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人類的健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也是一個複雜的問題。健康不僅包括身體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不僅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也受到社會環境、生活方式、個人行為等多方面的影響。

是以,保持和促進健康需要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的綜合探讨和實踐。

醫學是一門關于人類健康的科學,它研究人體的結構、功能、疾病和治療等方面的知識,為人類提供預防、診斷、治療和康複等服務。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醫學是一門不斷發展和創新的科學,随着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變化,醫學不斷湧現出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為人類健康帶來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介入治療就是醫學發展過程中産生的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它介于外科和内科之間,利用影像學技術,通過微小的創口或人體原有的管道,将特定的器械或藥物導入人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

介入治療有很多優點,如創傷小、安全有效、并發症少、恢複快等,是以在很多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癌症的治療中。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癌症是一種由細胞異常增殖和侵襲組織器官所導緻的惡性惡性良性腫瘤,它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一種常見疾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8年全球有約1820萬例新發癌症患者,約960萬例癌症死亡。

癌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的發生與遺傳、環境、生活方式等多種因素有關,癌症的治療也需要多種手段相結合,如手術、放化療、免疫治療等。

介入治療作為一種新興的治療手段,在癌症治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一、介入治療需要哪些基本條件?

介入治療需要滿足以下幾個基本條件:

有明确的診斷和适應證。介入治療并不是萬能的,也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進行介入治療。

是以,在進行介入治療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診斷和适應證,即确定患者是否符合介入治療的指征和禁忌證,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治療方法,是否能夠承受介入治療的風險和費用等。

一般來說,介入治療适用于以下幾類情況:

病變部位難以手術切除或手術切除風險過高的情況,如肝癌、肺癌、胰腺癌等。

病變部位血供豐富或與重要器官相鄰的情況,如動脈畸形、肝血管瘤等。

病變部位需要局部高濃度藥物作用或實體因素作用的情況,如惡性良性腫瘤化療栓塞、射頻消融等。

病變部位需要恢複或維持正常功能的情況,如血管成形、支架置入等。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有專業的醫生和裝置。介入治療是一種高技術含量的操作,需要有專業的醫生和裝置來完成。

醫生需要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操作技巧,能夠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适的介入方法和器械,并能夠及時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症。

裝置需要具備高清晰度和高精度的影像學功能,能夠實時監測和引導介入操作,并能夠提供足夠的輻射防護。

一般來說,介入治療需要以下幾類裝置:

影像學裝置。影像學裝置是介入治療的核心和基礎,它能夠提供對病變部位的清晰可視化,幫助醫生确定操作路徑和目标,并實時回報操作過程和結果。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常用的影像學裝置有: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DSA是一種利用X線透視技術,在計算機處理後顯示出動态或靜态血管圖像的裝置,它是目前最常用的介入影像學裝置,适用于各種血管性或惡性良性腫瘤性疾病的介入治療。

超聲診斷儀(US)。US是一種利用超音波反射原理,在螢幕上顯示出人體内部結構圖像的裝置,它是一種無創、無輻射、便捷、廉價的影像學裝置,适用于各種非血管性或表淺性疾病的介入治療。

計算機斷層掃描器(CT)。CT是一種利用X線旋轉掃描技術,在計算機重建後顯示出人體内部橫斷面圖像或三維圖像的裝置,它是一種高分辨率、高精度、高敏感度的影像學裝置,适用于各種深部或複雜性疾病的介入治療。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核磁共振儀(MRI)。MRI是一種利用強磁場和射頻脈沖技術,在計算機重建後顯示出人體内部結構或功能圖像的裝置,它是一種無輻射、高對比度、高軟組織分辨率的影像學裝置,适用于各種軟組織或功能性疾病的介入治療。

導管和導絲。導管和導絲是介入治療的主要工具,它們能夠通過微小的創口或人體原有的管道,沿着影像學裝置顯示的路徑,到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常用的導管和導絲有:

球囊導管。球囊導管是一種在末端帶有可充氣的球囊的導管,它能夠通過球囊的擴張或收縮,對狹窄或堵塞的血管或其他管道進行成形或通暢,如血管成形術、支架置入術等。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微導管。微導管是一種直徑較小、彎曲性較好的導管,它能夠通過細小的血管或其他管道,到達較難到達的病變部位,進行治療,如惡性良性腫瘤栓塞術、射頻消融術等。

引導導絲。引導導絲是一種直徑較細、柔韌性較好的金屬絲,它能夠作為其他導管的引導和支撐,幫助其他導管順利通過血管或其他管道,到達病變部位,進行治療。

藥物和器械。藥物和器械是介入治療的主要材料,它們能夠通過導管或穿刺針,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進行治療。

常用的藥物和器械有:

化療藥物。化療藥物是一種能夠抑制或殺死癌細胞的藥物,它能夠通過導管或穿刺針,直接注入惡性良性腫瘤血管或惡性良性腫瘤内部,進行局部高濃度化療,如惡性良性腫瘤化療栓塞術、惡性良性腫瘤灌注化療等。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栓塞劑。栓塞劑是一種能夠堵塞血管或其他管道的材料,它能夠通過導管或穿刺針,直接注入惡性良性腫瘤血管或其他異常血管,進行栓塞治療,如惡性良性腫瘤栓塞術、動脈畸形栓塞術等。

支架。支架是一種能夠撐開血管或其他管道的器械,它能夠通過球囊導管或其他方式,直接置入血管或其他管道内部,進行支撐治療,如血管支架置入術、食道支架置入術等。

消融器械。消融器械是一種能夠産生實體因素(如電流、超音波、微波等)對惡性良性腫瘤進行消融治療的器械,它能夠通過穿刺針或其他方式,直接插入惡性良性腫瘤内部,進行消融治療,如射頻消融術、超聲消融術等。

有良好的配合和溝通。介入治療雖然創傷小,但也不是無風險的。是以,在進行介入治療之前,需要有良好的配合和溝通。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醫生需要向患者詳細解釋介入治療的原理、方法、步驟、預期效果、可能出現的并發症等,并征得患者或家屬的同意。

患者需要遵從醫囑,在術前做好相關檢查和準備,在術中保持安靜和配合,在術後按時複查和服藥,并及時回報任何異常情況。

一般來說,介入治療需要以下幾類配合和溝通:

術前檢查和準備。術前檢查和準備是為了確定介入治療的安全和有效,排除可能影響介入治療的因素,如過敏史、出凝血功能障礙、感染等。常用的術前檢查有:

血正常、尿正常、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等實驗室檢查,以評估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出血風險。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影像學檢查,如DSA、US、CT、MRI等,以确定病變部位的位置、大小、形态、血供等情況,為介入操作提供指導。

心電圖、胸片等心肺功能檢查,以評估患者的心肺狀态和耐受性。

術中安靜和配合。術中安靜和配合是為了保證介入操作的順利進行,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創傷或并發症。

常用的術中安靜和配合有:

遵守無菌原則,不要觸摸或移動操作台或儀器裝置,不要打噴嚏或咳嗽;遵守呼吸指令,根據醫生或護士的提示,在适當的時候屏住呼吸或深呼吸;遵守體位指令,根據醫生或護士的提示,在适當的時候調整體位或轉動身體。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遵守鎮靜指令,根據醫生或護士的提示,在适當的時候接受鎮靜藥物或麻醉藥物。

術後複查和服藥是為了評估介入治療的效果和并發症,促進創口愈合和功能恢複。

常用的術後複查和服藥有:

複查影像學檢查,如DSA、US、CT、MRI等,以觀察病變部位的變化情況,如血管通暢度、惡性良性腫瘤縮小程度等。

複查實驗室檢查,如血正常、尿正常、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等,以觀察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出血風險。

服用抗感染藥物、止血藥物、鎮痛藥物等,以預防或控制感染、出血、疼痛等并發症。

保持創口清潔幹燥,按時換藥,避免創口受到外力或水的刺激。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二、介入治療效果如何?

介入治療效果如何,要根據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個體情況來評價。一般來說,對于一些血管性或惡性良性腫瘤性的疾病,如動脈硬化、動脈閉塞、動脈畸形、肝癌、肺癌、胃癌等,介入治療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恢複血流、緩解症狀、控制惡性良性腫瘤生長、提高生存率等。

對于一些非血管性或良性的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子宮肌瘤、膽管結石等,介入治療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如減輕疼痛、消除病竈、改善功能等。

當然,介入治療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有些疾病可能需要多次或定期進行介入治療,有些疾病可能需要結合其他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化療等,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介入治療使用的條件、效果怎麼樣?介入醫生告訴你

結語

介入治療是一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它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一定的條件和限制。在進行介入治療之前,需要有明确的診斷和适應證,有專業的醫生和裝置,有良好的配合和溝通。

在進行介入治療之後,需要有客觀的評價和監測,有合理的預防和護理,有及時的回報和處理。介入治療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孤立的,它需要與其他治療手段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