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抖音不甘争第三

作者:字母榜
抖音不甘争第三

在“閃電戰”未能奏效之後,抖音和微信正被卷入一場難度更新的外賣持久戰中。

兩大平台分别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初入局外賣市場,初期十分低調,但行動速度很快,試圖在美團做出有效反應之前完成偷襲,在外賣市場站穩腳跟。

抖音2022年7月内測團購配送服務,主打中高檔外賣套餐。微信則于2023年2月上線“門店快送”,入口位于發現頁的小程式欄目下,聚合不少品牌餐飲商家。

抖音和微信涉足本地生活已久,餐飲商家資源十分豐富,供給并非難題。但在履約環節,兩大平台均沒有自己的騎手,隻能讓商家自行配送,或是利用第三方運力。

抖音不甘争第三

2022年底,抖音與順豐同城、達達和餓了麼等達成合作,由後者為商家提供外賣套餐配送服務。微信門店閃送同樣接入了順豐、達達、閃送和UU跑腿等同城配送服務。

運力問題部分解決,抖音和微信做外賣有了根基。在招攬商家時,兩大平台都試圖把更低的抽傭率作為主要賣點。

根據官方披露的資料,美團外賣傭金比例介于6~8%之間,即商家從消費者端收入100元,平台要抽走大約6~8元傭金。相比之下,抖音外賣的抽傭率目前僅為2.5%。

微信更進一步宣布,在門店快送服務測試上線一年之内,平台不會抽傭;同時,也不會從消費者支付的配送費中抽傭,該費用由商家和第三方運力之間直接結算。

手握傭金優勢,兩大平台攻勢淩厲,志在必得。

今年初,抖音為外賣業務制定高達1000億元的GMV(商品交易總額)目标,坊間傳聞它将在今年6、7月進軍一二線城市。微信門店快送2月在廣州深圳啟動測試,7月又在北京、上海、成都、重慶、南京、武漢等12個大城市上線,8月将進入第三批城市。

抖音和微信在入侵美團腹地時,并未大張旗鼓,而是盡可能避免過早驚動對手。在官方口徑中,他們甚至沒有提及“外賣”二字,而是使用團購配送、門店快送之類的字眼。這或許表明,他們并不想馬上陷入與美團的貼身肉搏。

半年多過去,抖音和微信發起的外賣閃電戰,并未在戰略層面上取得成功。

抖音外賣的重點城市仍然隻有北京、上海和成都,不少商家期待的全國鋪開并未成真。據《晚點LatePost》報道,第一季度抖音外賣的日均訂單量僅為1~2萬單,4、5月在平台補貼的驅動下,一度沖高至10萬單,但在補貼減少後很快回落。

1000億GMV的全年目标,早已不切實際。上個月,抖音将新目标改為全年50億。但根據估算,上半年抖音外賣隻做到大約15億GMV,相當于原先目标的1.5%、新目标的30%。即便全年KPI“腳踝斬”,想要足額完成依然難度很大。

微信涉足外賣比抖音更晚,目前仍處于快速開城的階段。但在廣深兩座首發城市,加入微信門店快送的商家并不多。

以深圳大學城為例,附近的門店快送商家隻有20多個,主要包括肯德基、喜茶、滬上阿姨、哈根達斯、美團買菜、七鮮超市等連鎖品牌。同一位置,美團和餓了麼的商家數量在三位數以上。

抖音和微信的偷襲未能建功,設想中的閃電戰逐漸淪為膠着的陣地戰。

美團經曆了初期的被動之後,今年3月上線外賣聚合直播間“快槍手”項目,一個月後又在北上廣深等20多個城市上線團購配送,貼着抖音打。

在美團逐漸築起防線後,抖音和微信攪動外賣江湖的戰争,已經不可能很快結束。

在外賣持久戰中,兩大平台都無力對美團構成真正挑戰,甚至不太可能取代餓了麼;以盡可能小的代價,争奪行業第三名的座次,将是抖音和微信更加務實的選擇。

不過,亦有迹象表明,抖音并不滿足于當外賣行業的老三。

抖音不甘争第三

36氪援引消息人士言論稱,抖音已經正式組建配送團隊,主要支援即時零售業務。抖音相關人士回應稱,此消息不實。

此前,抖音即時零售主要由平台商家自行配送,或是使用順豐同城、達達、閃送等第三方運力。倘若抖音自建配送團隊,即時零售業務的履約效率和使用者體驗将得到明顯提升。于即時配送隻隔了一層窗戶紙的外賣,自然也将從中受益。

A

抖音和微信擁有中國網際網路最龐大的流量池,而它們在外賣市場最主要的對手美團長期處于流量饑渴中。這為兩大平台憑借閃電戰後來居上提供了機會。

外賣這門生意,流量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有了流量,平台才能吸引和聚攏足夠多的商家;而商家生态的生長繁榮,又會吸引更多流量。這正是抖音和微信所擅長的。

虎嗅在7月初的一篇報道中稱,目前抖音主站DAU(日活躍使用者)達5.83億,算上抖音極速版和火山版,“大抖音”的合并去重DAU接近7億。

微信更勝一籌。它的MAU(月活躍使用者)超過12億,DAU約為10億;用來承接門店快送的小程式,早在2021年就實作了4.5億DAU。

相比之下,美團的流量遜色不少。根據市場調研公司QuestMobile的資料,截至2023年4月,美團全管道去重活躍使用者規模約為5.3億。另有媒體稱,倘若排除微信小程式、支付寶小程式等第三方流量來源,美團APP的DAU隻有1億出頭。

憑借流量的絕對優勢,抖音和微信向其他商業場景橫向擴張時,常常兵鋒所指、無往不利。比如,在到店酒旅業務上,抖音打了美團一個猝不及防,而這塊業務堪稱美團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抖音2020年起逐漸加碼到店業務,包括更新企業号,推出團購功能,建立本地探店達人體系,成立本地直營業務中心,引入服務商體系等。在消費者端,抖音合作商家提供的優惠券打折力度常常高于美團,逐漸形成低價口碑。

到了2021年底,抖音生活服務圖窮匕見,獨立成為一級部門。2022年,抖音生活服務在全國370多個城市落地,合作門店超200萬家,GMV比2021年增長7倍。2023年初,抖音生活服務到店及酒旅業務的核銷前交易額一度接近45%。

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成功偷襲美團,讓不少人覺得,抖音做外賣也将是一場“順風局”。

就連美團自己,也對這一強大的新對手頗感無奈,隻能緊盯對方的一舉一動:抖音在北京、上海和成都做了團購配送,美團幾個月後推出同類産品,并一口氣進入北上廣深等20多個城市。

跟在對手身後亦步亦趨,意味着企業将競争主動權拱手讓人,顯然不是長久之計。更何況,流量的巨大差距,依然是美團難以繞開的鴻溝。

然而,半年過去,抖音外賣交出的成績單令人大跌眼鏡,遠不及到店業務。它仍然聚焦于最早進入的三座城市,其餘城市隻做了少量試水,“全國上線”的傳言始終未能落地。

更大的問題是,抖音仍未找到做外賣的正确姿勢。

當初抖音以團購配送的形式切入外賣市場,希望依靠“預訂+套餐”減輕配送壓力,提高客單價。然而,先預定、再配送的消費方式,與外賣使用者即時點餐、即時配送的習慣大不相同;此外,套餐面向的場景是多人共餐,但絕大多數人點外賣都是一人用餐。産品形态與需求場景格格不入,意味着團購外賣難成主流。

抖音不甘争第三

年初至今,抖音外賣的日訂單量從幾萬單增長至十幾萬單,高峰期突破20萬單。但這塊業務的增長十分依賴補貼,一旦補貼減少,單量就會明顯下滑。對于愈發看重利潤的抖音而言,這樣的增長狀況并不令人滿意。

到了6月底,抖音将外賣GMV目标從1000億大幅下調至50億,事實上宣告了第一階段閃電戰的結束。另有消息稱,抖音外賣接下來将聚焦60元以上套餐,而在北京,客單價超過60元的外賣訂單僅占12%。這意味着,抖音外賣正在主動避開與美團的硬碰硬。

與抖音相比,微信入局外賣時間更短,但速度更快。短短五個月,它已經在北上廣深等12個城市上線門店快送,下個月還将進入第三批城市。

微信的流量比抖音更充沛,使用者使用商家小程式點餐的習慣也早已養成。而在微信生态内開辟入口,為某一塊業務導流,同樣也是微信早已熟稔的玩法。

以此來看,微信下場做外賣,完全有條件取得比抖音更大的戰果。但從最早試水的廣州深圳來看,微信外賣表現平平,并未出現爆炸式增長。

原因之一是,微信外賣的隐性門檻很高。商家要想入駐門店快送,首先需要開設自己的微信小程式,而這需要不菲的開發和運維成本。占餐飲行業主體的是中小商家,他們并不具備自建小程式的能力和意願;這導緻微信門店快送聚攏的主要是大型連鎖商家,外賣豐富程度大打折扣。

此外,微信把商家小程式彙總起來,放在同一個欄目中,雖然能夠豐富消費者選擇、增加商家曝光,但也讓微信使用者點外賣的流程變長。

使用者在微信内點外賣,習慣路徑是從搜尋、最近使用的小程式等入口進入,直接調起商家小程式點外賣;微信門店快送卻生造了一個新路徑,使用者需要在發現頁小程式欄目中檢視不同商家,點選進入小程式後再點餐,功能幾乎一樣,動作卻複雜了許多。

流量并非萬能。抖音和微信針對外賣的突襲遇阻,市場格局并未發生大變化,戰事逐漸進入相持階段。

B

陷入外賣持久戰,并不是抖音和微信希望看到的局面。

兩大平台入局外賣,最理想的路徑自然是迅速找到一個能夠快速複制的模式,經過少數核心城市的驗證,迅速在全國鋪開,并注入流量放大業務體量。這也是他們更熟悉的作戰方式。

開啟試點之後,抖音和微信都推出了新的外賣模式——團購配送和門店快送,分别圍繞産品聚集和商家聚集做文章。相比美團、餓了麼,這兩種模式在形式上頗有新意。

不過,兩個新模式的驗證結果并不理想。團購配送能夠服務的外賣場景相對有限,較慢的配送速度也和外賣的即時性背道而馳;門店快送壁壘過高,中小商家想要參與其中,首先需要付出不菲的小程式運維成本。

其結果是,兩大平台的外賣業務仍然處于打磨機關經濟模型、尋找合适發展方式的階段,後續的全面鋪開和流量注入自然無從談起。

抖音在大幅調低外賣GMV全面目标後,仍在嘗試通過更多方法跑通業務流程,比如邀請更多具有自配送能力的連鎖品牌商家入駐,引入服務商等;微信則否認了“騰訊直接下場做外賣”的說法,宣稱門店快送旨在幫助使用者發現周邊提供快送服務的優質小程式。

抖音和微信一時間攻不下外賣,其流量本身的屬性和價值也值得重新審視。

抖音不甘争第三

兩大平台流量雖大,但都不是指向消費的交易流量。使用者在抖音消磨時間,是為了看短視訊和直播,在微信則是聊天和社交。兩者的流量分别具有強烈的内容和社交屬性,決定了它們與不同生意類别的适配性大不相同。

對于那些與内容強相關的生意,比如直播帶貨、直播打賞等,抖音能夠充分發揮流量優勢;而對于那些依賴社交關系鍊的生意,比如社交電商等,微信的長闆更加突出。

然而,外賣不屬于這兩類生意,它的特點是剛需、高頻、交易鍊路短、履約時效要求高,很少有人在點外賣之前先看幾段視訊,或是先和朋友讨論一番。抖音和微信的流量特性,反而成為拖累交易效率的障礙。

另一方面,抖音和微信做外賣的短闆也在被放大,其中最醒目的依然是配送。

目前,兩者都試圖通過商家自配送,以及順豐同城、達達等第三方運力進行履約。不過,像麥當勞、肯德基那樣自建騎手隊伍的商家很少,大多數餐館仍然需要請第三方人員送外賣。

但第三方公司不可能把全部運力配置設定給抖音和微信的外賣商家。再加上外賣訂單時間要求更高,路程卻往往隻有一兩公裡,配送員賺得不多,給這些商家服務的意願大打折扣。

事實上,從入局外賣第一天起,配送一直是困擾抖音和微信的難題。兩大平台似乎也意識到了第三方運力的不可靠,正逐漸加大對于商家自配送的傾斜。

例如,抖音今年7月開始在北京、上海和成都之外的更多城市測試外賣業務。抖音生活服務相關人士表示,并未向當地全部商家開放外賣,而是邀請了部分自配送體系成熟的連鎖型商家,進行自配送試點。

但商家自配送同樣存在許多問題:中小商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大型商家要麼向消費者收取高昂的配送費,比如麥當勞和肯德基,要麼運力有限、配送速度很慢。由于并不掌握整個配送體系,平台對此缺少強力的幹預措施,管理空間非常有限。對于怎樣送外賣,抖音和微信仍需要更多探索。

C

盡管發展并不順利,但抖音和微信均未顯露從外賣市場抽身而退的迹象。

抖音近期開始内測獨立的外賣入口,位于抖音APP首頁的同城标簽頁中,彙集了不同商家的外賣套餐。微信門店快送在進入12個一線城市後,計劃下個月在更多城市上線。

抖音不甘争第三

不過,這些動作隻是在公域流量入口、覆寫地域等方面做文章。倘若沿襲以往打法,抖音和微信的外賣征程很難實作真正的突破。兩大平台難以對美團和餓了麼構成挑戰,隻能争奪行業第三名。

不過,這并不一定是壞事。

盡管外賣消費者衆多、市場體量龐大,但它從來不是一門能夠産出大量利潤的生意。王興曾在2021年第四季度的财報電話會議上透露,美團每送出一單外賣,就要虧損1塊錢以上。

到了2022年,“送一單虧一單”的情況仍在延續。美團配送服務全年帶來了701億元的收入,但配送成本——主要是騎手成本——高達802億元,虧損超100億。

今年,美團外賣仍有可能繼續虧損。知情人士稱,今年美團到店和外賣業務将不追求利潤的增長,将更多預算用來與餓了麼、抖音競争。

外賣虧損如此嚴重,美團之是以仍然将其作為核心業務闆塊之一,看重的是外賣作為高頻剛需服務,能夠給到集團其他業務帶來源源不斷的客流。

這些業務主要包括到店酒旅、美團閃購、民宿和交通票務等。它們與外賣一起構成了美團的“核心本地商業”闆塊,貢獻了公司大部分營收和全部利潤。2022年,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的經營利潤高達295億元,相比上年增長57%,完全覆寫了配送服務的虧損。

以外賣換取客流和商流,導入其他本地生活業務換取利潤,這條路美團可以走,抖音和微信也可以走。

其中,抖音的步子更大一些。據多家媒體報道,抖音生活服務今年的GMV目标接近4000億元,其中外賣業務1000億元;在外賣KPI确定無法完成後,這塊業務的KPI仍然高達3000億元。抖音高層對此也格外看重,集團董事長張利東從今年初就開始更多過問生活服務。

抖音正在給本地生活業務注入更多流量。據Tech星球報道,抖音生活服務近日有了新入口,位于APP首頁的抖音商城内;同時上線“搜尋資料”能力,為商家提供搜尋流量曝光和轉化。

不過,抖音商城等入口能夠提供的流量畢竟有限。要想真正撐起本地生活,抖音仍需要繼續投入資源做外賣。即便暫時無法與美團、餓了麼并駕齊驅,這塊業務也可以給本地生活持續帶來客流,并幫助抖音拓展更多中小商家資源。

微信也在以視訊号為主要載體,推進本地生活業務。今年5月,視訊号上線本地生活元件,消費者在視訊号直播間等場景購買團購兌換券,可用于到店核銷、自提或是同城配送服務,無需再跳轉至商家小程式。

微信通過視訊号做本地生活,通過小程式做外賣,兩者關聯的想象空間很大。不過,從視訊号試水本地生活的具體動作來看,繞開小程式、減少中間環節的意圖頗為明顯;在視訊号的本地生活藍圖中,聚合商家小程式的門店快送是否占有一席之地,仍然是個未知數。

就連拼多多和小紅書,也試圖從本地生活市場裡分一杯羹。

拼多多近日在APP内上線了本地生活入口,位于首頁充值中心内。入駐商家主要是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沃爾瑪等連鎖品牌,使用者可以單獨或拼團購買優惠券、套餐兌換券、門店代下單之類的商品。

小紅書今年4月開始内測團購功能,通過“探照燈計劃”培育本地美食探店部落客。7月中旬,又上線了官方探店合作中心,為商家和部落客的商業合作提供撮合平台。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2020年中國本地生活服務市場規模為19.5萬億元;到2025年将增長至35.3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蛋糕,讓衆多網際網路平台紛紛入局,市場競争更加激烈。

另一方面,抖音、微信暫時無法動搖美團的地位,而美團也沒辦法将兩者擠出市場。

美團很早就試圖補齊内容短闆。它從2021年起開始加大對視訊的投入,增加短視訊功能,近期又開始支援使用者自行拍攝和上傳短視訊,還把直播入口放在APP首頁。這些動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顯然遠不足以與抖音的内容生态相抗衡。

社交方面,美團同樣難以匹敵抖音,甚至在很多時候還需要後者的“提攜”。美團外賣早已開通微信小程式;而在微信試水門店快送後,美團買菜成為第一批加入的第三方商家之一。

于是,外賣行業在經曆了硝煙紛飛的上半年後,忽然變得甯靜。抖音、微信和美團經過一番試探後,發現都奈何不了彼此,隻能暫時罷兵,甚至開始合作。

不過,抖音和微信能量強大,即使暫時居于美團和餓了麼之後,它們依然是外賣市場的最大變量。倘若兩大平台重整旗鼓,以某種方式實作了外賣與本地生活的高效關聯,守城成功的美團屆時将迎來真正的挑戰。

參考資料:

字母榜,《一個美團,還是三個美團?》

虎嗅,《位元組兇猛,同城狂飙》

豹變,《外賣局勢再變,美團上線“團購配送”反擊抖音》

億邦動力,《微信門店快送新增12城,一年内不收平台傭金》

億邦動力,《抖音狂飙,美團終于反擊,商家:平台扣點直接減半》

中國企業家,《虧損兩年終于盈利,美團撒錢反擊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