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子觀虎鬥 | 外援決定申花上限?吳金貴的隐秘困難:防線動搖了!
這一段時間,上海申花的戰績出現了上下飄忽的情況。
7月尚未過半,上海申花就已經輸掉了兩場比賽,盡管對手都強悍,但考慮到上海申花高居聯賽次席的排名,他們不是不可以多拿幾分的。
要知道,這正是吳金貴指導在賽前釋出會上,表示球隊最應該看重的東西。
是以在不知不覺之間,他們已經逐漸被同城死敵拉開了一些距離,想要繼續保持競争力,吳金貴指導和球員都需要找回6月份的狀态。
然而在當下,這有些隐秘的困難。

在賽前釋出會上,吳金貴指導還談到了一件事:
進攻端進球少。
16場比賽,上海申花隻進了17球,能來到第二名的位置,說明球隊的防守确實不錯,但同時也說明了球隊的進攻實力,包括場面表現的确有進步的空間。
此前,上海申花可以用人手不足來解釋這個問題,但随着吳曦複出、戴偉浚加盟,一系列利好因素讓人手不足這一點做不了借口了。
是以在對陣梅州客家的本場比賽,吳金貴指導沿用了最近的433陣型,在中前場擺上了更多的人手,替補席上也有可用的後手。
這帶來的提升很明顯,控制能力提升,參與進攻的點位豐富了,是以二次進攻的機會也多了:
然而梅州客家不是等閑之輩,他們的外援其實很有實力,尤其是羅德裡格:
這就給上海申花帶來了一絲危險,在第9分鐘,他們險些在主場先行落後:
上海申花此前的過硬表現和傲人戰績,建立在三後衛體系和良好的攻守平衡之上,場面不好看,進球比較少則是代價。
沒有人喜歡一直防守,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是以這可能是吳金貴指導在人手不足時的權宜之計,但這一計收獲了意外的驚喜。
如今人手相對充足了,有了更多的資本,自然想要揮師向前,但在這之前,主教練首先需要想到一件事:
人手增加帶來的進攻效率提升,能否掩蓋後方由此出現的危險?
比如說第11分鐘,申花這次進攻從中場,到邊後衛,參與進攻的力度相當大,但轉身過來,邊路的空當就差點被梅州抓住:
而在3分鐘過後,梅州直接從中路打出了門前的威脅:
反觀進攻端,有了更多支援的申花進攻線,效率有多少提升呢?是以,這就涉及到了核心球員的能力上限的問題。
本質上,馬萊萊是一位靠消耗踢球的前鋒。戰術作用充沛,能充足消耗對方後衛,在後者被消耗殆盡之後,馬萊萊還有餘力,便能收獲進球和資料。
但在大家都有體能的時候,在狹小空間裡,他的技術能力是比較一般的:
巴索戈比他稍好一點,有一些爆發力和左腳優勢,有這樣内切打門的能力:
但沒好多少,而且巴索戈的身體并不能完美支撐他的打法,是以傷病較多,另外位置處于二線,也難免被落位和回防牽扯精力。
基于這樣的核心球員能力,整支球隊揮師向前是有風險的。理論上有更多的人手,他們消耗對手的精力就可以節省出一部分,但技術上的缺陷不是體能所能彌補的,再有勁,該做不出來的動作還是做不出來。
反倒是到了上半場末段,在反擊場景下,馬萊萊制造了點球:
然而轉頭回來,上海申花的防守讓羅德裡格在中路連續擺脫,如入無人之境,扳平了比分:
下半場回來,馬萊萊的技術缺陷則在大家都補充好體能之後,再度暴露:
而在這個時候,申花投入進攻的人手和力度依然很大:
但能夠在單個回合裡抓住機會的,是于漢超:
打進第二球,主場作戰的上海申花開始回收,吳金貴在調整環節也換上了金洋洋,保住比分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這個時候,即便沒有了巴索戈,馬萊萊的戰術作用就變得很突出了,又能消耗對手的後衛,牽制對手的陣型重心:
自己還能在門前獲得破門的機會:
隻不過,依然沒有把握住就是了。
這個戰術作用,讓梅州客家反撲的時間被拖後,也會讓他們在反撲中不免擔心,是以在比賽末段,梅州客家隻有兩次來自定位球場景的機會:
申花保住比分,比賽就此結束。
比賽赢了,自然就是最硬的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三場使用了四後衛體系的比賽裡,申花丢了四個進球。
如果此前就是這樣的防守表現,那上海申花可爬不到第二名的位置上。
如今,申花有了更多的中前場人手,看似有了打出更好看的表現,收獲更多的進球的資本,但前鋒線上特點如此,很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換句話來說,展現馬萊萊的勤奮對申花是劃算的,暴露他技術一般就不劃算了。
如果前鋒線上無法把額外所得的支援,最大效率地變為更多進球,那要承受風險的就會是後場了。
受到輿論的壓力影響,吳金貴指導或許也想打出好看的比賽,這可能是他在賽前呼籲大家更多關注積分的原因。
但在追求進球的路上,一旦防守變得不穩,那很多積分可能也要錯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