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作者:怪奇事務所

三十多年前,一名日本女大學生到台灣自助旅行,但在随後的行程中卻發生了離奇曲折的故事。該案件的情節詭異程度之高,曾經狂刷台灣和日本各大靈異節目的頭版,一時間被台灣媒體認定為當年台灣第一靈異事件,還多次被拍成電影。1996年,台灣華視《靈異事件》節目将之改編,命名為“飛頭傳奇”;次年華視《台灣怪談》欄目再将之改編,命名為“我要回家”。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這個字型就很有感覺

大家好,這裡是怪奇事務所,今天要聊的案子的确比較特殊,即使台灣警方已經蓋棺定論,但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始終有幾個問題萦繞在我的心頭,我會在後面一一列出。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起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

出境遊的火熱

1964年4月1日,日本政府宣布境外旅行自由化。以此為契機,日本人開始了以觀光旅遊為目的的出國旅行。而此前,日本人出國的主要目的為公務和留學。

所謂“自由化”,指的是從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第14條款國(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協定》第14條規定,承認外彙管制持續存在的會員國)轉為第8條款國(根據《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協定》第8條規定,撤銷外彙管制的會員國)。簡單來講,就是出去用錢友善了,這為出境旅遊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境外旅行自由化的效果立竿見影,當年日本出國旅行人數就達12.8萬人。此後,随着境外“跟團遊”的普及、1973年匯率體系向浮動匯率制的轉變、1985年《廣場協定》帶來的日元兌美元匯率升值走勢、日本人收入的增加以及針對日本人的旅遊簽證免簽國和地區的擴大等因素,出國旅行人數呈現持續增長。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1985年9月,五國财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簽訂“廣場協定”

到了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最鼎盛的階段,經濟過熱發展導緻人們更加注重放松舒适的娛樂活動,音樂、影視與旅遊文化順勢蓬勃發展。我們可以看一組資料就可以知道日本經濟已經過熱到什麼程度:1990年,中國職工月平均工資178元人民币,而日本職工每個月的平均工資已經達到16萬日元(相當于當時的1萬元人民币),在國内萬元戶還是富人代名詞的時候,日本普通職工的月收入已經達到這個水準了。

一旦提到收入,那再提一句房地産。在1990年,北京甚至都還沒有商品房買賣這個概念,要在91年的南巡講話之後,房地産市場才開始迅速發展起來,并迅速掀起了高潮,當然了這是後話。而在日本東京,江東區的商品房在1985年前就已經達到12000元/每平米(友善起見,我們按照人民币來核算),1987年達到12900元/每平米。在1990年更是飙升到33000元/每平米,直接翻了2.5倍。

按泡沫全盛期日本年平均工資12萬元算,60平米198萬,得不吃不喝16年半。不得不說,真是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但是當時,沒有人認為這有什麼問題。青年人群的出國旅行人數逐年上升,1996年創下了曆史最高紀錄,達462.9萬人。而且年輕人在遊玩過程中的交通工具盡量使用巴士、鐵路,甚至不使用交通工具,以步代車或者是搭車。

日本年輕人從來就是這樣認為的——旅遊是一種深入當地生活的樂趣。但正是這種過于自信的旅遊方式,也讓危險悄然來到身邊。

井口真理子

1990 年的4月份,日本東京禦茶水女子大學一名大四女學生正在籌備畢業旅行,那是一個激情洋溢的年代,昭和的光輝還未褪去,平成年代正在招手,大家似乎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于是這名大四女學生想要一場美好的旅行來留下青春的紀念。

禦茶水女子大學位于東京都文京區,是日本國内最頂尖的、也是最難進的女子大學,号稱“女子東大”,學校隻招收女學生。如果你跟人提起是茶大畢業的,日本人都是一副“斯鍋一”的表情,簡單類比就是國内的清華北大。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禦茶水女子大學前身是設立于1985年的日本首座女性高等教育學府“東京女子師範學校”

但禦茶水女子大學并不是在禦茶水地區,1923年,由于東京大地震,禦茶水校區的部分校舍被損毀;于是在1932年,禦茶水女子大學連人帶校一同遷入了大塚校區。

或許是受漫畫以及影視劇的影響,一提到女校,大家總是忍不住會腦補一群端着精緻瓷器、優雅地喝着紅茶,時而抿嘴輕笑、時而溫柔颔首的大家閨秀形象。然而事實上,女子大學的時興恰恰是出于新時代女性對于“大家閨秀”這一傳統女性形象的逆反心理。

在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前,女性就業在工種、職位、薪資待遇等多方面遭遇了重重困境。受“女性就職=結婚生子前的準備期”這一固化觀念的影響,當時大多數女性都會傾向報考更容易就職的短期大學。

但随着泡沫經濟時代的來臨,社會結構産生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同樣促進了社會思想的轉變——女性開始追求穩定的經濟來源,更加積極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于是重視女性個人發展、将培養女性人才作為目标的四年制女子大學,在這個時期獲得了更多的青睐。

而禦茶水女子大學,自然當之無愧地承擔起了普及女性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這幾乎是刻在了這所學習的基因裡面。學校也開展了各種關于女性職業規劃的講座,從科學、社會、經濟等多種角度切入,更加深刻了對“女性”這一身份的了解,使學生們在充分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人生啟發。

是以相對于千金小姐,茶大的學子們更願意被稱為獨立意識覺醒的新時代女性。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這位名叫井口真理子的女學生想要的畢業旅行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跟團遊,而是一場更加自由、更加能體驗當地生活的個人自由行,也就是時下最流行的“City Walk”。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井口真理子(IGUCHI MARIKO),1967年5月24日生于日本一個小康之家,能考上禦茶水女子大學的她品學兼優,尤其對中國文化有特别的愛好,在大學還擔任“中國研究會”會長。真理子在大學期間就已經去過不少地方,她與家人的關系很好,每次出門旅行,必定告知家人行蹤,旅途中還會寄明信片給母親井口久子,告訴她旅途上的趣聞瑣事。

是以家裡人對真理子于獨自去台灣旅行的事情,并沒有覺得異常。

1990年4月2日,這天是個星期一,井口真理子按旅行計劃前往台灣,但按照計劃,4月18日應該回家的真理子卻并沒有按時出現在機場,這讓母親井口久子不由得心急如焚。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井口真理子(IGUCHI MARIKO)

真理子是一個計劃性很強的女生,而且這樣的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無法聯系上女兒的井口久子第一時間就選擇報警,日本警方在查證之後,确認井口真理子預定的是4月18日的聯合航空828号班機,但她既沒有乘坐這個航班,也沒有取消預定的機位,在出入境管理局也沒有查到真理子的出境紀錄。

換句話說,真理子依然留在台灣本島。随後,井口久子聯系上了日本台灣交流協會。

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是1972年9月29日中日邦交正常化後日方在台成立的特殊機構,協會本部位于東京,在台北和高雄兩地設有事務所。在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設立“交流協會”主要是維持同台灣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交流關系。剛開始,日本還顧及到中國大陸強調的非正式關系,不敢太明目張膽,是以機構名稱不含“日本”,隻稱為“交流協會”。“交流協會”台北事務所位于台北市松山區慶城街28号通泰商業大樓内,設有領事室、經濟貿易相談室、廣封包化部(相當于新聞文化中心)等部門。

“交流協會”名義上屬于民間機構,負責領事等相關業務,但其職能遠非“維持民間交流”這般單純,這從後來該機構更名為“公益财團法人交流協會”就可以看出。随後,日本以“認知度低”為由,将機構名中加入“日本”和“台灣”,還将日本國花櫻花和代表台灣的梅花設計到協會标志中。

這次更名行為被外界認為是日台“斷交”以來雙方關系取得的最大突破。對這次更名行為,中方認為這是日方在台灣問題上采取消極舉措,表示了強烈不滿,敦促日方不要向台灣當局和國際社會發出錯誤資訊,但日本沒有理會。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小動作不斷的“日台交流協會”

是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日台交流協會”就是日本駐台灣的“大使館”。每當島内群眾爆發對日不滿情緒時,都會把“日台交流協會”當成出氣筒。1982年,日本篡改教科書中侵華史實,掩飾“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殘暴行為,引爆台北萬人簽名運動,名單最後就是轉交到這個“日台交流協會”;1988年,被強行征兵參戰的台灣原住民遺屬因對日本賠償不滿,赴“日台交流協會”遞送請願書;1996年9月,有“保釣”人士為宣示主權跳入海中不幸身亡後,台灣“保釣”團體随後到“日台交流協會”前為殉難者靜坐哀悼;

2005年,6名台籍“慰安婦”到“日台交流協會”駐地遞交抗議信,要求日本政府為其戰争罪行正式道歉。

扯遠了,說回本案。在當時的情況下,井口久子隻能求助于“日台交流協會”。在該機構的協助下,4月25日,井口久子抵達台灣,正式向台灣警政署報案。

消失的她

一名日本人而且是一名年輕的日本女大學生在台灣旅行期間失蹤,往小了說,這是台灣治安問題嚴重,警方無能的表現;往大了說,這是一起國際事件,台灣作為當時的“亞洲四小龍”。1989年,台灣的股市成交額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東京和紐約股市。1990年的泡沫頂峰,台股市盈率峰值高達70倍,跟2007年上證指數6000點時差不多。

這樣的惡性事件一出,台灣以後還如何在東南亞擡起頭來?是以,這個案子必須得破,而且得馬上破!

在這起失蹤案上,台灣警方可以說是相當認真了,這起案件的偵辦體系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規模:刑事警察局副局長饒贻順率領偵二隊組長王家儒、施贊步及林坤煌南下,與高雄市警方聯合組成“〇四〇七聯合專案小組”,同時提出隻要提供線索就可以獲得5萬元新台币的獎金。在付出大量精力之後,他們終于清查了井口真理子來到台灣以後的行蹤。

4月2日,真理子抵達台灣後投宿于台北國際青年之家,她的第一項行程便是遊玩台北市,台北位于台灣島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台灣省的最大城市,也是台灣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台北曆史悠久,在光緒元年(1875年)清政府欽差大臣沈桢在此建立台北府,統管台灣軍民政務,從此有“台北”之名。4月3日,她在台北遊玩了整整一天。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台北故宮博物院目前館藏文物超70萬件,大部分是當年蔣介石政府從原北京故宮内搶運過去的

4月4日上午,真理子寄明信片給家人,中午搭乘火車自強号自北向南奔赴台南,在自強号上她認識一名李姓年輕男子,該男子和真理子聊得十分愉快,還邀請真理子在逗留台南期間住到他家,這與真理子的旅行理念十分貼合——一路旅行,一路交友,深度體驗當地生活,于是她就爽快地答應了,當晚便投宿其家中。

4月5日、6日由李姓男子陪同在台南市觀光。

4月7日,她從台南寄出給家人的最後一封信後,由李姓青年載往台南車站搭乘複興号前往高雄,中午12時許步出高雄車站剪票口,自此行蹤成謎。

警方馬上控制了這名李姓男子,毫無疑問此人是第一嫌疑人,但警方依然沒有直接有力的證據證明是他綁架或者殺害了井口真理子,根據這名李姓男子陳述,4月7日其陪同真理子去火車站時,還特地拜托一位售票員關照國語并不好的真理子。

警方很快也找到了那位售票員,證明了這份供詞。而且這名售票員也說明了真理子是獨自前往高雄。于是警方在高雄火車站拚命地搜尋盤問,但車站是人流最多最複雜的地方,誰會記得一個看起來和台灣人相差無多的東洋女孩呢?

在事态陷入膠着之際,輿論也在悄然發酵。

台灣地理位置與日本相當接近,是以台灣一向是日本人出國旅遊的熱門選擇,日本觀光客也是台灣觀光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井口真理子在台灣失蹤的消息傳出之後,立即成為日本各媒體争相報道的焦點新聞,且持續數周之久。日本媒體更進一步深入追蹤報道台灣治安惡化的情形,使得台灣在日本人心中“治安良好,有人情味”的形象受到嚴重打擊。

台灣第一靈異事件——井口真理子失蹤事件(一)

台灣特有的夜市文化

根據1990年11月交通部觀光局所釋出的統計資料指出,該年前三季(一至九月)日本來台的觀光客較前年同期減少3.1%,創下曆年最大負成長紀錄,在井口真理子失蹤消息傳出之後的兩個月更是降達一成以上。

同一時間日本觀光業者針對八個日本人主要海外旅遊地區評價進行調查,台灣首度敬陪末座,“治安不佳”被列為主要因素之一。日亞航在日本國内宣傳台灣旅遊時,甚至遭到許多群眾打電話抗議,認為台灣治安敗壞,不應為其宣傳。

那麼真理子在旅行期間到底遭遇了什麼?李姓男子又是否是兇手呢?而該案又如何成為台灣第一靈異事件呢?

讓我們下期接着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