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藍橋杯國獎一等獎,經曆回顧

文章目錄

  • ​​1. 自我介紹​​
  • ​​2. 參賽經曆​​
  • ​​3. 我的一些經驗​​
  • ​​4. 結語​​
本篇内容為一位粉絲的投稿内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自我介紹

我是來自一所普通雙非的大三學生,以下為主要成績:

  • 2022藍橋杯Java組,全國一等獎
  • 2022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模組化競賽,省賽二等獎
  • 2021美國大學生數學模組化競賽,S獎
  • 2022中國大學生計算機博弈大賽,全國一等獎
  • 2022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二等獎
  • 2022中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科技競賽,全國三等獎

2. 參賽經曆

最早開始接觸算法題是2020年,那個時候剛剛大一,程式設計老師要求我們每周都必須在我們學校的OJ上做五道題。剛學程式設計沒多久的我立馬就對刷題起了濃烈的興趣,可能是因為第一次體驗到用程式解決問題的快樂。最終那個學期我在我們學校OJ上的刷題數達到了200+,全專業第一。

到了大一第二學期就開始萌生了參加比賽的想法,但可惜當時都錯過了,是以那個時候基本都是自己在POJ、PTA和LeetCode上刷題。同時開始自學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在年末參加美賽拿了個成功參賽獎。

就這樣一直到大二第二學期,第一次參加藍橋杯先是拿了省一再拿了國一,也算是對一直以來刷題的回報吧。

3. 我的一些經驗

首先是刷題的程式設計語言一定要在最開始的時候确定好,不然後面改語言刷題其實還是蠻痛苦的。像我現在就是平常寫代碼都是Python,但是由于大一刷題都是用的Java,是以一到刷題就又用回Java。我的建議是在一開始就确定好自己喜歡的刷題語言,然後一條路走到黑。

接着是什麼時候開始刷題,Java的話其實學完數組和集合架構就可以開始刷題了,同理的Python學完清單、字典、集合等序列之後也就可以開始刷題了。我覺得是不需要等到完整的學完資料結構再開始刷題的,那樣子進度太慢了。一邊刷題一邊學習資料結構這樣子多核多線程的學習效率會更高。

然後是在哪裡刷題的問題,我的推薦是初學者先去PAT刷題,上面的題大部分偏基礎,對新手比較友好,附上網址:https://pintia.cn/home;當你在PTA做到一定題量,厭煩這種基礎難度的題之後就可以開始考慮上力扣刷題了:https://leetcode.cn/;最後是一個可以做往年藍橋杯真題的免費OJ網站,我當時比賽前一周都是用的這個網站:http://oj.ecustacm.cn/problemset.php

最後講一下我的藍橋杯備賽經曆,我記得報名應該是2021年的11月,比賽時間則是2022年的4月,中間差不多150天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基本上也沒有怎麼備賽,就是每天日常打卡一到三道力扣。直到比賽前一個星期,我才開始做往年的比賽題目,基本都是一天做一年的題目,做的過程中我會給自己設定一個限定的思考時間,同時記錄錯題錯的原因、每年題型以及常用的算法或者資料結構。這樣子記錄了一個星期,就對每年的題目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最後的最後再講一個很重要的點,千萬不能在備賽時隻做力扣的題目而不去看往年的比賽題目,因為我感覺藍橋杯的比賽題目和力扣上的題目還是有着一定的差距與差別的。

4. 結語

以上就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分享.個人能力有限,如果有說錯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最後附上一張力扣刷題截圖,希望大家都可以堅持刷題,取得令自己滿意的成績:

藍橋杯國獎一等獎,經曆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