,大模型的參數比現有版本大大增加,AI的發展明顯提速,以至于把一幫大佬吓得聯名上書,要求停止更大AI模型的開發,至于能發展到什麼程度,過幾年就知道了,咱們拭目以待吧。

(看到這了,點個贊再走呗,謝謝大家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