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大動作發育慢,感統可能不太好。 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玩不了10分鐘就要幹别的,有可能是感統失調。

說到「感統失調」,寶爸寶媽們一定不會陌生。
孩子的自由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同齡玩伴比較匮乏,加之家長的包辦替代、工作忙陪伴少等因素,孩子感官不能得到充足的刺激,身體發育的機會減少,大腦功能無法良好發育,導緻孩子出現感覺統合失調,主要展現在前庭覺、本體覺、視覺、觸覺、聽覺等感覺系統。
随着早教的興起,有關「感統失調」的宣傳鋪天蓋地的向家長襲來。
孩子是不是「感統失調」,成了千千萬萬家長不容忽視的焦慮源。
感覺統合失調是病嗎?
“感統”這個詞,可能很多家長聽到過,但“感統失調”是怎麼一回事,家長們卻又說不清楚。
感統是指大腦和身體互相協調的學習過程。指機體在環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覺通路 (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從環境中獲得資訊輸入大腦,大腦再對其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一),并作出适應性反應的能力,簡稱"感統"。
您是否有以下困擾
孩子一到新環境就哭
不和别的小朋友玩,隻想自己玩
總是亂跑,一刻也安靜不下來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
運動能力特别差
又被幼稚園老師留下來了,說孩子打人
無法安心做一件事,總是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統失調
視知覺失調
01
存在視知覺失調的兒童喜歡看電視但卻無法流利閱讀,經常丢字漏字、寫字慢不工整、筆畫颠倒、抄錯題、寫錯數、計算經常出錯。
聽知覺失調
02
具有聽知覺失調的兒童表現在對别人的話聽而不聞,丢三落四,經常忘記父母或者老師的話。語言表達差,不能完整叙述一件事情,詞彙貧乏,組詞、造句、作文困難等。
前庭系統失調
03
主要表現為多動,易摔倒,旋轉不會眩暈,分不清左右,方向感不強等,前庭系統失調的孩子還會出現語言發展遲緩,語言表達能力有限,重心不穩等現象。由于前庭網膜的協調和掌控功能不足,小朋友們的自控能力差,好動不安,上課或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愛搞小動作,下課時到處亂跑,愛招惹别人,有攻擊行為,平衡能力差,走路愛摔跤。
觸覺系統失調
04
存在有觸覺系統敏感的孩子,粘人,怕生,不喜歡擁擠碰撞,缺乏自信,吸手指,害怕陌生環境,容易産生焦慮,還存在有偏食或者挑食的現象。觸覺反應慢的孩子還伴随着發音笨拙,缺乏自我意識,無法保護自己,對危險和疼痛反應遲鈍等特征。
本體系統失調
05
本體系統失調的孩子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做手工、塗色、剪紙等精細動作總是做不好;跳繩、拍球、滑滾軸總也學不會;寫作業時,速度特别慢,邊寫邊玩,寫字不工整;計劃性、條理性、自理能力差,是以事事愛依賴家長。
怎樣幫助孩子改善感統失調
1
翻滾類動作
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孩子暈車、暈船、對方向不敏感、無法自己控制身體?經常練習前滾翻、側手翻、空翻等動作可以增強小朋友的前庭覺、本體感、方向感。
2
攀爬類動作
未來兒童運動館的體适能課程素質技能攀爬練習,可以鍛煉小朋友的彈跳力、速度以及爆發力,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激發孩子更多的潛能。在運動時一定要有專業的運動保護,防止損傷。
3
蹦床、定點跳躍
運動心理學研究認為,蹦床運動符合兒童娛樂及運動的心理特點,堅持鍛煉會使孩子的腿部肌肉群和小腦平衡神經系統以及大腦神經系統更加發達,且能達到長高的目的;經常練習蹦床以及定點跳躍可以改善小朋友的本體感以及感統。
4
平衡木
平衡能力是兒童發展中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一些發育遲緩的兒童他們的平衡感較差,小小的平衡木它可以刺激小朋友的觸覺神經、視覺神經,提高小朋友的平衡感和專注力,對小朋友的前庭覺和本體感有很大的幫助。
5
吊環、單杠
是否有遇到小朋友精細動作不好、上肢、核心沒有力氣、寫字比較潦草的現象,家長朋友們不要着急,在12歲之前都可以得到改善的。吊環、單杠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玩的教具,在上面小朋友可以練習懸挂、擺蕩、支撐等動作,可以提高他們的手部抓握能力以及手指的精細動作、能夠改善感統以及本體感。
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現象和結果,卻是在孩子成長中至關重要的因果關系。
0-6歲是感統訓練黃金期,0-10歲是最佳矯正期。爸爸媽媽們一定要抓住,當然也完全不用用太揪心,明白這一點,給他創造科學運動“放肆玩”的環境,找到對路的運動模式,放手就好!
往期回顧
◆2020各年齡段體側名額評分彙總,快看看孩子達标了嗎
◆兒童體能課是剛需嗎?答案在這...
◆将體育納入考試科目丨體質不強,何談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