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作者:王sir醫學科普

文|王Sir

編輯|重樓

古人将變幻莫測者謂之神,陰險為害者謂之鬼,将起病突然、行為怪異的精神、神志病症歸咎為鬼作祟,把能治療此類疾病的有效穴稱為“鬼穴”。

一般認為,鬼穴多通過刺激任督二脈以及四肢末端的穴位調整全身陰陽,可促進全身陽氣的流動,調整髒腑經脈功能,并可直接調節精神、情志。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後世醫家應用和研究較多的鬼穴多為“十三鬼穴”,曆代以來關于其穴位的組成有不同版本,而對于其組穴内涵卻一直少有分析,導緻其臨床應用僅僅拘泥于神志病。

是以筆者就“十三鬼穴”的起源、不同版本及其現代臨床應用進行探讨,基于黃元禦“一氣周流”理論體系,探索其組穴内涵,為擴大臨床針灸穴位組方的臨床運用提供新的視角。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十三鬼穴溯源

“鬼穴”之名始見于唐代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四·小腸腑·風癫第五·治諸橫邪癫狂針灸圖訣》中,其較長的描述了針刺治療癫狂病的十三鬼穴,托名為扁鵲所作。

為後世著名的“孫真人十三鬼穴”的雛形,首次提出具體的鬼穴别稱、相應位置、刺法及獨特的針刺順序。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分别為“鬼宮”人中、“鬼信”“鬼壘”“鬼心”太淵、“鬼路”申脈、“鬼枕”“鬼床”“鬼市”承漿、“鬼路”勞宮、“鬼堂”上星、“鬼藏”“鬼臣”曲池、“鬼封”等13穴。

其中部分穴位隻有位置描述而未指出具體名稱。在刺法方面,除申脈、風府、頰車、上星、曲池使用火針針刺。

其餘穴位使用毫針針刺,舌下中縫針刺穿出舌面,令其舌不能動,雙穴者對針、孤穴者單針,但不一定盡刺其穴,收效即止。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在同一篇中,孫思邈還介紹了其他“鬼穴”,如鬼城、鬼邪(三裡)、鬼受(尺澤)等。

其後孫思邈在《千金翼方·小腸病第四·針邪鬼病圖訣法》中改“鬼路”勞宮為間使,其餘鬼穴别稱、位置、刺灸法及入針順序與《千金要方》基本相同。

明代徐鳳《針灸大全》中記載為:“孫思邈先生針十三鬼穴歌”,在《千金翼方》的基礎上改“鬼心”太淵為大陵,刺法方面僅強調申脈、曲池需火針操作,頰車針刺“針要溫”。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明代高武《針灸聚英》收錄為“孫真人十三鬼穴歌”,除在《針灸大全》基礎上将間使的别稱改為“鬼營”外,其他穴位描述與其基本相同。

另外首次記載了“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有歌訣為“人中神庭風府始,舌縫承漿頰車次,少商大陵間使連,乳中陽陵泉有據,隐白行間不可差,十三穴是秋夫置。”

與高武版“孫真人十三鬼穴歌”相比,其未提出特定的鬼穴别稱。

改申脈、上星、會陰、曲池為神庭、乳中、陽陵泉、行間,餘9穴相同,但未論述具體針灸方法及适應病症,後世應用較少。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明代《針灸大成》記載為“孫真人針十三鬼穴歌”,詳細列舉出各穴的穴名、針刺順序、針法和針刺深度。

與高武版“孫真人十三鬼穴歌”相比,第七針“鬼床”穴位位置由“耳垂下五分”改為“耳垂下八分”,第九針“鬼營”間使改為“鬼窟”勞宮。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第十二針“鬼臣”更名“鬼腿”,第十三針舌下中縫刺法上無需貫穿舌面,刺出血即可,并提出“更加間使、後溪二穴尤妙”的觀點。

至此流傳于後世的“孫真人十三鬼穴”基本确定,分别為“鬼宮”人中、“鬼信”少商、“鬼壘”隐白、“鬼心”大陵、“鬼路”申脈。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鬼枕”風府、“鬼床”頰車、“鬼市”承漿、“鬼窟”勞宮、“鬼堂”上星、“鬼藏”男會陰女玉門頭、“鬼臣”曲池、“鬼封”舌下中縫(海泉)等13穴,再加上間使、後溪二穴。

現代所言“十三鬼穴”多以《針灸大成》為準,《中醫大辭典》所收錄的“十三鬼穴”亦是出自《針灸大成》。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十三鬼穴”之組穴内涵

十三鬼穴自古作為治療精神、情志病的經驗組穴,有“百邪癫狂所為病,針有十三穴須認”之稱,其治療的主要是意識障礙、精神類疾病、認知障礙、睡眠障礙等相關疾病。

起到通督調神、醒腦開竅、調和陰陽的作用,促進意識、神志的恢複。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而情志活動與氣機的運動形式相應,氣機升降失調為情志傷髒之病機,是以了解十三鬼穴組穴的氣機運動模式,是了解十三鬼穴組穴内涵的必由之路。

經脈氣血的循環流注,十二正經以手太陰肺經為始,至足厥陰肝經而終,内屬髒腑、外連筋肉皮膚,形成十二經脈循環流注的全過程。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互相溝通,對十二經氣血起着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任督二脈參與十二正經的氣血流注。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靈樞·營氣》中有論述:“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上循喉嚨,入颃颡之竅,究于畜門。其支别者,上額循巅下項中,循脊入骶,是督脈也,絡陰器,上過毛中,入臍中,上循腹裡,入缺盆,下注肺中,複出太陰。此營氣之所行也,逆順之常也。”

張載義認為,除十二經脈的流注如環無端外,任督脈也有着正常的流注方向,督降任升有其自身的循環,同時接續在十二經循行之後參與十四經脈的大循環。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任督的氣血流注由肝經的主幹脈傳之,在肺部推行經氣,整個十四經的經氣循環運作分作三路,一路為督脈、任脈軀體前後正中線的循行。

另兩路即是十二正經左右兩廂的循行,經氣從肺出分作三路的運作,可形成整體氣機循環的一個圓運動。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從十四經脈大循環的氣血流注順序出發,筆者推演十三鬼穴的氣血流注順序為少商→曲池→頰車→隐白→(後溪)→申脈→(間使)→大陵→勞宮→水溝→上星→風府→會陰→承漿→少商。

十三鬼穴中水溝、上星、風府、會陰、承漿等穴位可促進任督氣血的自身循行,其餘穴位從左右兩路調節十二正經經脈的氣血循環,進而起到調節髒腑陰陽氣機的作用。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十三鬼穴的氣機運動模式與“一氣周流”

理論模型相合,由以上十三鬼穴的氣血流注順序來看,其氣機運轉過程如環無端、循環不息。

一氣源于任督二脈,化生陰陽,陰陽的互根、互化、升降、出入構成了圓運動的氣化模型。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清·黃元禦認為“一氣”的根本為陰陽,先天元氣為始動力,帶動後天土氣,中焦土氣斡旋,脾氣升則左路木火升發,胃氣降則右路金水斂降。

如此形成升降往複、周流不息的氣機運動模式。這與十三鬼穴的氣機運動模式是“不謀而合”的。

因而筆者将十三鬼穴的氣血流注順序抽象地與“一氣周流”理論模型結合,進而建構其氣機圓運動模型,以此探究其組穴之内涵。水溝、上星、風府歸屬督脈,會陰、承漿歸屬任脈。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督脈為陽脈之海,與足太陽膀胱經直絡于腦,腦為元神之府,可調節精神、意志,任脈是陰脈之海,調節一身之陰氣,前後合用以調和一身之陰陽升降。

下焦的先天之氣即原氣始于任脈,受到肺脈經氣的推動,通過督脈複歸任脈,坎水上升、離火下降,陰升陽降,完成任督的自身循環,水火既濟,啟動“一氣”的氣機周流運動。

海泉(舌下中縫)為經外奇穴,作為位置處于任督脈之間的經外奇穴,起着加強溝通任督兩脈氣血流通的作用。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黃元禦《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精神》中對精神、情志病的病因诠釋為:“陰升陽降,權在中氣,中氣衰敗,升降失職,金水廢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長,此精神是以分離而病作也。”

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其氣主升,将水谷精微輸送給心、肺、腦以保神志清明,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主降,将體内産生的糟粕排出體外而無壅滞。

中土脾胃若升降逆亂,則氣血陰陽不和,精神乃亂。十三鬼穴中,頰車屬足陽明胃經,可助肺金之氣血内行下達,則肺金之氣機得以降沉。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隐白屬足太陰脾經井(木)穴,可助脾經之氣血上輸于肺,帶動肝木之氣機順利升浮。

隐白、頰車兩穴一升一降,一左一右,為十三鬼穴氣機運動模型的樞紐所在,起着斡旋後天之氣的關鍵性作用。

“十三鬼穴”起初用于治療“百邪癫狂”等情志病,針刺“十三鬼穴”有助于收斂神氣,甯心安神,開竅醒神,平衡髒腑陰陽,改善諸多精神症狀。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用法上,現代臨床各大醫家用法各不相同,有的根據鬼穴之名使用,有的依照古法針刺,有的根據臨床經驗選用穴位。

而大部分則是根據疾病的病因病機,辨證選擇單穴或輪流使用2~3穴,或與它穴配伍使用。

均取得良好療效。但很少醫家從整體氣機的流動模式來探讨十三鬼穴的内涵,影響了臨床應用的拓展。

中國傳統哲學認為,一切事物都在動态地變化,在如環無端的太極圓中進行着物質與能量的轉換與交流。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從太極狀态分為陰陽,一氣左升右降,陰陽的升降出入本質上來源于中焦脾胃之氣。下焦元陽是一氣的原始動力,先天一動一氣開始周流。

“一氣”在周流過程中,若先天之氣衰憊,或中土虛衰不行而後邪氣來勝,或在某處出現郁結則百病由此而生。恢複人體氣機升降出入的整體功能,才能治病之本。

是以本文探讨十三鬼穴的起源、演變過程、臨床應用及組穴内涵,将其建構為圓運動的氣機流動模型,總結神志、精神疾病的發病機制的共性即氣機失調。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

進而闡釋十三鬼穴治療神志、精神疾病的内在機制即調節氣機之升降出入。

同時也是以十三鬼穴整體組穴調節整體氣機及髒腑陰陽的疾病治療思路探讨,其适用範圍和推廣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從中醫“一氣周流”理論出發,淺議“十三鬼穴”組穴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