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作者:世卿夢娛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文 | 世卿夢娛

編輯 | 世卿夢娛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都來得更晚一些”!

這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當年可是席卷了全中國人的耳朵,時隔11後,52歲的刀郎再入江湖,一曲《羅刹海市》被全網包場,霸榜熱搜,霎時間關于歌詞的讨論熱火朝天,四位老音樂人那英、汪峰、楊坤、高曉松的評論區瞬間坍塌、淪陷!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這首歌不同于刀郎以往的風格,靈感來與蒲松齡《聊齋志異》的故事——《羅刹海市》,原篇故事就諷刺意味十足,這首《羅刹海市》自然也給了網友們很大的解讀空間!衆網友好像開啟了“線上有獎競猜”!玩的那叫一個歡快!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那馬戶不知他是一頭驢”——這是楊坤啊,

我來我來,“那又鳥不知他是一隻雞”——這那英!

“勾欄從來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那拿扇子是高曉松?

“還有黃蜂尾上針”——這這這,肯定是汪峰!

别急别急,還有一句真“未曾開言先轉腚”,哈哈哈,這句寫是不是《好聲音》轉椅子的環節啊!還沒聽到歌聲就轉身啊!真是太絕了!還的是刀郎啊!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01借聊齋創歌壇新作

不得不說這首歌歌詞真的太勁爆,為什麼這麼說呢,還那就看看蒲松齡筆下的《羅刹海市》到底寫的是什麼故事?

馬骥出生在一個商賈之家,不僅相貌出衆還能歌善舞,14歲時就考取了秀才,遠近聞名。但是家中父親年老體弱,馬骥不得已回家接管家業。一次,馬骥帶領商隊去往海外,一陣飓風将大家吹得四散,不知蹤影。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馬骥漂了很久,來到了一個新的國度,這裡的人都長得極其醜陋,看見馬骥還驚吓地逃跑了,馬骥覺得十分奇怪,原來這裡是羅刹國,“以醜為美”,毫不重視才華,隻要你長得足夠醜,就能身居高位,馬骥這樣的就隻能做社會底層。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馬骥來到城内參觀,看見了一個耳朵朝後長,三個鼻孔的怪人,原來這位就是宰相,馬骥就往臉上抹了粉,扮作張飛,這種刻意的扮醜卻得到了賞識,自此一路加官進爵,時間長了馬骥受不了想要逃離。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于是跟着社會底層的那些人出海去了,他們來到了一個新的國度——海市,這裡到處都是奇珍異寶,馬骥的樣貌出衆,剛剛下船就得到了龍王賞識,将女兒小龍女嫁給了馬骥,就這樣當上了驸馬。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羅刹、海市簡直有雲泥之别,完完全全就是相反的世界,再美的人在羅刹國呆的久了改變自我會變得随波逐流,不改變就會永無出頭之日,但是來到海市就會重獲新生!這不就是蒲松齡在科舉制下的懷才不遇嗎?

羅刹常見,海市難尋,理想也隻能“于蜃樓海市中求之耳”。當年的刀郎簡直和千百年前的蒲松齡一模一樣!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02與四位元老多年恩怨

至于一衆網友會這樣解讀?那就得看多年前那英、汪峰、楊坤、高曉松四位和刀郎之間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了!當年刀郎一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一張專輯270萬的銷量,迅速沖擊了内地唱片市場,那英,汪峰等主流歌手的專輯銷量與刀郎相差甚遠,是以刀郎還被稱為——“唱片拯救者”!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就連張藝謀都邀請刀郎在電影《十面埋伏》的首映禮上唱《2002年的第一場雪》,主流歌手相似的銷量并不影響自身發展,但看着不知道從新疆哪個犄角旮旯出來的刀郎心中免不了氣憤。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可是刀郎坐行一日八萬裡,發展地勢頭無人可擋,成為了樂壇閃閃發光的新星!《喀什噶爾胡楊》專輯銷量100萬張,05年印尼海嘯時,僅1個小時,刀郎就創作出《愛你是我》,深受大衆喜愛。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同年,刀郎力壓葛優登上中國福布斯排行榜13,年收入1200萬,可真是紅極一時!這樣的刀郎極具威脅,自然也就遭到了主流音樂代表的排斥,畢竟刀郎可是動了大多數人的奶酪,下馬威自然不會少啊!2010年,正值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作為評委的那英直接反對刀郎入圍,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刀郎的歌并不具有審美标準,沒有音樂性”,

“聽刀郎的歌的都是農民”,“要是刀郎能上春晚我就砸電視”!

在這之後楊坤緊随其後,接受采訪時更是毫不留情地質疑,言語中更是充滿鄙視,

“你覺得刀郎那是音樂嗎?他那歌也能叫歌”?不得不說楊坤出道多年,也隻有一首《無所謂》!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看着乘上東風的刀郎,汪峰心中有點不平,言辭也更加激烈,

“刀郎能火,簡直是流行樂的悲哀!”

文人高曉松自認為是流行音樂的代表,他才是正規軍,刀郎隻是個草根,還公開表示,

“刀郎的專輯給我,我會直接扔進垃圾桶”,态度可謂是相當地狂妄和嚣張!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當時的刀郎人微言輕,也無法面對突如其來的輿論風波,刀郎想要的一直都是好好唱歌,能給家人好的生活就夠了,2012年,刀郎消失了,就連廣場舞大媽們也會遺憾吧!對刀郎有意見的四位見到沒有威脅,自然喜笑顔開!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借着大罵刀郎的機會”的幾位開始抱團,一起參加了《好聲音》,在音樂市場上簡直混的風生水起。這才有了對刀郎“未曾開言先轉腚”的猜想!才覺得刀郎的歌詞中有隐喻!認為刀郎的回擊簡直爽翻了!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03獲毒舌丁太升誇獎

這樣熱鬧的場合,沒有等來四位元老的回應,卻等來了兩位音樂圈毒舌評委的點評。楊二車娜姆,曾是《快樂男聲》的評委,張傑謝娜當年的戀情就是她曝光的,對于刀郎的新歌,她十分稱贊,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創作來于生活高于生活,從中能夠感受到細膩和情懷,跟所謂的大腕說聲抱歉,刀郎就是最具有音樂性的創作者”!這話可是狠狠打臉那英,當年也有人說陳楚生的歌是給農民聽的,但陳楚生一路高歌猛進,可是奪下了冠軍!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丁太升參加過許多音樂類型的綜藝,因為點評犀利,樂壇很多人實在是畏懼丁太升這張嘴,如今刀郎歌曲走紅,自然也要前來發表看法,沒有意料中的犀利批評,丁太升反而對刀郎進行了一番誇獎,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刀郎跟傳統唱片時期的歌手是不一樣的,他是不被包裝的,是群眾自發接受的”,專輯《山歌廖哉》中“廖哉”是諧音,指寂寥孤獨,用了山歌的形式寄托個人思想,其中《羅刹海市》當然是一首諷刺的歌曲。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羅刹海市就是現實的生動寫照,但是僅僅了解為對某一個或者幾個就顯得有些狹隘了,畢竟當年刀郎可沒有對任何人有過攻擊,當初有媒體參訪刀郎,“請問您如何看待那英說聽您音樂的都是農民?”“您親耳聽到的嗎,如果沒有那就是空穴來風”,聽到刀郎的回答不知道那英是否會愧疚!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刀郎看見的更多是娛樂行業的困境,他用自己持續的創作力,強有力的表達訴說着自己的想法,是一個極具才華的歌手,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楊坤對于音樂的了解遠不如刀郎”這話也狠狠打臉了楊坤!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羅刹海市中》最後一句“那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着實振聾發聩!刀郎的這次創新,引聊齋入歌壇,開創了歌壇新篇章,原來歌曲也可也有這樣針砭時弊的鋒芒,刀郎多年的堅持,上天總算給了回應!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04多年刀郎終苦盡甘來

刀郎本名叫羅林,父親搞舞美,媽媽是舞蹈演員,表哥搞音樂,在刀郎對未來猶豫不決時表哥自然想拉上他學音樂,父母也都十分樂意,可是刀郎不願意,他一心沉浸在李連傑的《少林寺》中,想要做個功夫小子!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最後當然是落空了,不然 歌壇可就少了悍将!哥哥意外去世,刀郎沉浸在悲傷之中,隻有音樂聊以慰藉,慢慢地,刀郎愛上了音樂,17歲時,父母攢了很久的錢給刀郎買了一架鋼琴,想要走專業歌手在當時隻能到正規的歌舞團。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彈完一首歌的刀郎,眼睛緊盯着面試官,一臉期待着點評,看到考官直搖頭,首次出發就受到這樣的打擊,刀郎很難過,但随即調整心态,決定外出拜師。刀郎從母親那裡得到了10塊錢的支援!

随即趕往内江,認識了鍵盤手何老師,為了獲得哪怕一點點的指導,刀郎主動承包了何老師的髒衣服,洗晾全包,還要疊好整齊放入衣櫃,刻苦學習,埋頭鑽研,僅僅一年,刀郎的水準就遠超何老師。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刀郎和朋友組建了樂隊——“手術刀”,“我要像鮑伯迪倫一樣,做世界上最牛的音樂”!

事實證明,刀郎還是太理想主義了,一場演出僅僅收入幾十,“我不能靠着音樂養活我自己,我應該賺錢養音樂”,于是刀郎開始面試兼職,聽着刀郎跑夜場的工資,面試官都愣住了。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這小子怕不是傻 ,一個月七八千來面試我1000的工作”,在這裡,刀郎有了自己的奇遇,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兩人迅速熱戀,楊娜懷孕,不顧雙方父母反對,兩人火速閃婚,但楊娜生下女兒後,不告而别。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刀郎瘋了一樣想找到楊娜,最後等來不是擁抱,不是解釋,而是一紙離婚協定,這段痛苦的破碎的經曆,也成就了刀郎的歌曲——《沖動的懲罰》。情場失意的刀郎也變得一蹶不振,不久就解散了樂隊,後來奔向海南發展,刀郎遇見了改寫自己一生的新疆女孩——朱梅!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朱梅剛遇見刀郎是對他充滿了好奇——年紀這麼小,怎麼會有孩子,帶着身上的好奇,兩人開始接觸,慢慢相愛,朱梅得知母親病重,不得不告别刀郎回到新疆,刀郎就跟随前往新疆。或許,刀郎也沒有想到,從他到達新疆的那一刻起,命運的齒輪就開始了轉動!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此前,刀郎從沒有感受到新疆的風土人情,腳步踏上這片土地時,開始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刀郎”這個名字還是根據當地的部落文化取的名字!這裡極具特色的民族音樂和風土人情無形之中指引着方向。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在這裡刀郎認識了研究新疆音樂多年的老師周吉,兩人的交流給了刀郎空很多新鮮的靈感,他開始融入其中,一支筆,一個本子,一個錄音機,就時刀郎身上最常見的配件。1988年的時候,一個西點老總找到刀郎。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自己出錢給刀郎做專輯,但是唯一的條件就是要帶自己的産品宣傳,刀郎的第一反應是拒絕,帶有目的的都會限制自己的表達,害怕機會溜走的刀郎答應了,但是專輯問世的時候,不得不說,刀郎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專輯通體黢黑,人物表情也很悲傷,老闆一口氣差點上不來,就要過去!這張專輯最終以2000張的銷量慘敗!但是刀郎依然每天堅持寫歌,2002年的黃昏,刀郎剛剛從工作室忙碌完,準備回家。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踏出大門的刀郎,悠悠地走向車站,不遠處車站旁站着幾位紅衣維族女孩,天空突然飄下來了雪花,“哇,下雪了,這可是2002年的第一場雪啊!”女孩們興奮地喊叫着,雙手去接那一片片飄下的雪花。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聽着耳邊的呼喊,刀郎腦中突然閃出了一段旋律,随即奔向工作室寫下了《2002年的第一場雪》,03年父母前往新疆看望刀郎,平時自己一個人住10平米的房子一點都不覺得苦,可看到父母孩子一家人窩在狹小的房間内,刀郎心疼不已。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随後專輯《西域情歌》問世,立刻占領市場,在新疆月銷量高達30萬張,公司嘗到了甜頭,想讓刀郎翻唱,但是刀郎拒絕,隻想做原創,再這樣的争執和壓力之下,刀郎的“封神之作”——《2002年的第一場雪》橫空出世。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其中《沖動的懲罰》、《情人》、《2002年的第一場雪》火爆至今。這張唱片後來被拿到廣州進行推廣,但是許多老闆覺得歌手不夠出名,甚至專輯封面一點都不精緻,不願意賣,經過公司的人的軟磨硬泡,才答應收下。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低沉的嗓音,沙啞的歌喉再加上畫面感,刀郎迅速火爆,專輯成為各發廊、服裝店甚至小飯店必放歌曲,正版專輯銷量270萬張,其他管道1000萬張,是以刀郎還被譽為“唱片行業拯救者。”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一時間“2002年的第一場雪”、“那夜我喝醉拉着你的手”占據了各大城市的各大街頭,所有人都對刀郎充滿了好奇,“刀郎是誰”成為了大家最關注的話題,冒充刀郎的更是數不勝數,這場面恐怕連上帝都要叫絕!

有一種“記仇”叫那英和刀郎,13年過去,才明白是刀郎“錯了”!

多年銷聲匿迹,時隔11年,刀郎再入江湖,憑借《羅刹海市》出圈,希望現實的“羅刹國”能夠是以改變,等待“海市”來臨的那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