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伏天曬背真的能養生嗎?醫生提醒不是誰都可以

作者:星星飛翔
三伏天曬背真的能養生嗎?醫生提醒不是誰都可以

近日,迎來三伏天的初伏,網絡上掀起一股“曬背風”。有網友認為三伏天曬背是“不要錢的‘天灸’”,能夠祛濕、補充陽氣,也有網友認為沒有效果,甚至有網友出現曬傷、中暑等症狀。三伏天“曬背”真的能養生嗎?

現象

“三伏天曬背”在多平台登上熱搜

三伏天曬背的行為,在微網誌、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很是火爆。截至7月14日,微網誌上關于“三伏天曬背”的相關話題登上熱搜,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4000萬,其中關于#三伏天曬背最佳時間表#的話題閱讀量達到3000萬;抖音上#三伏天曬背最佳時間表#的話題登上熱搜榜單。記者以“三伏天曬背”的關鍵詞在小紅書平台上進行搜尋,相關的網友分享筆記數量達到3萬。

但也有少部分網友疑惑,“早上空腹曬背會對身體有危害嗎?” “曬背前能洗澡嗎?”此外,“什麼時間段适合曬背?”“曬背曬多久合适?”“曬背真的祛痘祛濕嗎?”“曬背時,周圍環境有風,會有影響嗎?”“曬背要塗防曬霜嗎?”等都屬于網民關心的問題。

解惑

“曬背”時間不宜過長

這幾類人群不宜曬背

針對各個平台曬出的“高熱度”分享和網友的疑惑,記者邀請到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春熙醫院主任醫師、四川省名中醫金沈蓉解答部分熱門問題。

談及三伏天曬背效果,金沈蓉表示,有一定的養生保健作用,從中醫的角度,三伏天曬背可以祛除濕氣和寒氣,還有一定的補腎和促進鈣質吸收作用。同時,曬背能改善血液循環,對睡眠不好的人,有一定的改善睡眠品質的作用。

金沈蓉建議曬背前不宜洗澡,會影響曬背的效果;也不建議空腹曬背,因為曬背會出一定的汗,可能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她還建議,曬背前喝250毫升到300毫升的水,最好是喝溫開水或者常溫下的酸梅湯、綠豆湯。

“通過太陽的照射,曬背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和加快血液循環,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适合曬背。”金沈蓉說,這四類人群不适合曬背:一是對紫外線過敏的人群;二是體質屬于陽氣偏盛或陰虛陽亢的人群;三是有基礎病的人群,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疾病的人群;四是孕婦和幼兒,需在家人的陪同下曬背,避免出現意外。

此外,金沈蓉還提出一些曬背的注意事項:一是要穿淺色,薄的寬松衣服;二是曬背要戴好帽子或用遮陽傘保護頭部,頭部對着太陽曬,可能會導緻頭暈頭痛;三是避免在有風的環境裡曬背,因為身體受熱,會導緻毛孔張開,易受風邪侵襲而感冒;四是曬背時,如果後背裸露應塗抹防曬霜,避免曬傷。

金沈蓉建議,曬背的最佳時間段是每天9點到10點,或者17點以後,這兩個時間段的太陽都沒那麼毒辣,更适合去戶外曬背。同時,曬背的時間也不宜過長,每天15到20分鐘,最好不超過30分鐘,每周建議曬三次,隔一天曬一次。

有網友稱曬完背後會出冷汗,金沈蓉解釋道,曬背出汗是正常的現象,但是如果出大量的汗,要考慮是否出現中暑的情況。她還建議,曬背後半小時到一小時才能洗澡,同時喝一些淡鹽水,這是由于曬背出了汗,喝淡鹽水能及時補充鈉鹽和水分。

金沈蓉最後提醒,三伏天天氣炎熱,脾胃功能容易受影響,合理的飲食搭配也是必不可少的。她建議大家在飲食上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煎炸食物,多吃綠葉蔬菜,減輕胃腸道負擔。另外還可适當多吃一些水果,如西瓜、葡萄、梨等,能起到一定防暑降溫作用。

知識多一點

1

沒流汗不熱?可能是太熱了!

連日高溫之下,熱射病也更容易找上門來。人體會自動調節體溫,将體溫控制在一定範圍内,當人體體溫調節到達極限時,身體的散熱小于産熱,導緻熱聚集,身體的核心溫度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範圍,人體出現失衡,身體機能系統崩潰,就會出現熱射病症狀。

高溫是引發熱射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醫學科普作者淩楚眠指出,相較于其他哺乳動物,人體的散熱條件實際非常優越。人體沒有厚毛發覆寫皮膚,且汗腺發達,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可以通過排汗帶走身體的熱量,汗液在蒸發過程中也會帶走熱量,絕大多數天氣下,人體的散熱功能都可以滿足需求。但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人體向外散熱受到限制,特别是需要長期戶外工作的勞動者,他們的汗腺更容易出現疲勞。正常人在高溫下會大汗淋漓,但熱射病人可能嘴唇發幹,身體無汗。是以,高溫環境中全身幹爽更應該引起重視,這可能是人體過熱的表現。

此外,患有基礎病的人群,以及嬰幼兒和老年人更要小心熱射病。小于兩歲的嬰幼兒身體體溫調節系統尚未發育完全,老年人則是身體整體調節能力弱化。一些患有糖尿病、甲亢、神經系統疾病等基礎病人群也更容易在高溫環境下患上熱射病。

2

一些降溫方式可能是“智商稅”

以酒精擦拭身體是不少人知道的一種降溫方式。酒精散熱的原理和水散熱的原理相類似,都是通過揮發帶走熱量,但酒精的沸點比水更低,更容易揮發,是以使用酒精散熱會帶來更為涼爽的感受。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科普作者孫亞飛表示,擦拭酒精散熱具有較大風險。酒精能夠被皮膚快速吸收,使用過量會引起酒醉、麻痹等問題,一般不建議用酒精對皮膚進行大面積的消毒或者散熱。

貼降溫貼也是大衆較常使用的一種降溫手段。部分降溫貼中含有酒精,通過酒精蒸發帶走熱量;還有些降溫貼含有薄荷、精油等,這些物質可以給人帶來清涼的感受,但這種清涼感隻是一種觸覺上的體驗,讓大腦感到涼快而已,但并不能真正為人體降溫。

3

為減肥夏練三伏,靠譜嗎?

随着“三伏天”的來臨,今夏,有不少健身部落客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中減脂減重的最好時機,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運動事半功倍。但淩楚眠指出,運動雖好但高溫天還是要量力而為:“本身身體素質較好或有運動基礎的人可以适當在‘三伏天’加強鍛煉,但平日總待在空調房,對高溫适應性不強,或是身體代謝、心肺功能較弱的人群不适合在‘三伏天’加大運動量”。

同時,大量出汗還可能出現電解質失衡。大量運動出汗後,人體電解質流失,水電解質的平衡被破壞,此時喝再多水也無濟于事。而且,普通人在運動中不必追求大汗淋漓,即使想要運動也建議在溫度适宜的室内做一些在自身承受能力範圍之内的運動。

此外,淩楚眠提醒,對于心肺功能不健全的人來說,夏季也是心肺疾病急性發作的高發期。

每個人對溫度的适應性不同,多數情況下隻能根據主觀感受來評估自身狀況,并不十分可靠,是以,淩楚眠提醒,關于防暑,千萬不要有僥幸心理,身體可能比意志更早感覺到危機,若感到不适要盡快脫離高溫、高濕環境,不能靠着意志力硬撐。

(成都商報綜合川觀新聞、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