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作者:愉見财經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作者 | 馬春園、夏心愉

出品 | 愉見财經

别了!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在今年上半年曾像一陣狂風席卷市場,但它終将在7月31日退出曆史舞台。

其實别說3.5%了,當銀行存款利率已經正式邁入“2時代”,對壽險産品,我們似乎也該做出同向的預期。

據“愉見财經”多方求證,多家保險公司均已經接到監管通知,要求于7月31日前停售所有預定利率高于3%的傳統壽險,以及預定利率高于2.5%的分紅保險、最低保證利率高于2%的萬能保險。

是的,我們進入了一個低利率周期。投資者在市場中越來越難尋覓收益較高的低風險投資品種。

也正因為踩了個尾聲,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才會在今年上半年脫穎而出,站上C位,拉動壽險保費強勁增長。

近日,據五大A股上市險企已經公布的原保費收入公告顯示,2023年1-6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分别實作原保費收入4702億元、4598.48億元、4134.78億元、2600.15億元和1078.51億元。五家A股上市險企上半年合計保費收入為1.71萬億元,同比增長7.5%。

其中,人保壽險的長險首年保費收入為418.68億元,同比增長14.6%;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中,個人業務的新業務保費收入達842.50億元。

上半年3.5%的風究竟有多猛?本文第一作者馬老師就在業内親眼見證了投資者們,甚至賣掉投資性房産,轉而投資這一收益穩定的品種。

不過接下來,當壽險産品也不得不“跟跌”,告别3.5%時代、或将步入“2”陣營,投資者無處安放的資金,将何去何從?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下一個C位”猜想一

分紅型終身壽險

Y

當3.5%預定利率産品全面退出後,保險産品還有吸引力嗎?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其實,在3.5%的壽險産品尚未下架之前,保險公司就已經推出了“保證利率2.5%+分紅”的壽險産品進行接檔,隻不過目前選擇這一類産品的投資者還不多。

“愉見财經”問及的不少業内人士均持比較接近的預期:未來人身險行業将繼續深耕産品多元化,向“低保底+高浮動”的方向發展。各家保險公司或将有更多這類産品推出。

保險年金産品的優勢在于“長期穩定收益+養老規劃”,而在收益不确定的時代,在保險理财領域,“愉見财經”把“下一個C位”的猜想票,暫時投給分紅型終身壽險。

分紅保險是保險公司将自身的實際經營成果的部分盈餘,按照一定的比例向保單持有人進行配置設定。分紅型終身壽險既保留了傳統壽險産品身故和全殘的基本風險保障功能,還在每個保單年度根據保險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派發一定分紅,保單持有人可以共享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果,實作财富安全的規劃,這對有長期财富管理需求的投資者頗具吸引力。

對比來看,此前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每一年度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是确定的,寫在保險合同裡;但是分紅保險的投資收益在保底收益之外,是不确定的,投資收益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最重要的兩大因素是,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和保險公司的投資能力。沒有公司能夠準确預測未來的經濟環境,也無法準确預測未來的分紅,但是投資能力更強的公司,在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上更有保障。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下一個C位”猜想二

收益回暖的銀行理财産品

Y

雖說去年底到今年初,銀行理财産品的“破淨潮”給第一次經曆“破剛兌”的投資者上了一課,但是之後,随着債市完成了修複顯示了韌性,以債券為主要底層資産的銀行理财(固收類産品等),也紛紛重新漲了回來。

再加上,考慮到投資者對于銀行理财淨值波動完全透明、市場化的呈現,或還需要更多時間來适應,于是今年上半年,銀行理财又重新祭出“攤餘成本法”,放心,這次波動也在背景被熨平了,買了這些産品,不會再像去年底那樣心驚肉跳了。

是以要猜想“下一個C位”,銀行理财得票數一定不會少。事實上,市場風向已至,銀行理财規模已經創出了下半年“開門紅”。

據銀行業理财登記托管中心的資料,截至7月14日,銀行理财規模已達26.93萬億元,意味着7月以來的兩周裡,這一規模就足足增長了1.35萬億元,較三月末的低點也回彈了将近1.9億元。從産品種類來看,最受投資者青睐的依然是現金管理類和固收類理财。

這背後,自然是銀行理财收益率表現争氣。據普益标準的二季度銀行理财市場報告,占理财産品絕對比重的固收類理财收益率持續回升,截至季末,存續的開放式固收類理财産品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準分别為4.17%,環比上漲2.37個百分點;存續的封閉式固收類理财産品近3個月年化收益率平均水準分别為5.38%,環比上漲3.04個百分點。

為了抓住市場機會,各家銀行及理财子公司也給出了誠意。除了多家機構紛紛推出的“零費率”措施來實際“補貼”投資者,“愉見财經”還觀察到不少機構更新了服務,以更趨“買方投顧”的視角來輔助投資者更精準地配置産品,也更貼心地陪伴着投資者。

以浦發銀行為例。一則,在浦發銀行App上,進入理财頻道,即可見置頂的熱門闆塊「低波專區」,專區還分“低波精選”與“低波增利”兩個子區。在「低波專區」,是浦發銀行為投資者預篩選的“高比例穩定性資産”、“高比例攤餘成本法”、“低波資産配置”、“穩中求進”的理财産品。

可以想見,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安心的理财體驗,浦發銀行打造這一「低波專區」一定頗費了一番功夫,他們需要逐一給産品打标簽,密切跟蹤産品表現與政策,才能助力投資者的選品過程更便利、更精準。而作為投資者,就可以省去研究理财産品底層資産、曆史表現的麻煩事。

在浦發銀行的嚴格管理機制下,「低波專區」為投資者帶來了名副其實的穩健體驗。據悉,截至6月末,專區已上線低波精選産品近200隻,已兌付産品全部達到業績比較基準,尚未兌付的産品在運作周期内年化收益均已超過業績比較基準。

二則,在浦發銀行App上,還上線了輔助投資者的決策工具「矩陣選品」,投資者被引導關注的,不隻有收益率,還有曆史運作穩定程度、回撤情況、投資期限。此外,如果投資者在幾款産品間猶豫不決,我們還可以通過「理财PK」等工具,來直覺對比不同産品的業績表現、風險等級、産品期限、産品熱度等。

在行業裡,經常有這樣一種尴尬,叫做“好賣的産品不好賺,好賺的産品不好賣”,那是因為有些産品,看似最新幾期收益率很高,但其實已經處于價格的高位,面臨調整,就像短跑沖刺後很可能會歇一歇;而有些産品則相反,盡管收益率沒有那麼高,但曆史回撤卻始終控制得很好,可謂長跑冠軍。有了浦發銀行的「矩陣選品」,投資者就能“眼觀六路”,不會進入單一名額迷思,還能一鍵探究回撤名額等綜合變量。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浦發銀行APP矩陣選品&理财PK功能展示

“下一個C位”猜想三

試點運作19個月的養老金理财

Y

養老金理财産品作為養老金市場的新寵,在試點運作19個月後,業績如何?

距2021年12月釋出首批試點個人養老金理财産品以來,目前市場上養老金理财産品共存續51隻,有39隻養老金理财産品為“固收+權益”産品,12隻為混合類産品。

根據南财理财通資料,截至2023年上半年,38隻“固收+權益”養老金理财産品在其存續期内平均年化收益率為2.94%,12隻混合類養老金理财産品在其存續期内平均年化收益率為3.43%。

我們再以今年上半年的同期資料,來PK一下養老金理财産品和普通理财産品的表現。

從固收類産品看:固收類養老金理财産品上半年淨值增長率與最大回撤分别為2.35%和0.34%;普通固收類産品2023年上半年淨值增長率和最大回撤分别為2.33%和0.22%。二者的上半年淨值增長率與最大回撤頗為相近,在收益與風險控制方面并不存在明顯差異。

從混合類産品看:混合類養老金理财産品上半年淨值增長率為2.76%,顯著高于普通混合類産品上半年淨值增長率1.4%,同時混合類養老金理财産品上半年最大回撤也更低。

嗯,就憑這一點,我們這篇稿子就得把養老金理财也拉進來,投一票。養老金理财産品畢竟是市場的新品種,起步晚、規模小,我們得給它多增加點曝光度,讓大家更了解養老金理财。

不過話說兩頭。投資者在選擇繳交個人養老金購買養老金理财時,還是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則要關注産品特殊的退出機制,一般來說資金要在投資者達到退休年齡之後,根據規定進行提取;二則,投資之前還是請詳細了解産品的投資标的和風險收益特征,選擇适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和養老規劃的産品,不少投資者會誤以為既然是養老金理财就不會“破淨”,但其實不然,養老金理财也得随行就市地波動,今年上半年有少數産品是出現“破淨”的。

畢竟這是咱養老的錢,“穩健”還是首選。

“下一個C位”猜想四

大額存單,一單難搶

Y

就低風險而言,大額存單妥妥上C位。

由于銀行利率下行的趨勢不變,近期存款門檻20萬以上的大額存單被“搶瘋”了。

其實,國有大行的大額存單利率已經幾乎都降到3%以下了,即便如此,還是一單難搶;股份制銀行、城商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仍有部分3%以上,更是一上線就直接被“秒”。

比如,中國銀行3年期、2年期和1年期的大額存單産品利率分别為2.9%、2.35%和2.0%;招商銀行近期的大額存單産品中,利率最高為1年期2.2%;浦發銀行多款3年期大額存單産品利率為3.15%。

之是以如此搶手,“愉見财經”注意到,除了利率下行的原因,今年以來銀行大額存單發行量是在減少的,畢竟銀行也愁自己的息差,是以得壓低他們的負債端成本——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今年5月,大額存單發行數量為490隻,環比下降15.22%。

在國有大行和股分行的大額存單産品利率下調之時,不少小銀行、網際網路銀行選擇利用這一時機,推出更高利率産品“逆風”獲客。

比如,桂林銀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分别為2.20%、2.80%、3.45%、3.95%;貴陽銀行推出少量5年期大額存單,利率高達4.05%;新網銀行5年期利率為3.85%;百信銀行3年期為3.35%、5年期3.60%;藍海銀行3年期利率為3.45%;衆邦銀行5年期利率為3.65%。

好咯,以上就是我們的C位猜想。低利率來襲,下半年,你的安穩錢,打算放在哪裡?

(本文第一作者馬春園:前财經媒體資深編輯,目前供職于保險機構。)點選“在看”或轉發,是您對我們最好的獎賞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

大道至簡 | 山雨欲來 | 精打細算 | 背景魅影 | 尋租空間

五十度灰 | 生如夏花 | 火眼金睛 | 人艱不拆 | 知己知彼

舍得之間 | 請君入甕 | 碧瓦朱甍 | 遊刃有餘 | 明日之城

互惠互利 | 姗姗來遲 | 那年花開 | 盡職免責 | 一念成佛

造假成本 | 完美謊言 | 種豆得豆 | 異曲同工 | 演員誕生

【深度】當3.5%增額終身壽将成時代背影,下一個C位,誰與争鋒?| 愉見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