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作者:萬世浮華矣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魯迅翻閱曆史書時,不禁感到吃驚:“歲大饑,人自賣身為肉于市曰菜人,其賦持三千與夫,夫迹之,已斷手臂,懸市中矣……”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這首《菜人哀》講述一女子不願夫妻一起餓死于是把自己賣掉當菜人的故事,在當時這種菜人的肉價格甚至比狗肉還要便宜,好端端的人為什麼會被放在在菜市場的肉闆上售賣?而曆史上真的存在吃人的現象嗎?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菜人”現象的曆史溯源

在20世紀30年代,大陸一批考古學家在洹河河畔發現了曆史有三千多年的商王陵墓,同時也發現了2500多座陪葬墓,坑中白骨衆多,便想到當時身份低下的奴隸命運如此之慘。

商王陵墓旁,有一座人祭場,如果拿800米的操場對比的話,這個人祭場的面積大了兩倍,非常壯觀。出土的大約3500具白骨,他們有的頭和身子分離不在一個地方,有的坑隻埋頭骨,有的坑埋的是除頭骨以外的身軀,頭骨有女有男,大多不超過20歲,還有幼童。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在商朝祭祀時會舉行殺牲儀式,所謂的殺牲儀式就是将人像豬狗一般的牲畜一樣向神靈供奉,而被祭祀的這些人,大多是戰俘,奴隸。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然而西周時期時,就有了類似“菜人”的情況,而當時周人極其想要抹去這段曆史,是以隻是在甲骨文上有出現過。周人所用的文字是商人所創,他們本族内并沒有創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字,甲骨文中的周字是“用”和“口”兩個字合起來,在商人看來,周族的特征,就是繳納共用的人口。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在古代戰亂中出現過吃人的現象,打仗時軍隊的糧草經常會被掠奪不見,而軍糧不見士兵沒有食物可吃,就沒有力氣上戰場,隋末唐初,軍閥朱粲就是一位吃人狂魔,作為典型的流寇型軍閥,他的部隊常常居無定所,哪裡友善就在哪裡安營紮寨,靠着搶奪周圍村民的糧食來充饑,朱粲下令讓士兵們把婦女和兒童煮來吃,并且說到:“肉裡面最美味的就是人了,隻要别國有人,咱們還用得着餓肚子嗎?”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當然不光是軍閥,一些官員也存在這種現象,安史之亂時,将軍張巡死守都城,沒有糧草的供應,眼看着士兵們就要被餓死,在極其無奈的情況下,張巡将自己的小妾殺掉讓将士們分食,城中已經出現百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人心危恐”的局面,張巡下令先将婦女抓來,再是小孩老人,那時城中被吃人的數量達到了萬人。這種“人吃人”的情況在魏晉時期有所好轉,每當遇到饑荒,人吃人的現象就會再度卷土重來。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然而北宋時期,就有将人售賣出去的先例,靖康之亂,米價開始漲價,漲到鬥米數十錢,這樣的價格在當時一些富人家庭也是咬咬牙才能買的,對于窮人來說更别提了。為了活命,就出現了用人肉代替糧食的現象,而一個青壯男子的價格是十五千錢,甚至沒有米的價錢貴。

這些曆史看來,菜人的現象并不是一種巧然也不是一個朝代心血來潮,而是受到曆史的演變才出現的。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明清時期出現“菜市場”

明代時,出現了能夠公開買賣人肉的菜市場。

明食大家顧城在《明末農民戰争》中記錄:“甚有鬻人肉于市,每斤價錢六文者;有腌人肉于家,以備不時之需者;”在這裡就提到了市裡能夠買到人肉,也是“菜人”的正式出現。在此時期,不僅“易子相食”的情況再次上演,且售賣的人肉價格與狗肉相比還要低,更有後半段所說,以“人心”和“幼兒肉”為美味的人,更有将人肉腌制放在家中的人,還有把人肉放在炭火上作為燒烤來吃的人。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隻要是人,都有可能被售賣在市場中。不是所有家庭都能吃飽喝足,還有些家庭維持生計都很困難,而“菜人”或許是他們不受饑餓最好的辦法。那些推車上,被繩子捆綁起來的孩子躺在上頭,來到賣肉的地方進行“菜人”的交易,家長眼中盡管有萬般的不舍,也是被逼無奈的舉措。還有一些父母不願讓自己的兒女餓死,來到市場自願成為“菜人”。

這些被賣過去的幼女在殺前也會經曆慘痛,就像對待豬狗羊一樣,這些“菜人”跟牲畜沒什麼差別,砍肉的人也不會對他們有所憐惜。幼女被拉進後院的屠宰場,綁在血淋淋的樁子上,此時的她還不明白要經曆什麼,那把砍肉的菜刀直直的對着她的身子,她開始害怕的掙紮。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閱微草堂筆記》對”菜人“的記載

幫手們上來将幼女的衣服扯掉然後控制住她,隻見咔的一下,胳膊掉了下來,發出了慘叫聲。随後,四肢,内髒全部都被弄得一幹二淨,屠夫兩三下就将剛才幼女的四肢懸挂在了上面,這血淋的場面是市場後頭每天都要上演的畫面,場面血腥令人不敢想象,也可見當時社會的恐怖。這也就是那首《菜人哀》中“兩肱先斷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湯。”的真實寫照。

後來到清朝時期的皖南地區,到處都有販賣人肉的市場,人肉也開始漲價,賣到了三十文一斤的價格,甚至到後來竟然漲價到一百二十文一斤的高額。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被吃掉的人還要分分級别,肉質鮮美,骨頭在炖煮後爛掉,肉入湯味,這是最上等的人肉,一般來自于幼童,這種人肉的售賣價格較高,被稱為“裹爛”。男性的肉質需要炖煮好長時間才能咬爛,而當時男性基本上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瘦弱無比,肉不怎麼好吃但也湊活的過去,這類肉被稱為“燒把火”,如果肉質比羊肉好吃,味道絕佳,這就是女人的肉,也被稱為“兩腳羊”。

當然在那種社會下,“菜人”的首要目标還是女人和小孩,男人在市場上出現的情況少之又少。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口感不同在外,還有一種謠言是“女人的肉更加有營養”在社會上散布,而“菜人”最初指的是女人,可以像蔬菜一般被賣出去,久而久之,就有一些店家看到了賺錢的财路,抓很多女人進行培養,讓她們吃好的,一段時間過後觀察她們的肉質,等到肥美的時候殺掉她們,進行售賣。很多家庭為了防止自家的女兒被抓走,将女兒鎖在屋子裡。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饑荒食人現象不斷出現

不僅人被放到了菜市場上可以售賣,明清時期災荒中食人的現象也相當不少,但是對比明朝出現的食人縣區來說,清朝比明朝少了大半。當然,出現食人情況的現象也是在沒有糧食下被迫無奈,在地區分布上北方的食人現象尤為多,大緻是因為北方常年遭遇饑荒,又受到戰亂的影響,南方以及邊疆地區相對少。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萬曆二十一年,河南遭遇特大水災,大面積的饑荒出現,而饑民圖前十一幅:浮滿路、殺二歲女、盜賊夜火、子丐母溺屋、饑民逃荒、夫奔妻追、賣兒活命、棄子逃生、人食草木、全家缢死、刮食人肉。這殺二歲女和刮食人肉就是當時的寫照。

古代“菜人”是啥?為何随時被人割肉吃,價格甚至比豬肉都便宜

筆者感悟

“菜人”的遭遇在曆史上是一段悲劇的存在,他們所經曆的事情我們無法想象,我們應該珍惜如今美好的生活,對比“菜人”的經曆下,我們要幸福的太多,如今饑餓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是食人的曆史我們不能夠忽視,與動物之間的互相殘殺,人類的這番舉動才是真正的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