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公孫大娘是盛唐三絕之一嗎?

作者:陶陶159258

盛唐三絕是指李白、張旭、裴旻,在最近火熱的電影《長安三萬裡》中也曾提及。

有沒有人有不一樣的答案?我記得我讀國中的時候(1980年代末期),說的盛唐三絕好像是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公孫大娘的劍舞。

公孫大娘是盛唐三絕之一嗎?

差别就在于劍絕是劍聖裴旻還是公孫大娘。我想劍聖裴旻的劍技可能偏向于搏擊,武力值很高;而公孫大娘的劍技更偏向于舞蹈,即所謂的劍舞。

說明一下,唐代對人的稱呼是常在姓氏後面附上這個人在家裡的排行,把年青美麗的少女稱為娘,年輕帥氣的少男稱為郎,是以我們看唐朝電影電視就經常聽到李三郎,黃四娘之類的稱呼(杜甫有詩曰“黃四娘家花滿蹊”)。公孫因排行老大,又年輕貌美,故稱公孫大娘,與我們現在所稱呼的大娘的意思大相徑庭。

公孫大娘還是唐玄宗宮庭梨園的舞聖,與歌聖李龜年齊名,公孫大娘和李龜年做為盛唐時期娛樂圈中的頂流,吸引了衆多大咖粉絲,如李白、王維、杜甫、張旭、吳道子等人。

公孫大娘是盛唐三絕之一嗎?

可惜的是,一場安史之亂,把盛唐從天堂推向地獄,公孫大娘和李龜年境遇相似,晚年流落江湖,窮困潦倒,杜甫與李龜年相遇後,為李龜年賦詩一首《江南逢李龜年》,詩曰“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晚年沒有見過公孫大娘,卻是在他五十六歲時,在夔府别駕元持家裡,觀看臨颍李十二娘跳劍器舞,覺得舞姿矯健多變非常壯觀, 就問她是向誰學習的?她說:“我是公孫大娘的學生”。看着那熟悉的劍舞,似是故人來,物是卻人非,杜甫感懷,于是做《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以記之。

公孫大娘是盛唐三絕之一嗎?

《劍器行》中記載,“大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駕元持宅,見臨颍李十二娘舞劍器,壯其蔚跂,問其所師,曰:“餘公孫大娘弟子也。” 開元五載,餘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浏漓頓挫,獨出冠時,自高頭宜春梨園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曉是舞者,聖文神武皇帝初,公孫一人而已。玉貌錦衣,況餘白首,今茲弟子,亦非盛顔。既辨其由來,知波瀾莫二,撫事慷慨,聊為《劍器行》。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于邺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骖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兩寂寞,晚有弟子傳芬芳。

臨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揚揚。

與餘問答既有以,感時撫事增惋傷。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

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

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蕭瑟。

玳筵急管曲複終,樂極哀來月東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杜甫在《劍器行》中對公孫大娘的劍舞極盡推崇,在序言中順便提到了草聖張旭在早年的時候,因為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有所領悟之後,草書技藝大進,終成一代草聖。也有記載,說是吳道子也是因為觀看了公孫大娘的劍舞之後,畫技大進,終成一代畫聖。

可惜的是,在杜甫觀看了李十二娘舞劍之後,史上再無公孫大娘的記載。在那樣一個亂世,人如浮萍,身不由己,被時代的大潮裹挾着,最終埋沒在歲月紅塵中,唯有她的舞姿,留在了那一段盛唐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