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tc/rc.local 與 /etc/init.d Linux 開機自動運作程式

轉載位址:https://www.cnblogs.com/fatt/p/4790561.html
1. /etc/rc.local 
   這是使用者自訂開機啟動程式,把需要開機自動運作的程式寫在這個腳本裡
   --------引用----------------------
  在完成 run level 3 的服務啟動後,如果我還有其他的動作想要完成時,舉例來說, 我還想要寄一封 mail 給某個系統管理帳号,通知他,系統剛剛重新開機完畢,那麼, 是否應該要制作一個 shell script 放置在 /etc/rc.d/init.d/ 裡面,然後再以連結方式連結到 /etc/rc.d/rc3.d/ 裡面呢?呵呵!當然不需要!還記得上一小節提到的 /etc/rc.d/rc.local 吧? 這個檔案就可以執行您自己想要執行的系統指令了。像不像早期 DOS 年代的 autoexec.bat 與 config.sys 呢? ^_^
  也就是說,我有任何想要在開機時就進行的工作時,直接将他寫入 /etc/rc.local , 那麼該工作就會在開機的時候自動被載入喔!而不必等我們登入系統去啟動呢! 是否很友善啊!一般來說,鳥哥就很喜歡把自己制作的 shell script 完整檔名寫入 /etc/rc.d/rc.local ,如此一來,開機就會将我的 shell script 執行過,真是好棒那!
  --------引用----------------------
也就是說,在linux啟動的最後階段,系統會執行存于rc.local中的指令。和windows裡面的“啟動”菜單有點像,但是設定麻煩些,功能更強大

使用情況:      

1)oracle等伺服器的啟動:如果你需要你的oracle可以随着系統一起啟動,你可以去看看/etc/oratab這個檔案,然後去了解它,你就會發現這裡才是它正确的位置所在

2)靜态路由: 對于需要增加大量的不是本網段的路由時,很多人喜歡在/etc/rc.d/rc.local裡添加類似

route add -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0.224.0.251

route add -host 192.168.100.1  gw 10.224.0.251

2. /etc/init.d  

       這個目錄存放的是一些腳本,一般是linux以rpm包安裝時設定的一些服務的啟動腳本。系統在安裝時裝了好多rpm包,這裡面就有很多對應的腳本。執行這些腳本可以用來啟動,停止,重新開機這些服務。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要重新啟動 sendmail 的話,而且你的 sendmail 是以 rpm 來安裝的,那麼下達 /etc/rc.d/init.d/sendmail restart 就可以直接啟動 sendmail 啰!

        前面說到,/etc/rc.d/init.d這個目錄下的腳本就類似與windows中的系統資料庫,在系統啟動的時候執行。程式運作到這裡(init程序讀取了運作級别), 是該運作init.d裡的腳本了,但是并不是直接運作,而是有選擇的因為系統并不需要啟動所有的服務。

  那麼,系統是如何選擇哪些需要啟動哪些不要呢?這時剛才說的運作級别就起作用了。在決定了系統啟動的run level之後,/etc/rc.d/rc這個腳本先執行。在RH9和FC7的源碼中它都是一上來就check_runlevel()(雖然實作的代碼不一樣,也大同小異),知道了運作級别之後,對于每一個運作級别,在rc.d下都有一個子目錄分别是rc0.d,rc1.d ….. rc6.d。每個目錄下都是到init.d目錄的一部分腳本一些連結。每個級别要執行哪些服務就在相對應的目錄下,比如級别5要啟動的服務就都放在rc5.d下,但是放在這個rc5.d下的都是一些連結檔案,連結到init.d中相對應的檔案,真正幹活到init.d裡的腳本。

   以下内容是作者自己的翻譯版本,如需轉載到CSDN外其他網站,請注明本文連結。

 一、關于/etc/init.d

     如果你使用過linux系統,那麼你一定聽說過init.d目錄。這個目錄到底是幹嘛的呢?它歸根結底隻做了一件事情,但這件事情非同小可,是為整個系統做的,是以它非常重要。init.d目錄包含許多系統各種服務的啟動和停止腳本。它控制着所有從acpid到x11-common的各種事務。當然,init.d遠遠沒有這麼簡單。(譯者注:acpid 是linux作業系統新型電源管理标準 ;X11也叫做X Window系統,X Window系統 (X11或X)是一種位圖顯示的 視窗系統 。它是在 Unix 和 類Unix 作業系統 ,以及 OpenVMS 上建立圖形使用者界面 的标準工具包和協定,并可用于幾乎已有的現代作業系統)。

    當你檢視/etc目錄時,你會發現許多rc#.d 形式存在的目錄(這裡#代表一個指定的初始化級别,範圍是0~6)。在這些目錄之下,包含了許多對程序進行控制的腳本。這些腳本要麼以"K"開頭,要麼以"S"開頭。以K開頭的腳本運作在以S開頭的腳本之前。這些腳本放置的地方,将決定這些腳本什麼時候開始運作。在這些目錄之間,系統服務一起合作,就像運作狀況良好的機器一樣。然而,有時候你希望能在不使用kill 或killall 指令的情況下,能幹淨的啟動或殺死一個程序。這就是/etc/init.d能夠派上用場的地方了!

    如果你在使用Fedora系統,你可以找到這個目錄:/etc/rc.d/init.d。實際上無論init.d放在什麼地方,它都發揮着相同的作用。

     為了能夠使用init.d目錄下的腳本,你需要有root權限或sudo權限。每個腳本都将被作為一個指令運作,該指令的結構大緻如下所示:

     /etc/init.d/command 選項

     comand是實際運作的指令,選項可以有如下幾種:

  • start
  • stop
  • reload
  • restart
  • force-reload

       大多數的情況下,你會使用start,stop,restart選項。例如,如果你想關閉網絡,你可以使用如下形式的指令:

         /etc/init.d/networking stop

        又比如,你改變了網絡設定,并且需要重新開機網絡。你可以使用如下指令: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init.d目錄下常用初始化腳本有:

  • networking
  • samba
  • apache2
  • ftpd
  • sshd
  • dovecot
  • mysql

         當然,你可能有其他更多常用的腳本,這個取決于你安裝了什麼linux作業系統。

 二、關于/etc/rc.local

      rc.local也是我經常使用的一個腳本。該腳本是在系統初始化級别腳本運作之後再執行的,是以可以安全地在裡面添加你想在系統啟動之後執行的腳本。常見的情況是你可以再裡面添加nfs挂載/mount腳本。此外,你也可以在裡面添加一些調試用的腳本指令。例如,我就碰到過這種情況:samba服務總是無法正常運作,而檢查發現,samba是在系統啟動過程中就該啟動執行的,也就是說,samba守護程式配置保證了這種功能本應該正确執行。碰到這種類似情況,一般我也懶得花大量時間去查為什麼,我隻需要簡單的在/etc/rc.local腳本裡加上這麼一行:

          /etc/init.d/samba start

     這樣就成功的解決了samba服務異常的問題。

 三、總結

         Linux是靈活的。正因為它的靈活性,我們總是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辦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啟動系統服務的例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有了/etc/init.d目錄下的腳本,再加上/etc/rc.local這個利器,你可以放心的確定你的服務可以完美的啟動和運作。

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