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裝了一下MINIX 3

    日子一天天過,但寫論文的日子似乎總是有點單調,雖然是時間緊任務重,但對于我來說一天隻做一件事(還不是很興趣的事)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于是總是在寫論文之餘找到“味精”來點綴一下生活、改善一下口味,寫Blog也許也是這些“味精”的一部分。

  前面複習作業系統時讓我對原本已經忘記多年的Linux産生了興趣,複習編譯原理時為了試用LEX和YACC(Bison)而又一次體驗了Linux更讓我對開源的産品産生了熱情,是以就決定有機會重新認識和使用一下Linux。今天整理電子書時看到《作業系統設計與實作》,又讓我想起了MINIX系統,我打算我的Linux學習之旅從MINIX開始。

  三年前曾經在VMWare上裝過MINIX 2,應該說是費了一些周折,今天去MINIX網站看了一下,發現MINIX已經發展到了第3版,官方網站宣稱,第3版的MINIX不再像前兩版那樣面向教學,而是開始向一個完善可靠安全的小型作業系統發展,包括目标成為“一百美元筆記本”(http://laptop.media.mit.edu/)的作業系統。為此,猶豫了一下到底是下載下傳第二版還是用最新第三版,看到最新版的《作業系統設計與實作》(http://vig.prenhall.com/catalog/academic/product/0,1144,0131429388,00.html)就是用第三版作為例子,就不再猶豫,決定還是趕一下時髦。

  安裝CD光牒鏡像包括源代碼隻有區區12M的大小,很快就下載下傳完畢,用VMWare加載CD光牒鏡像後就可以順利的安裝了,比起第二版來确實友善了不少。安裝的過程也非常簡單,CD光牒啟動後其實就是已經進入了CD光牒上的MINIX系統,用root登入後運作setup腳本就可以把MINIX安裝到硬碟上。由于是在虛拟機上安裝,原本最為複雜的硬碟分區的工作也變得異常的簡單,用自動就可以了。很快的,在一系列的回車和确認後,MINIX就順利的安裝到的硬碟上。

  重新開機後進入硬碟上的MINIX系統,感覺就是一個最小化的Linux系統,在bin目錄中提供了一些最簡單的工具。随便試了一下,發現有vi編輯器,但沒有Emacs,有cc編譯器和make,但沒有g++。驚訝的發現居然網絡是自動配置好了的(用了VMWare的Bridge模式的網絡,區域網路中有DHCP伺服器),可以用ping檢測網絡通斷情況,還可以用ftp下載下傳檔案,但ftp工作好像不是很穩定,不知是什麼原因。按照安裝手冊的說明,我成功的編譯了用于測試系統是否正常的程式,不過由于測試需要的時間太長,就沒去完成全部的測試。

  唯一的郁悶之處是沒能成功的把光驅挂載上,實在是對MINIX的裝置管理方式還不太熟悉,慢慢學習了再試吧。今天還随便看了幾個源碼檔案,似乎可讀性尚可,打算慢慢的把MINIX的源代碼攻克下來,不過這一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啦。

  今天查資料時由于一段時間無法連上Google,是以試用了一下Yahoo!和Microsoft Live的搜尋,Yahoo!的搜尋沒有給我帶來什麼驚喜,但Live的搜尋确實還讓我驚奇了一下,Live的搜尋是不分頁的,随着你往下滾動滑鼠,搜尋結果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顯然是AJAX的典型運用啦,不過這不是什麼太驚訝的地方,畢竟現在用AJAX技術的網站也越來越多了,驚訝的是Live搜尋居然找到了為數不少的與我想要的内容相關的而Baidu和Yahoo!包括Google都沒有搜到過的資訊,令我對Live的搜尋能力刮目相看,看來微軟想要進入搜尋領域确實也還是有一些資本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