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作者:我為科技狂tech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據路透社日前報道,受美國制裁影響,無法采購先進晶片和關鍵軟體的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正努力突破技術難關,計劃在2023年底前開始生産搭載自主研發5G晶片的P60旗艦機,并在2024年初推出新産品,強勢回歸5G智能手機市場。報道援引華為供應鍊消息和近期公司公告資訊稱,華為将利用自身在半導體設計工具方面的進步,并委托中芯國際代工,實作國内本土化的5G晶片生産。

華為曾是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領軍者之一,與三星、蘋果齊頭并進。但自2019年5月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出口限制實體清單以來,華為被迫出售子品牌榮耀,并隻能銷售4G手機産品,試圖在艱難的環境中求生存。

華為于3月份宣布,在用于14納米以下晶片制造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具上取得重要技術突破。EDA主要用于晶片量産前的藍圖制作,據悉華為的EDA軟體可使用中芯國際的N+1制程工藝,以制造大緻相當于7納米制程工藝的晶片。由于美國禁止中芯國際擷取ASML先進EUV晶片制造裝置——EUV光刻機,此前有消息傳出,中芯國際已認證技術調整,在更簡易的DUV光刻機中成功生産出7納米晶片。

不過有分析認為,中芯國際通過DUV生産7納米晶片的良率可能低于50%,是以預計華為5G手機出貨量将限制在200~400萬部左右;但另一家研究機構則預估,華為5G手機出貨量可達1000萬部,不過并未透露更多細節。事實上,日前曾有報道指出,華為已将2023年手機出貨預測,由年初時的3000萬台提升至4000萬台,但并未提及5G手機相關消息。相比之下,研究機構Canalys此前資料顯示,2019年是華為手機業務表現最亮眼的一年,當年總出貨量達2.4億台;不過當時還包括榮耀品牌的出貨量,約占總量的五分之一左右。

即使華為成功自主研發并由中芯國際代工生産5G晶片,由于美國限制華為擷取安卓作業系統和谷歌移動服務(GMS)等軟體,仍會在很大程度上将華為手機局限于國内本土市場。并且,在成本方面也存在挑戰。鑒于晶片良率過低,若華為仍執意生産,則勢必要承擔成本增加的風險。但分析認為如此一來,在價格上就較難有更強的競争力。

目前,在國内網際網路上,對于華為将重回5G手機市場的傳言,一些網友更加願意相信該傳言。舉例來說,有網友給出了這樣的說法,賽微電子近日釋出公告稱,公司以MEMS工藝為某客戶制造的系列BAW 濾波器完成了小批量試生産,7月15日與該客戶簽訂了采購協定。該網友認為,賽微電子提到的某客戶,最有可能就是華為。因為美國極盡所能打壓限制華為,華為已經無法購買到含有美國技術的5G濾波器,隻能采購不含美國技術的5G濾波器。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又比如,另一位網友表示,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新機會有5G老版本,并且開始儲備産能但價格應該不便宜。5G供貨協定已經拿到,由中芯國際代工的晶片,則是網傳的堆疊技術方案,但不是麒麟晶片。該網友認為,不管怎樣,用高通晶片加國産5G射頻也是不錯的方案,能解決華為手機缺少5G的尴尬。華為5G手機的回歸,标志着華為手機業務逐漸好轉。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簡單回顧一下曆史。自從餘承東2011年接手了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後,華為智能手機在市場上的出貨量一年更比一年高,而且逐漸站穩中、高端手機市場。很大程度上也正因如此,華為營收增長空間得以空前大開。從2011年到2020年,華為手機出貨量依次為2000萬台,3200萬台、5200萬台、7500萬台、1.08億台、1.39億台、1.53億台、2.06億台、2.4億台、1.89億台。至于2021年和2022年華為手機出貨量各是多少,好像隻有Omdia這家機構公開了确切數字——2021年,華為手機出貨量3500萬台,全球市場佔有率3%;2022年,華為手機出貨量2800萬台,全球市場佔有率2%。結合前文提到的,華為已将2023年的手機出貨量從3000萬台調整為4000萬台。于是,可以看到,在2021年到2023年的連續三年時間裡,華為手機業務都處于非常低谷時期,但華為就是不放棄、不認輸——這點很是讓人佩服。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失去了包括晶片等在内的關鍵零部件供應支援後,華為手機出貨量确實急速暴跌,大量使用者和市場佔有率被其他幾家手機品牌大廠快速瓜分。現階段華為還是靠着高通、聯發科等第三方廠商提供的4g晶片勉力維持手機業務——5g手機已成消費者購買的首選,可華為手機又不能搭載5g晶片。

在2022年中,數源科技推出了5G通信殼——實作4G手機秒變5G手機,且獲得了國内三大營運商的支援。彼時,網際網路上有一種聲音就認為,5G通信殼有望成為華為手機業務的救兵。但果不出所料,5G通信殼因為存在價格、重要、eSIM卡等問題,國内消費者們并不願意買單。首先是價格問題。5G通信殼售價799元,是普通手機殼的10-20倍。如果适配的機型售價僅兩三千元,那麼使用者購買5G手機殼的意願或許更低。其次是重量問題。5G手機殼重52g,厚度3.2mm。一部手機加上5G手機殼之後,整個手機會更重更厚。再則是eSIM卡問題。當時“5G通信殼”首發支援中國聯通eSIM服務,将優先在聯通管道面向消費者上市銷售。這就意味着,使用者需要開通中國聯通的eSIM卡服務,才能使用5G網絡。對于沒有聯通号碼的使用者而言,每個月則要額外再支付一筆手機卡套餐費用。

雖然華為手機出貨量和市占率已大不如前。但也必須要看到,華為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依然擁有一席之地。比如,在折疊屏手機市場上,根據IDC公布的資料顯示,2022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近330萬台,同比增長118%。其中,華為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156萬台,市場占比為47.4%,排名第一,第二至六名分别是三星、OPPO、vivo、榮耀、小米。2023年第1季度,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102萬台,第一到六名廠商依次為OPPO、華為、三星、榮耀、vivo,它們的市場佔有率對應為達35.0%、24.9%、18.4%、10.5%、5.6%、4.5%。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此外,Canalys釋出的2022全球平闆電腦市場報告顯示,整體出貨量達1.5億台。其中,華為平闆出貨量628萬台,市占率全球排名第五,中國排名第二——在中國平闆電腦市場,華為占據四分之一的份額,第一名的蘋果大約占據三分之一的份額。IDC釋出的資料顯示,2023年第1季度,中國平闆電腦市場出貨量約669萬台,第一名蘋果市占率34.9%,第二名華為市占率25.7%。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再有,按照Canalys公布的資料,從2021年到2022年的連續8個季度裡,中國PC(桌上型電腦+筆記本電腦)出貨量每個季度都超過1000萬台。2023年1季度,中國PC出貨量不到900萬台,與此同時,華為PC卻逆勢上揚。2022年3季度和4季度,華為PC出貨量分别達到了102.6萬台和100.2萬台,連續兩個季度都突破100萬台大關。2023年1季度,盡管市場需求下降,華為PC出貨量依然達95.2萬台,首次超過了惠普和戴爾,成為中國第二大PC廠商。

由中芯國際代工,華為今年底就有望重回5G手機市場?

2020年,華為營運商業務實作銷售收入3026億元,企業業務實作銷售收入1003億元,終端業務實作銷售收入4829億元。2021年,華為營運商業務實作銷售收入2815億元。企業業務實作銷售收入1024億元,終端業務實作銷售收入2434億元。2022年,華為營運商業務實作銷售收入2840億元,華為企業業務實作銷售收入1332億元,終端業務實作銷售收入2145億元。2023年第1季度,華為實作銷售收入1321億人民币,同比略微增長0.8%。資料不會騙人,從2020年到2022年,華為消費者終端業務收入連續三年下滑,從4829億元降至2434億元,又繼續降至2145億元。

毫無疑問,智能手機可以說是支撐華為消費者終端業務最大的頂梁柱和信心所在。要是華為手機業務沒有遭到打擊,那麼外界完全有理由相信,華為憑借龐大的手機銷售量,會極大帶動平闆、電腦、手表、耳機、音箱、智慧屏等終端産品的買氣,讓蘋果、三星都感受到很大的市場競争壓力。換個角度來說,如果華為手機業務能夠重回增長,那麼不僅僅是帶動華為營收重回增長,也有助于華為鴻蒙作業系統,國産自主供應鍊體系更好發展。

結語:暫且不論華為将會以何種方式重回5G手機市場,或許從2024年開始,華為智能手機業務能夠從低谷中逐漸走出來。

(我為科技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