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作者:上觀新聞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近日,《中國新聞周刊》釋出的一組調查資料顯示,有六成人選擇夏季不穿涼鞋,“為什麼夏天不穿涼鞋了”等詞條頻頻登上熱搜榜。炎炎夏日裡,涼鞋、拖鞋等是人們納涼的法寶。作為一種符号和記憶,鞋子在悠長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是一些國家國寶級的物品。一雙鞋的變遷,折射的是腳底下“走”出來的文明。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加拿大多倫多貝塔鞋類博物館展出的休閑鞋

謝靈運改造木屐

因為制作簡單,人類曆史上最早出現的足上用品就類似于涼鞋的構造,它是由原始的包裹物演變而來的。每個地域的古代文明時期都曾出現過不同形式的草編鞋,隻需在鞋底系上帶子或繩線。

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鞋子,發現于美國密蘇裡州境内,距今約8000年。它是由植物纖維編成的涼鞋,為美洲土著人所穿,草鞋的植物編織材料有稻草、麥稭、玉米稭等多種選擇。草鞋在中國古代社會也是必需品。《詩經》雲:“糾糾葛屦,可以履霜。”其中的葛屦就是以葛制成的草鞋,先秦人将這種草鞋稱為“屦”。

在周朝,無論地位的尊卑,衆人皆可穿草鞋。哪怕是周朝的王室,也将草鞋作為夏季用鞋的标配。鞋子與衣服的搭配是與身份和地位有關系的。比如鞋子需要與衣服的顔色、款式比對,《儀禮》中說,夏天穿葛屦“玄端黑屦”“素積白屦”,即夏天穿用葛草編結的鞋子,若身上是黑色的衣服,則要穿黑色的鞋,若穿腰間帶褶的白色絲織衣裳,則用白色的鞋子搭配。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加拿大多倫多貝塔鞋類博物館展出的古老涼鞋

蘇轼《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中的名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其中的芒鞋也是草鞋。在古代社會生活中,草鞋是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勤勞,古代的俠客隐士常以穿草鞋為豪。因為草鞋的原料來自大自然,就算到現代,崇尚自然的人仍然愛穿草編涼鞋。

随着時代的發展,一種新型的“涼鞋”——木屐出現了。與草鞋相比,它更耐用。在甯波博物館中,就儲存了一雙起源于良渚時期的木屐,至今有4000多年的曆史,屬良渚文化遺物。

木屐是最早的拖鞋樣式,南北朝時又叫“呱嗒闆兒”。它一般以質地堅硬的木闆制成,搭配布帶、革帶等。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别》中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其中的“謝公屐”就是一種木屐,它的發明者是“山水詩派”鼻祖、南北朝的謝靈運。

謝靈運出身名門望族,他性格灑脫,對官場并不在意,但是對遊山玩水頗感興趣。他發現,爬山時如果将木屐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後齒,更能在登山的過程中保持身體平衡。他根據想法改進了木拖鞋,使它成為流行一時的潮流産品,史稱“謝公屐”。這種改良後的拖鞋很受歡迎,甚至還流傳到了日本、北韓等地。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巴西人将拖鞋做成了文化

随着時代的發展,草鞋、木屐等逐漸淡出了視野,成了非主流,而以皮、木、竹、麥稭等天然材料,或是更加輕便柔軟的橡膠、塑膠等制造的涼鞋、拖鞋更為普遍。

對年輕人來說,代表着自由和快樂的“人字拖”,比涼鞋更受到他們的喜愛。

人字拖又叫“夾趾拖鞋”,單聽其英文單詞(Flip-Flops)的發音,有一種踢踢踏踏的節奏感,傳遞出随意和自在之感。醫學界對穿“人字拖”引起關節疼痛、腳踝扭傷等問題的争論一直都有,但在一些處在熱帶的國家或城市,人字拖依舊是夏日鞋子的首選。甚至在巴西,人字拖成了一種時尚的文化符号。

據考證,巴西的人字拖源于日本木屐。在巴西,人字拖和咖啡豆、面包和牛奶一起被列入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巴西國寶級的人字拖品牌,每年能賣出數千萬甚至上億的數量。就連巴西前總統也曾穿着人字拖上鏡,可見這款鞋在該國的國民度非同一般。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巴西國寶級的拖鞋,還出入了奧斯卡、世界杯足球賽等重要場合,成為奧斯卡提名者伴手禮和世界杯足球賽的“周邊”物品。這與其高品質、設計感是分不開的。

人字拖于1962年傳入歐洲,最初隻有黑色、深藍色兩種顔色。20世紀90年代,巴西推出了彩色人字拖,盡管售價比原來高出一倍,卻給市場帶來了突破性發展。随後又設計出顔色更豐富、鮮亮的款式,并且增加了水晶等飾物,有的鞋底做成加厚款,人字拖上的印花也越來越個性化,使其更富青春活力。

巴西人酷夫妻字拖,也與其當地的取材有關。巴西的天然橡膠世界聞名,産量高、品質好、經濟壽命長,以這樣材質制成的鞋更柔軟、更合腳,也更耐磨。

傳統涼鞋為何受冷遇

從曆史的演化來看,鞋子是人類文明、技術和審美能力發展的一個縮影,同時記錄了社會價值觀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和發展。

在《中國新聞周刊》關于涼鞋的一項社會調查中,近六成人選擇夏季不穿涼鞋,其中“00後”占了60%以上,超過其他年齡段。在不愛穿涼鞋的原因中,“腳容易曬黑”排名第一。不少網友開玩笑地評價:“涼鞋自己也沒想到,打敗自己的不是其他新産品,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防曬’。”從防曬衣到防曬帽、防曬口罩,再到不穿涼鞋,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防曬真是“武裝到了腳趾”。

記者發現,“夏天不穿涼鞋”的其他原因與現代生活和工作方式有關。比如,開空調腳冷、上下班趕時間跑不快、坐地鐵和公交怕被踩、開車不友善等。這些原因不無道理,鞋子的變化永遠是應當代人的需求而進行的。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西班牙鞋履藝術展展出的涼鞋

是以,與傳統涼鞋相比,越來越多的變種涼鞋脫穎而出,受到了人們的喜愛。比如年輕人喜愛洞洞鞋,在夏天走路、空調房保暖等方面都比傳統涼鞋更有優勢。再比如透氣網面的運動涼鞋和運動拖鞋,這些與近年的運動潮流和時尚有關,在衣服穿搭、生活場景上更能搭配,适合現代生活。

在加拿大多倫多,有一家專門收藏鞋子的博物館,建于1995年,叫貝塔鞋類博物館。館内收藏了12000多雙鞋子,從古埃及時代的草鞋,到精緻華貴的緞面女鞋和深受現代人喜愛的運動休閑鞋,橫跨數千年的曆史。

博物館内還珍藏了不少名人的鞋子。如維多利亞女王的象牙睡鞋、丘吉爾的皮靴、伊麗莎白·泰勒的銀色拖鞋等。有趣的是,話劇《傾城之戀》在多倫多演出期間,梁家輝在劇中穿過的一雙皮鞋被博物館相中,永久收藏于博物館展出,這也是華人明星的鞋子首次被該博物館收藏。

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愛穿涼鞋了?但巴西這款人字拖為何在全世界賣瘋了

貝塔鞋類博物館展出的各種鞋子

此外,博物館還有各種材質的鞋,如獸皮、瓷土、木材、花草、金屬、絲綢等,形狀多到匪夷所思。鞋子的來源從深山獵戶到皇親貴族,從中國的三寸金蓮到撒哈拉沙漠的燙沙涼鞋,從14世紀的埃及蘆葦鞋到世界滑冰冠軍的冰鞋等,包羅萬象。

達·芬奇曾說過,人類的腳是一項工程學的傑作和一件充滿藝術氣息的作品。鞋亦如此。從鞋子的進化史可以品出“走”出來的文明,它的生命力永遠來自當下的需要,它的創新同樣值得期待。

(文内圖檔來源:新華社)

欄目主編:龔丹韻

來源:作者: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