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作者:光明網

最近,小陳的面館推出“新品”——知了拌川,很多人慕名而來,最小的食客才十歲。

知了一叫,三伏來到。每年夏天,作為最常見“網紅”——知了,捉“知了猴”是很多人難忘的童年記憶,炸知了也被許多人列入了童年美食清單。

最近,知了再次登上熱搜。傳聞今年知了市場價格持續走高,每斤高達400元,有可能創造曆年來知了價格的曆史新高。

餘杭的90後小陳也嗅到了商機。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兩元一隻的“知了拌川”

小陳的面館開在餘杭荀山村,依山傍水,位置比較偏僻,盡管如此,最近每到下午,店門口仍停滿了車。

食客們都是為“知了”而來。

前天下午一點多,我剛走進面館,就能看見牆上菜單上寫着“知了2元一隻”,盡管過了飯點,但店裡仍坐滿了食客,其中有幾位是專程從市區趕來吃知了。

面館廚房案台上,擺放着已處理好的幾百隻知了。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這些知了呈黃綠色,大部分都有大拇指般大小,面館老闆說,通常,知了處理好要冷凍起來,這樣可以儲存更久。

面館老闆小陳是位90後,這家面館開了三年。

他說自己第一次吃知了是在朋友家裡,感覺味道很不錯,于是就想到在自家面館中加入炸知了這道菜,由于味道鮮美,受到了不少人歡迎。

“因為我本身就比較喜歡一些新穎東西,自家又是開面館的,于是就想着能不能把拌川和知了結合在一起。”

于是,知了拌川這道專屬于舍田灣的“季節限定”就誕生了。

由于知了出沒時間主要集中在夏季,每年七月底過後,炸知了和知了拌川也會慢慢從菜單上消失。

而這段時間,也是吃知了的高峰期,小陳粗略算下來,最近每天能賣出四五十碗“知了拌川”。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說到知了制作方法,小陳來了興緻,邊說邊現場示範了起來。

起鍋燒油,之後拿出些焯過水的知了,此時的知了還是軟趴趴的。“不能用大火,大火會把知了炸黑,油要多,油溫不能高,油溫高了知了就會碎掉,低溫時候就放下去炸,才能保證炸得又酥又脆還不碎。”

炸完的知了,由剛開始的黃綠色變成了金黃色,凹陷的尾部變得非常飽滿,連十分脆弱的翅膀也保留下來。

“炸完的知了已經很香了,撒點椒鹽就很好吃了。”小陳把炸好的知了撈出來,簡單地撒了點調味料,就給顧客裝盤送了過去。

至于知了拌川,通常是在做好了的拌川裡加入幾隻炸好的知了就好,輕輕拌勻,保證酥脆口感的同時,還能和拌川味道融在一起。

“這附近隻有我一家店做知了拌川,基本是老客帶新客,來店裡吃的人裡有大人也有小孩,小孩子嘛最小的好像是十歲,大部分吃的人都是中年人,釣友和摩友來的比較多,也不是每天都有人吃,想吃的話都要提前打電話預定的。”

對于自己創新推出的“知了拌川”,能得到客人的認可,而且有人專門是慕名而來,小陳感到非常開心。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麻辣、十三香

知了吃起來像薯片、小龍蝦?

知了到底什麼味道?

另一位陳先生就是在網上刷到了小陳家的知了拌川後,特意從杭州市區驅車40分鐘趕過來嘗嘗這道“季節限定”美味。

剛上桌沒幾分鐘,一盤知了已經吃了一半。

“我之前就吃過知了的,但是市區一直都沒看見有炸知了,嘴饞得很,剛好嘛刷到這地方有,我就帶着小孩子一起來了。”這是陳先生七月份第三次過來吃知了,“一隻知了兩塊錢,一盤也才幾十塊,他們抓知了也很辛苦的,這個錢不貴的。”

陳先生這次帶了孩子過來,小朋友說第一次吃知了也是爸爸帶着來的。

“第一次吃感覺很害怕,後面吃就不怕了,這個炸的知了吃起來有點像薯片,脆脆的,就是尾巴有點苦,但是這樣我也覺得好吃。”

2018年,我的同僚們還專門做實驗,嘗試吃各種不同口味的知了。

那天,同僚嘗試的知了口味中,麻辣、十三香比較受歡迎,至于口感,有人說吃起來酥脆,有點像吃小龍蝦……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今年“知了”火爆

有人抓它月入三四萬

前段時間,杭州的知了還上了一次熱搜,據說知了在杭州美食市場一度“霸榜”,價格也水漲船高,甚至傳言要400元/斤。

我們找到了最近在餘杭上山抓知了的小夥小高,他才19歲,雖然年紀小,但已經抓了五年知了,是名副其實的老手。

小高之前從事安保工作,剛離職,這個夏天專門抓知了,等過了夏天再找份工作。

前晚,我跟着小高一起上山抓知了,邊爬山邊沿路搜尋。

我們穿上長袖長褲和膠鞋,帶上幾個裝有鹽水的塑膠瓶以及頭燈,這就是抓知了所需要的全部裝備。

晚上的山路并不好走,在白天看起來并不高的山,夜路自然也增加了難度,這幾天陣雨較多,也讓山路顯得十分泥濘,一路上不是雜草就是泥坑,還伴随着踩斷樹枝的吱呀聲,更讓抓知了的路途顯得充滿危險和未知。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路上,小高說這次帶我去的地方,知了可能不多,通常知了是大多待在比較高的山上,不熟悉地形的人爬上去很困難,這次考慮到安全,選擇了好爬些的山坡。

往山上走的路上,偶爾能看到棕褐色蟬殼挂在灌木枝上,小高說他剛開始隻是單純自己想吃,便想着上山抓一些回來解解饞,近兩年發現知了也能賣錢,而且價格還很貴,便每天晚上都上山。

“七點多就可以進山,抓兩三個小時累了就可以回去了,一晚上少說也有一兩百個,最多一次一晚上抓了一千多個。”

在小高眼裡,抓知了如同摘葡萄,沒有什麼技術難度,隻要眼睛夠尖就會有收獲,抓到的知了就會被放進裝有鹽水的塑膠瓶中,“知了碰到鹽水就死掉了,而且鹽水也可以保證知了在短時間裡不會壞掉。”

大概爬了半個小時左右,小高收獲了晚上的第一隻知了。

“抓知了要趁着知了剛蛻完殼,這個時候的知了是最嫩的,等過了幾個小時,它就會變成樹上那種黑知了。”

小高抓到的這隻知了,渾身呈青綠色,挂在剛蛻完的蟬殼上,摸起來非常柔軟,還帶點彈性。“這片地方有人來過了,今天晚上的收獲可能很少咯。”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小高平時主要在家附近十公裡左右的山林裡抓知了,因為地形比較熟悉,最遠的一次去到了甯波,那次外出小高收獲頗豐。

“知了現在價格很高的,我最多一次四個晚上賺了快一萬塊錢。”小高說自己不止抓知了,還會收其他人的知了然後轉賣出去,有不少人找他預定,主要是商家,除了杭州本地,還有江蘇、上海的人找他買,一個月賺個三四萬不成問題。

當晚,考慮到安全,我和小高收獲兩隻知了便傳回到山下。

“但是抓知了不僅累,危險也很多,昨天我就遇到了好幾條毒蛇。”小高說,抓知了都是要等天徹底黑了才開始,不熟悉這座山的人很可能會迷路,而且晚上毒蛇也會出沒,是以他大多會選擇兩個人一起去抓,更能保障安全。

19歲男子離職捉“蟲”月入三四萬?“最多四個晚上賺了近一萬”

每年杭州有關部門都号召

幫忙抓知了

天氣一熱,知了就“開工”。

其實,蟬在每年七八月是産卵高峰,會挑柳樹等植物的嫩枝産卵,産過卵的地方,樹枝會枯死。

杭州市一位綠化工程師介紹,知了交配後産卵,對植物的危害很大,會造成枯枝。

每年夏天,相關部門都要安排勞工捉知了,但是人少跟不上知了的繁衍節奏,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尋找天敵,即螳螂和鳥類。

可要說最大的天敵是誰?就是愛吃知了的人。

以往,有關部門都會發起号召,請大家幫忙抓知了,他們說不要操心知了會絕種,會影響生态平衡,知了繁殖能力驚人,是根本抓不光的。

知了美味又營養豐富

但不是人人都能吃

通常,知了的若蟲階段——知了猴,民間還把它比作“唐僧肉”,剛剛褪殼的知了猴最好像畫面中這種倒挂的,是口感最嫩的時候。

“知了的翅膀和身體中有很多的的蛋白質,營養還是很豐富的,我去年吃了一個暑假從130斤胖到了160斤。”說到這些,小高不好意思笑了出來,他說知了一次性不能吃多,吃多了的确會容易長胖。

蟬體含營養物質非常豐富,蛋白質含量在70%以上,維生素及各種有益的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類,氨基酸含量居所有動植物食品前列。

19日,“健康杭州”也發出提醒:這碗(知了)拌川最近火了!醫生卻說,并非人人都能吃。

過敏體質者:知了體内的異型蛋白分子含量大,引起人體過敏反應的幾率高,而且容易出現嚴重的過敏反應。

腎病患者:知了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腎髒負擔,應限制食用。

痛風患者:知了蛋白質含量高,嘌呤含量也高,痛風患者食用可加重病情。

肝病患者:部分知了含有少量有毒物質,人體攝入後需要肝細胞來解毒,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出現中毒。

一般來說,每天食用知了最好不要超過5-8個,過多的話很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适。

知了會攜帶寄生蟲之類的病原物質,在清洗時應去頭、腳和翅膀,最好是用淡鹽水沖一下再晾幹(最好能用鹽水泡一夜),且烹調時一定要煮熟、燒透。

知了的常用做法就是油炸、油煎、煸炒和烤,用油量較大,如果在一段時間内經常吃,熱量攝入就很容易超标了,對于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來說,尤其要少吃。

轉自 | 橙柿互動

來源: 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